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開放的代價

2015/11/28 10:11:29 網誌分類: 經濟
28 Nov
        路政署星期三深夜發稿,指港珠澳大橋因為工程沉降較預期慢、物料供應不穩定等原因,要延至二○一七年年底完工。香港的大型基建,由高鐵到港珠澳大橋,延期完工,已經變成常態。真正的問題是,延期之後,是否真的可以完工?

        每個工程的延誤,表面上都有特殊原因,高鐵工程是黑雨浸壞了鑽挖機,港珠澳大橋是工程沉降及物資供應,但背後勞工不足的問題,卻變成禁忌,提也不提。

        回想一九九七年以前,香港興建新機場,當時封閉了機場島,大量輸入外勞,新機場順利如期完工,沒有勞工不足的問題,成本因此大幅拉低。反觀現時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澳門及內地段,由於國內勞工較充足,並沒有發生延誤問題,但香港段則一拖再拖。

        本來,經濟環境改善,勞工工資上升,讓基層勞工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香港最近十年,由於有很多大型基建及運輸工程上馬,亦要加快開發土地,興建房屋,所以對建築工人的需求極大。但即使紮鐵工人月薪已升至三萬元以上,卻仍未有足夠勞工解決市場需求。

        現時,輸入勞工的問題,就像一個「黑盒」一樣,不易解開為何有勞工補充計劃卻於事無補。勞工界說可以輸入勞工,但大型基建承建商卻說「有等如無」。例如澳門,輸入勞工是按配額制,同意了配額,便可以輸入。香港理論上是可以輸入外勞,但行的是實名制,即是說,要輸入勞工,要提供實際的人名,提交相關機構審批。這個制度客觀上形成一個很大的關卡,因為香港的工程層層分判,很多分判商接到「柯打」,短期內便要上馬開工。要申請輸入勞工,動輒要搞三個月至半年,等到批出輸入名額該項工程已經做完。所以可以說外勞的輸入,有等如無。

        不能夠比較彈性地輸入勞工,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各項大小工程的成本大升,很大部份要由公帑支付,即是由納稅人埋單。也會令樓宇建築費大升,或許樓價與建築成本未必直接掛鈎,但發展商卻有大條道理企硬樓價,最後也是由買或者租樓的人找數。所以整件事的社會成本極大。

        香港回歸以前的政制比較封閉,要輸入勞工很容易。現時香港雖然未去到全面普選,但層層選舉,都引入了很多勞工界代表,政府也有意識地向勞工界讓步,以換取他們的支持。所以即使政府明知大型工程延誤的主因是不能夠輕易輸入勞工,但也不敢對症下藥,提出相應計劃。

        二○一七年三月特首選舉又到,可以估計現任特首CY為求連任,將促使政府陸續推出向勞工界讓步的政策。現時已有風聲傳出,明年初發表的施政報告,政府可能會把勞工假期轉成公眾假期,現時很多藍領打工仔只放勞工假期,白領則放公眾假期,勞工假期日數較少。政府將兩種假期劃一,可以增加藍領打工仔的假期。到二○一七年一月,那年是特首選舉年,政府還有一個出招窗口,估計可能會接受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建議,這是勞工界長期爭取的重大範疇。由此可見,政府將於明年一月及後年一月接連出招,去滿足工會及打工仔的要求,爭取更多打工仔的支持。香港尚未踏進全面普選,基層的聲音已經高漲,這究竟是政制開放的成果還是代價,就要睇你從那個角度去看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