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香港政治經濟學

2019/07/20 04:12:55 網誌分類: 生活
20 Jul
          香港爆發激烈的反政府示威,經常有人問起,究竟這場亂局的根源是甚麼?很多年紀稍長的人都反對暴力抗爭,認為現在社會富裕,年輕人沒有生活壓力,所以不怕抗爭,不像上一代年輕的時候,為了生計,理不上政治。而年輕人則覺得年長者不了解他們,青年對生活有眾多不滿,但政府卻改變不了,上街示威又有甚麼問題呢?

          講到深層的政治分析,讓我想起馬克思,雖然從馬克思主義衍生出來俄國的「十月革命」,變化出的史太林計劃經濟模式,歷史的發展已證明是失敗制度,甚至馬克思對歷史發展的命定論,亦被認為相當僵化。但馬克思百多年前對資本社會主義的分析,我覺得仍然很有參考價值。

          要用幾句說話概括馬克思主義,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了政治等上層建築,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分配極度不均,資本家嚴重剝削無產階級,透過政治、社會、法律體系固化下來,最後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反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分析,點出了激烈的政治矛盾,有其深刻的經濟根源。

          我們看看香港回歸了二十二年,特別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以後的十一年,香港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香港作為全世界最自由的資本主義經濟體,並非浪得虛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極少,意味着所有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徵,在香港以最尖銳的方式呈現。

          二○○八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爆發金融海嘯。貪婪的華爾街銀行家,把一些垃圾級的次級按揭證券混合了AAA級優質債券,包裝成AAA級的投資證券,賣給全球各地的投資者,最終美國樓市泡沫爆煲,次按債券出事,觸發金融海嘯。美國回應的方法是把利息減到接近零之後,還推出所謂的量化寬鬆;簡言之,就是央行大量印鈔,瘋狂地膨脹貨幣基礎,買回市面上的債券,硬生生地把經濟托上去,客觀效果是令到全球的樓價飛漲。有資產、敢於投機的人賺大錢;沒有資產的人就受到嚴重傷害,尤其是那些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

          以香港為例,政府統計數字顯示,二十至二十四歲的大專生大學生月入中位數在一九九七年為一萬一千元,二○○四年沙士之後跌至七千五百元,到二○一六年才回升至一萬一千八百元,即是在二十年間,大專學生的月入中位數,差不多是原地踏步。內地推自由行救港,被大財團吃了,利益沒有外溢。大學生收入沒有增加,物價卻不斷上漲,大學生相對貧窮了。

          如果講到樓價,就更加慘烈,一九九五年大學生的月入中位數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元,太古城建築呎價五千元,一個月收入可以買到二點四方呎太古城樓;到二○一五年,大學生月入中位數跌至約一萬零九百元,太古城呎價已去到一萬三千元,一個每月的收入只可以買零點八方呎的太古城樓,以買樓能力而言,大學生的購買力跌至二十年前的三分之一。

          我有朋友的子女,夫婦大學畢業幾年之後,家庭月入四萬元,結婚之後,買不起樓,兩人只能各自住在父母的家裏。香港的大學生雖然不是絕對貧窮,卻處於一個相對貧窮的環境當中,生活比二十年前更差,這成為了社會不滿的泉源、反對政府的土壤,令到暴力抗爭的理念很易傳播。

          整件事的緣起,可以說是金融海嘯導致全球放水,所激發出來的極端經濟氣候,而香港這個完全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受到的衝擊最大,再加上土地供應緊缺,由財團壟斷的社會經濟制度根深柢固,矛盾更形凸顯。政府如果不檢視根本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隨著全球量化寬鬆、放水計劃繼續推行,社會的不滿就會像地底的岩漿一樣,一有機會就會爆發出來,最後恐怕會一發不可收拾。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2)
我要發表
Ho
Ho 2019/07/22 09:34:38 回覆

完全正確,只是一國兩制架構下,根本解決不了這問題。

暮跖
暮跖 2019/07/20 12:26:15 回覆

在美國70至80 年代間美國大學生已經很難找到入息高的職位, 只有極小數美國大學畢業出來找到理想的高職位, 直至現在美國大學畢業出來的大多數是從事售貨員、超市收銀員、餐廳侍應生....等等底級的職位。其它國家及地方的大學畢業生出來工作所得到的待遇都是差不多,都是低職位低人工及有些大學畢業的很難找到工作....等等!

現在香港只是跟隨世界的轉變吧! 所謂世界輪流轉現在流到香港吧! 只是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剩機借意攪事吧!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