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若 的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2014/04/10 01:39:04 網誌分類: 健康
10 Apr
奧若 的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奥若 - 驾驭海的河奧若 的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奥若 - 驾驭海的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 奧若 - 駕馭海的河
七情致病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發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異常為主因。二是直接傷及內臟。三是首先影響人體氣機。四是情志波動常導致病情加重或惡化。
(1)以情志刺激過度為主因七情內傷與外感六淫不同,六淫致病是六淫外邪從皮膚或口鼻而入,由表入裡,發病初期常有表證。七情內傷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異常為主因,作用於內臟導致內臟陰陽氣血失調而發病。如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或名譽受到侵犯,產生過怒致病;或個人欲望和需要得到極大或意外的收穫和滿足,喜笑若狂而致病;或因家庭變故、親人意外而憂悲致病;或因工作和家庭遇到難於解決的困難,思慮過度而致病;或因遇險臨危,驚恐萬分而致病等。所有七情內傷的病證,均以情志異常為主因。
(2)直接傷及內臟《靈樞·百病始生》說:「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于陰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三因論》說:「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於肢體。」《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五勞證治》說:「五勞者,皆用意施為,過傷五臟,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甯而為病,故曰五勞。以其盡力謀慮則肝勞,曲運神機則心勞,意外致思則脾勞,預事而憂則肺勞,矜持志節則腎勞。是皆不量稟賦,臨事過差,遂傷五臟。」所以說情志傷是直接傷及內臟,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傷的臟器也有所不同。
怒傷肝,是指過度恚怒,引起肝氣上逆,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耗傷肝的陰血。《素問·本病論》說:「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于脅下,則傷肝。」《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醫醫偶錄》說:「怒氣泄,則肝血必大傷;怒氣郁,則肝血又暗損。怒者血之賊也。”
喜傷心,是指過喜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靈樞·本神》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醫碥·氣》說:「喜則氣緩·志氣通暢和緩本無病。然過於喜則心神散蕩不藏,為笑不休,為氣不收,甚則為狂。」心藏神,心神散蕩,喜笑不休則傷心。
思傷脾,是指思慮過度,脾失健運,氣機鬱結。《望診遵經·變色望法相參》說:「思則氣結于脾。」《醫述·卷七》說:「思則氣結,結于心而傷于脾也。」《醫學衷中參西錄·資生湯》說:「心為神明之府,有時心有隱曲,思想不得自遂,則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潤脾土,以成過思傷脾之病。」《琉球百問·琉球原問》說:「思慮過多,脾血必耗。”
憂(悲)傷肺,是指過度憂傷悲哀,可以耗傷肺氣。《素問·舉痛論》說:「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醫醇剩義·勞傷》說:「悲則氣逆,膹郁不舒,積久傷肺。”
恐傷腎,是指恐懼過度,耗傷腎的精氣。腎藏精,《素問·舉痛論》說:「恐則精卻。」《靈樞·本神》說:「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
驚傷心膽,是指大驚可以傷心神及膽。《素問·舉痛論》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說:「夫驚悸者,心虛膽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心氣安逸,膽氣不怯,決斷思慮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驚,或聞虛響,或見異相,登高涉險,驚忤心神,氣與涎郁,遂使驚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說:「驚傷膽者,神無所歸,慮無所定,說物不竟而迫,故經曰:驚則氣亂。」《雜病源流犀燭·卷六》說:「驚者,心與肝胃病也。然則因所觸,發為驚者,雖屬肝胃,受其驚而輒動者,心也。故驚之為病,仍不離乎心。」所以說驚傷心膽。
必須指出,雖然情志傷對臟腑有一定的選擇性,但不能機械地認為怒只能傷肝,喜只能傷心,等等。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志活動又複雜多變,而總統于心,故《靈樞·口問》說:「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這裡就明確指出了各種情志刺激都與心臟有關,心神受損又可涉及其他臟腑。又如郁怒傷肝,肝氣橫逆,又常犯脾胃,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等。肝郁化火,氣火上逆,還可導致木侮金,即肝火犯肺等。
情志所傷的病證,以心、肝、脾三髒和氣血失調為多見。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與外界各種資訊刺激的接受反應和調節有密切的關係。脾主運化,主思,位於中焦,是氣機升降的樞紐,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傷的病證以心、肝、脾三髒為多見。而七情內傷,又首先影響臟腑氣機,使氣機升降出入運動失常。氣為血帥,氣行血行,氣機逆亂。必然影響到血的正常運行。所以,情志傷又以氣血失調為多見。如思慮勞神過度,常損傷心脾,導致心脾氣血兩虛,出現神志異常和脾失健運的症狀。郁怒傷肝,肝經氣郁,可出現兩脅脹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氣滯,氣滯血瘀,可出現脅痛,婦女痛經、閉經,或癥瘕等症。肝郁還可以化火,氣火上逆,則常見心煩易怒、口苦幹渴等症。情志傷影響氣機,還可導致濕、食、痰諸郁為病。
(3)首先影響臟腑氣機《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氣敘論》說:「喜傷心,其氣散;怒傷肝,其氣出;憂傷肺,其氣聚;思傷脾,其氣結;悲傷心胞,其氣急;恐傷腎,其氣怯;驚傷膽,其氣亂。雖七診自殊,無逾于氣。”
怒則氣上,是指盛怒則肝氣上逆,血隨氣逆,並走于上。臨床見氣逆、面紅目赤,或嘔血,甚則昏厥卒倒。《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怒則氣上,還可導致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另外,怒傷肝還可表現為肝失疏泄的肝氣鬱結,出現胸脅脹痛、善太息等症。
喜則氣緩,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在正常情況下,適度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營衛通利,心情舒暢。《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但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等症狀。《靈樞·本神》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醫醇剩義·勞傷》說:「喜則傷心,此為本髒之病,過喜則陽氣太浮,而百脈開解,故心臟受傷也。”
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憂悲,可使肺氣抑鬱,意志消沉,肺氣耗傷。《素問·舉痛論》說:「悲則心氣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靈樞·本神》說:「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醫醇剩義·勞傷》說:「悲則氣逆,膹郁不舒,積久傷肺。」臨床見心情沉重、悶悶不樂、精神不振、胸悶、氣短等。
恐則氣下,是指恐懼過度,氣趨於下,同時血亦下行,臨床見面色蒼白、頭昏,甚則昏厥。恐又可使腎氣下陷不固,出現二便失禁,或男子遺精,孕婦流產等。恐傷腎精還可見骨酸痿厥等。
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使心氣紊亂,以致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驚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則氣結,是指思慮勞神過度,導致氣機鬱結,傷神損脾。臨床上見納呆、脘腹脹滿、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
(4)情志波動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惡化臨床上有許多疾病,在患者有劇烈情志波動時,往往會使病情加重,或急劇惡化。如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若遇惱怒,可使陽升無制,血氣上逆,發生突然昏僕,或半身不遂,口眼斜等。心臟病患者,也可因突然劇烈情志波動,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病情迅速惡化,甚至猝然死亡。有神經官能症易失眠的患者,情志波動時則失眠加重等。
從以上所述的內容看,七情既屬人體七種情志變化的表現,又為致病因素之一,是中醫病因學的重要內容。掌握七情致病的原理,對防病保健及臨床診療均有積極的意義。由於情志因素可以使人致病,所以,中醫防病保健強調「恬惔虛無」,「精神內守」。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同時,根據五志與五行的配屬關係,用五行相克原理,可以糾正情志的偏頗,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此為中醫精神治療的原則之一。又根據七情內傷首先影響氣機和易致郁證的特點,治療情志傷之始,應以調氣為先,理氣開郁並結合思想開導為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