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迎來「劉易斯」轉折點

2010/07/06 00:03:03 網誌分類: 股金匯行情
06 Jul

中國經濟迎來「劉易斯」轉折點
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年—1991)發表了題為《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的論文;所謂劉易斯轉折點是指這樣一種情況: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在剩餘勞動力消失之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同時工資還不會上漲。直到有一天,工業化把剩餘勞動力都吸納乾凈了,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平。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這個臨界點就叫做 “劉易斯轉折點”。
拉尼斯和費景漢對劉易斯轉折點進行理論上的說明和分析,認為二元經濟轉化過程中劉易斯轉折點的到來將會伴隨著幾種顯著的變化:一是工業實際工資水平第一次顯著上升,工業出現資本深化現象;二是農業部門商業化;三是恩格爾繫數發生變化,人們花費在食物中的比例顯著下降;四是人口類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再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轉變。
中國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供應因一孩政策及人口老化;或終見枯竭,經濟發展帶來工資上漲、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這些都有利於修復危險的全球失衡局面。如果這些趨勢加速推動了金融自由化進程,建立完整的機制,促進內需.將最終為中國經濟出現更廣泛的經濟快速發展。
以往極端不平衡的中國勞資力量對比似乎正發生着轉變。本田在中國的一家零部件工廠發生罷工,工人們成功獲得大幅加薪。隨後發生了更多的罷工,而這些公司一般都很快妥協。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公司在發生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後採取了諸多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將許多員工的薪資調高逾一倍。中國直到2004年才推出最低工資標準,許多地區已調高或正在討論上調這一標準。
過去25年,中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農民工的辛勤勞動,即便經濟日漸繁榮,一波又一波迫切希望留在沿海製造業中心的農民工足可讓工資水平原地踏步。計劃生育政策和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最終可能發生衝突。據美國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對於中國數據的一份分析,中國15-24歲勞動力人口未來十年預計將減少29%。
「中國可能正在經歷劉易斯轉折點,之後剩餘勞動力的消失將引發實際工資上漲及收入中薪資比重的增加,」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彭文生在給客戶的報告中稱。「中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可能意味着該轉折點是一個持續數年的漸進過程,或者是一個轉折階段,而不是突發的衝擊。」
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劉易斯命名的該轉折點描述的是新興經濟體的一個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勞動力短缺導致通脹及成長放緩。儘管經濟成長放緩會帶來挑戰,但新興高薪階層或高薪員工的出現有利於拉動內需和服務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這正是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上海會是21世紀的紐約嗎?誠然,這完全是臆測,有待歷史的檢驗。過去兩年經濟下滑階段,許多人接受了降薪或未加薪,最近出現的一系列罷工可能只是因為工人們想奪回過去的損失。中國有了一些通脹的跡象,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1%,雖超出政府目標,仍不足以影響全局。
不過,若工資出現結構性上漲,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呼聲將變得更高。除了可以安撫貿易夥伴,人民幣升值還將使進口商品更為便宜,從而抑制了虛假性通脹的一個來源:中國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可能使人民幣被明顯低估。這對於美國經濟而言可謂天賜良機。中國所採取的政策導致美國維持極低利率,這使其經濟過於依賴消費而失衡,此外美國急需通過重振出口走出債務黑洞。
這樣的前景對於中國來說吸引力要低一些,但人民幣升值和工資急升能帶動內需快速增長也會是甜頭。所謂的泡沫問題就會出現,但可能不會持續數年。隨着經濟向服務業轉型,中國將迫切希望建立起服務業中最為有利可圖的部分—金融服務業。由於存在貨幣和資本管制,上海就無法挑戰紐約或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甚至一部分中國資本中介也要在海外市場實現,政府對此也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如果中國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資本可自由流動,則是另一番景象。正如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Dylan Grice去年所描繪的那樣,放鬆貨幣和資本管制將搭建起大規模泡沫的平台。人民幣升值將吸引資金將湧入內地,儘管中國經濟成長可能比過去十年低,但人口眾多.內需市場極為龎大,仍在全球範圍內非常具有吸引力。
有了引人注目的題材,貨幣升值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新興中產階級——價格極易螺旋上升。不論是從中國的角度,從美國的角度還是從人類整體幸福的角度,這可能是一個值得出現的美好的前景。
過往曾經歴劉易斯拐點而成功轉形而成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有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新嘉坡。
而轉形失敗的有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現在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能成功轉形的國家或地區,主要能掌握先機,乘人口紅利消失前;〔所謂人口紅利是;當某國家人口組成中,需被撫養的14歲以下少年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5~64歲勞動人口比例小於50%便稱之為「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時期。反之,若該人口總扶養比例超過60%則稱之為「人口負債」〕提高生產效率,發展高端產品,有本國特質的品牌,向金融,旅游.娛樂.消費.等多元化經濟發展,提高人均生產總值。
而轉形失敗的家主要是在人口紅利消失前,無法轉形,仍然生產勞動密集的低端產品,無自主品牌,以來料加工的代工生產, 失去競争力,人口紅利消失後,經濟開始倒退,國家貧窮落後。
以大陸為例,由於大陸於1960年代及1985~1990年間發生2次嬰兒潮,因而創造出過去數10年來的人口紅利,進而推動大陸經濟快速成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