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幻滅:民初搶選、逼選與賄選

2014/10/16 13:11:15 網誌分類: 政治
16 Oct
理想的幻滅:民初搶選、逼選與賄選

顛覆帝制,初建民國,實現民權,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主選舉。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受到熱烈歡迎。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計有候選資格者3人:孫中山、黎元洪、黃興。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孫中山得16票,黃興得1票。選舉結果揭曉時,「眾呼中華共和萬歲三聲,是時音樂大作,在場軍學各界互相祝賀,喜悅之情,達於極點」。然而,事隔兩日,選舉之日的喜慶與熱烈就消失了不少。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再三聲明臨時大總統之職隻是暫時承之,以待賢者。由此可見,他的這個「臨時大總統」,「臨時」的成分較多,而「大總統」的成分較少。這是為何?難道這裏面另有隱衷?

時任清廷內閣總理大臣、全權大臣袁世凱的態度至為重要。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立即表示反感,發出責問:「國體問題由國會解決……乃聞南京忽以組織政府……顯與前議相背……此次選舉,是何用意?」「前議」是什麼呢?又是怎樣產生的呢?難道選舉孫中山當大總統,是「搶選」了嗎?為弄清這一問題,還得從南北和談說起。

1911年11月11日,袁世凱特派密使蔡廷幹、文承恩南下,與黎元洪接洽和平解決南北問題方案。南北議和爭論的基本問題是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袁世凱要求和談按照他所定方針?押目前無論民主共和還是君主立憲,中國必須盡快地結束南北對峙分裂的局面,以和平方式手段建立一個堅固統一的政府,發展經濟與文化。隻有這樣,才能與國際列強展開「商戰」、「學戰」,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抵抗外來侵略的能力。為此,必須有一方犧牲原來主張。當然,他們希望這一方是革命黨人。因此,袁世凱同時聲明共和制目前不適合中國國情,隻有君主立憲制才能救中國,此時南北會談在政權形式上互不相讓,不得要領。但袁世凱已得南方動向?押革命黨要人普遍對袁某有好感,對孫中山則生不信任情緒,「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風傳甚囂塵上。這大大增強了袁世凱與孫中山競爭政權、並最終以政治手段解決政權的決心與信心。袁一方面令馮國璋攻克漢口、漢陽,控制武昌,兵臨城下;另一方面再向黎民發出和解信號。與此同時,全國亦掀起一股擁袁抑孫、南北和平、共建民國的潮流。革命黨中以臨時大總統的席位誘袁推翻清廷的政治傾向逐漸形成了大氣候,黃興、汪精衛等一大批上層黨人為此積極活動。黃興曾緻電袁氏?押若能讚成共和,「中國共和大總統,斷是項城無疑」。胡漢民、程德全等南方要人,張謇等立憲黨人紛紛通電表明態度?押大總統「非袁莫屬」。究竟是做大清朝廷的內閣總理,還是做未來民國的總統,袁世凱本人確實面臨着一個曆史性抉擇。

最終,談判的結果是,南方作出了暫不選舉臨時大總統的承諾,虛位以待袁氏。袁氏對此非常滿意,產生做大總統的想法。

然而,恰在這時,孫中山從海外歸來。他一到上海即發表聲明?押「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可言。」孫並於1912年元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方面單方面宣告成立了「臨時政府」。這一做法使得全國局勢一度緊張,南北內戰一觸即發。

袁電責自己的代表唐紹儀?押「南人先組政府,公舉大總統,有悖協約本旨。」唐氏隻好辭職,和平破裂。

黎元洪怒不可遏,質問南京?押為什麼「有悖協約」,選孫而不選袁?他說:「方期和議早成,彼此共享共和之福,人望如項城,何至不能當選?」孫武、章太炎、宋教仁、伍廷芳、黃興、汪精衛等均不主張議和破裂、戰爭重起。

有了這樣一個南北議和的「前議」和這樣一個緊張的曆史背景,先行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隻能敦促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實現民主共和,但不能改變袁世凱再次當選臨時大總統的狀況。

孫中山匆匆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使革命黨內部出現一片混亂,一大批擁袁派不好向袁世凱和一些軍人及立憲派交代,處境十分尷尬。久居海外奔走革命的孫中山就職後才明白,表面上歡慶熱鬧的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際上隻不過是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的「堂皇大廈」,根基不牢,搖搖欲墜。立憲派首領借故不赴任,程德全在上海以養病為由,不就內務總長;湯壽潛遠走洛陽,革命黨人怨聲載道。時人劉厚生描繪道:「臨時政府同戲台一樣,雖然掛牌寫出聘請某某名角,擇吉演唱,而實際並未登場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