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心經
教練心經
教練心經

微觀溝通

2013/06/28 08:43:41 網誌分類: 經濟
28 Jun
        人,獨一無二,沒有一樣的兩個人,所以溝通不難,接受與人溝通須用不同方法,並適應不同人的溝通模式,便可做到有效的溝通。

        要知道相互對話不等同溝通,對話只是種資料交流,就像兩個人在同一球道打保齡球一樣,其實是自顧自打互不相干,完全毋須遷就他人表現作任何回應,顧好自己便好。平日最常見是這種溝通模式。不論坐車、飲茶及吃飯比比皆是,這絕非溝通。如伴侶或夥伴恒常處於此種溝通形態,分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除匯報外,說話的動機往往就是希望得到所需的回應,所以溝通的真正意義是在於他人如何應對你的說話,因此有效溝通該是相方互動,像打乒乓球,若雙方願意相互配合,一人一板慢慢「搓」,便可「搓」得持久又開心,惟要互動得宜,首先得充份了解對手的一切,否則勢難有效互動。

        中醫斷症時需要「望、聞、問、切」,要做到有效互動溝通,也須從「微觀」角度開始。但日常總見有耳不聞、有眼不閱、有口不問等現象,理由是在我們的文化當中,鮮有教導我們鑑貌辨色,明辨他人的獨特與差異。

        朋友們,若你覺得自己的溝通能力不夠好,問題不在於你,這是社會的錯,別追究!因你的時間與精力該花在更有效益的事之上,而非證明自己是受害者。(待續)

        電郵:sam@iipnlp.org

        啟導教練

        劉丹心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