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道明
潘道明
潘道明

水耕「菜」回家|深入談水耕 - 潘道明

2022/03/03 04:13:00 網誌分類: 經濟
03 Mar
        近年愈來愈多人談及水耕種植,這種較新的種植方式,被視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大步。筆者從事水耕種植多年,亦希望這種種植方式能夠在香港更為盛行。不同方式的水耕種植對各種作物的適應性也有不同,筆者趁機在此為讀者講解一番。

之所以看好水耕,一大原因是應用原理非常簡單,只要滿足植物的基本需要;氧氣、水份及營養液。這種栽培方式主要是以液體營養液直接供應植物,使用種植基礎上有固態及液態,甚至以懸空根部的方式種植。營養液的供應則有浸根式、噴霧式或半浸根式等不同方式的應用。對旱作植物更需重視根部的氧氣供應,以利呼吸作用;雨水生植物的根部有特殊構造,如氣囊的孔道將氧氣從地上部傳送到根系中。

植物的根部對周圍環境的適應,依作物及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營養液的離子種類、濃度及比例、酸鹼度、導電度及溫度等因素,均會令根部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因此,每一種作物或品種都有其最適條件、最低條件及最高能耐條件的要求。

近幾年來,水耕種植備受重視,在園藝花卉上甚至有遠景。不過,相比之下,社會大眾對農藥殘留問題非常重視,於是水耕種植大多用於種植蔬菜,其品質、安全及營養平衡性均受到嚴格監控。

人類長期以來依賴着土壤種植。事實上,土壤中含有無機物及有機物,科學界目前對無機營養的了解較多。惟許多的土壤有機物被植物吸收,這一些土壤有機物及微量物質在人體代謝上所扮演的角色仍存在眾多未知數。若日後社會對壤有機物及微量物質有更多研究,將助於提供水耕種植凡進一步發展,亦有利於種植出對人類健康與健康的食物。
香港水耕種植協會主席
潘道明
水耕「菜」回家|深入談水耕 - 潘道明
 水耕「菜」回家|深入談水耕 - 潘道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