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面對面
面對面

譚曉汶‧尹子華:中學生歷史觀

2015/09/02 08:41:38 網誌分類: 生活
02 Sep
        坐在我面前的譚曉汶Denise、尹子華Trevor,都是那麼有規有矩,說起話來,條理分明,他們說:「這一趟可以到日本,親身體會日本文化,認識日本人的歷史觀,可算獲益良多了。」

        兩位說話得體的中五、中六生,說要「多謝香港中史研究碩士課程同學會、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丁新豹博士、趙汝樂教授」。「這是非一般遊學團,在我們說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而日本人則說那是『大東亞戰爭』的紀念日子,有兩位專家同行,讓我們對日本軍國主義多點認識。參觀『遊就館』(語出自筍子「遊必就士」),看東京的『靖國神社』,看出日本人對歷史的執着,他們不肯認錯,事出有因的。」

        曉汶Denise在唸小學二三年級時,已開始對中國歷史有興趣。Denise父親喜歡歷史,對Denise可有影響。「那時對三國遊戲最着迷,赤壁之戰精采,三國時代的歷史人物夠吸引,喜歡看歷史故事,後來到圖書館看二十四史,欲罷不能,將來唸大學,會選修世界史和中國歷史。」

        子華Trevor亦是一樣,小學三四年級愛上歷史:「喜歡研究制度、官制,那時最愛看《中國版圖的演進》,把歷代的版圖(製成膠片),印上現今中國地圖,作一對比,可以看到歷史的改變。不同朝代的版圖,可反映出當時的國勢。」

        兩位同學都同意清朝「故步自封」,是國力一大倒退的主因。Trevor指出甲午戰爭,北洋艦隊據說實力第一,但李鴻章在政策上出錯,在戰略上失誤,結果一敗塗地,輸得慘,損失嚴重。清朝這一仗輸了給日本,埋下列強分割中國領土的野心。

        兩位同學日本行,對日本的民族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軍國主義亦有認知:「日本軍國主義,令日本人團結,但更自私,他們不理會其他國家國民的感受。日本侵華,中國稱之為抗日戰爭,日本卻說成『被迫』去打這場杖,因為日本要「尋求生存空間」。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覺得不是輸了給中國,而是輸了給美國,因此,不用向中國道歉。日本的卡通片特多打鬥,都是勝者為王的。」Trevor寫了一篇《從日本人角度看歷史》,是想多一個角度看歷史問題。從而更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民族性。Trevor希望將來在大學選修「國際關係」課程。

        後記

        Trevor和Denise都說「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互相尊重」,至為重要:「我們現代人有一毛病,未聽完就下定論,就是不肯聽對方講完要講的話,先入為主,變成我是對,你是錯。而資訊氾濫,更容易導致我們無所適從,判斷出錯。」「因此,獨立思考十分重要。」

        同是九十後的Trevor和Denise,說「獅子山精神」對上一代很有啟發,他們的拼搏是為三餐,為生活,我們這一代是要爭取理想。「我們這一代基本生活需求不缺,向上流的機會不一定大了,但我們可以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追求理想」,對Trevor和Denise來說,不是空話一句來的。兩位喜歡歷史的同學,都明白「以史為鑑」的道理。

        張灼祥

        
尹子華(左)、譚曉汶(右)
尹子華(左)、譚曉汶(右)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