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1287) 冬至 (教育)

2014/12/22 20:49:04 網誌分類: 教育
22 Dec

 

 

                    1287)    冬至   (教育)

                  (網絡轉載)  22.12.2014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台灣稱呼(入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21日到1223日這三日之間。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農曆則在十一月十五日前後共30天內的某一天。

 

 

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極晝狀態,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時數日漸增長,正午太陽高度也日漸升高,日影逐漸縮短。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降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農曆)。陰 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可見冬至又代表着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於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農曆十一月又稱為「建子之月」。[1]

 

特性與稱呼

冬至日該日,北半球黑夜最長而白天最短,故又稱「長至」或「短至」(夜長至,或稱日短至),因此亦有「長至節」、「短至節」等節日。冬至日的前夜則稱為「冬至夜」。[3]

陰陽五行學說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曹植《冬至獻襪頌表》記載:「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又大概關係到所謂「陽氣起」、「一陽至」,加上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着「賀冬節」此一節日。

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諺「冬至交九」,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數九天」,以九天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後遂寒冬過去,稱為九九數盡,民間因而有「九九消寒圖」記錄數九過程。而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亦是之計算起迄點。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應節習俗繁多,且民眾會大肆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同新年年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曰「冬至節亞賽年節」);「冬肥年瘦」則指而在春節時各種飲食已消耗不少,「肥」不如冬至。[3]到了代,冬至由原本大於春節,發展成冬至與歲首(春節)並重。[2]

 

冬至節亦會舉行敬老尊師的儀式節令,分別稱為「履長節」和「豆腐節」。《歲時廣記》卷三十八《如元旦》條轉引《泗人月令》載:「冬至之日,薦黍糕,先薦玄冥以及祖禰,其進酒尊老及謁賀君師、耆老一如元旦。」[3][2]

 

鄂倫春族視冬至為「開始落雪的季節」(即冬季,鄂倫春語:托)的其中一關鍵日。[4]雲南獨龍族則在冬至左右準備其年節(獨龍語:卡爾江哇、卡雀哇或德里哇)。[5]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