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心經
教練心經
教練心經

微觀溝通

2013/07/05 08:43:59 網誌分類: 經濟
05 Jul
        「他人的回應,主導着溝通的果效!」確保取得所設回應的捷徑就是贏取「親和」!親和是種主觀的感覺,從外在到內在都有關連,外在的不說,我深信你雖無法讓人愛你,但總有能力讓人不討厭你,關鍵是如何讓人對你產生內在的好感。每人總有「啱傾」的朋友,所謂臭味相投,同形同態總使人容易心安,所以在海外遇上華人總會格外興奮,因人總對類同物事帶好感。

        要取得親和,首先必須進行「通感」,「通」是連接,繼而理解、明白,「感」是感應及接收他人認知的感官慣性。然而從沒這詞,乃由小弟所創以解釋這種連文字都忽略的重要溝通現象。「通感」雖帶與他人同步之意,但絕非單純投其所好,因投其所好側重語話層面配合,反易衍生「擦鞋」之感,從而起戒心,根本不利親和。

        「通感」是種建構內在好感的溝通技術,講求對人的理解、尊重與誠意。個人認為,但凡希望有效掌握對方回應的處境,不論演說、談判、培訓、銷售,以至求愛也非常管用。

        然而,要有效「通感」,必先微觀地了解他人感官慣性,因人都有其解讀及儲存資料的感官慣性,如圖畫、文字及感受等。因每種感官慣性都衍生出不同獨特個性,明白每種個性在溝通過程的特徵與需要,便可產生絲絲入扣的同步果效,為有效溝通奠定良好基石。

        電郵:sam@iipnlp.org

        啟導教練

        劉丹心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