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革命是動亂之根源,所到之處,禍患連連

2014/11/13 06:51:46 網誌分類: 政治
13 Nov

{#loadImage.jpg}

香港佔中人士也像上圖,面對防暴警察也是舉起手以示和平不反抗,怎知後來會否像上圖由先和平,後演變成放火燒車暴力?

美國顛覆外國政權12步驟 革命之後六國大亂局

持續逾月的佔領行動被西方傳媒稱為「雨傘革命」,與世界各地的顏色革命相比。網上有人概括美國如何以十二步驟在東歐、中東、北非等地策動革命,最終推翻政權。
成為目標的國家,經過「天鵝絨革命」、「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等一場場顏色革命之後,社會政治都陷於紛亂,部份爆發激烈內戰,生靈塗炭;部份政權急速更換,派系鬥爭不斷,騷亂此起彼落,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革命換來的是無止境的災難。

        格魯吉亞玫瑰革命
格魯吉亞「玫瑰革命」 美國製造
格魯吉亞 2003年發生「玫瑰
革命」,本來與美國關係友好
的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被同樣
由美國扶植的反對派領袖薩卡
什維利推翻。薩卡什維利與其
他反對派人物均得到華府旗下
的「非政府組織」(NGO)支持,
例如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等,
顯示整場「玫瑰革命」背後都
是由美國一手策劃。
曾有份促成蘇聯解體的謝瓦
爾德納澤,本來被華府視為格
國民主推手,但在「玫瑰革
命」前幾年,他開始失去美國
支持,當小布什 2001年上任美
國總統後,雙方關係更急轉直
下。
據當時媒體報道,一些在冷
戰結束後崛起的NGO是格國反
對派背後金主,包括美國歐亞
基金會及索羅斯基金會。此
外,NED和旗下的美國國際民
主研究院(NDI)也曾向薩卡什維
利提供指導,例如塞爾維亞民
兵推翻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
奇的方法。
薩卡什維利在美受教育
薩卡什維利在美國接受教
育,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
華盛頓大學的法律碩士及博士
學位,即使 2013年大選落敗下
台,他依然與美國維持交往,
並於今年初在波士頓一所大學
的法律及外交學院任教。

無法治「傀儡」無一好下場

二○○三年十一月,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爆發「玫瑰革命」,在美歐受教育的薩卡什維利選舉後成為國家領導,在位九年。
薩卡什維利執政期間,推動連串改革、實施親西方外交政策,惟後來逐漸走向專制,精英階層出現貪腐現象。政府打壓親俄人士,終導致俄羅斯於二○○八年出兵格魯吉亞,使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脫離格魯吉亞。至今格魯吉亞仍是貧窮國家,失業率高企、貧富懸殊。去年十月總統大選,薩卡什維利的改革成效受到質疑終落選。
格魯吉亞 恃美撐腰釀格俄戰爭
薩卡什維利上台後推動自由市場改革,並在打擊中低層貪腐上取得一定成果,但
精英階層的貪腐問題卻依然嚴重。他的政府亦被批評逐漸趨向獨裁,打壓親俄反對派
人士。
薩卡什維利又恃着美國支持,多次挑釁俄國,結果觸發
2008年8月格俄戰爭,格國大敗並失去對南奧
塞梯的控制。這次戰爭及隨後的
金融海嘯重創格國經濟,至今
仍未完全復甦,老百姓生活未見
改善。2012年國會選舉,薩卡什
維利領導的政黨慘敗,翌年總統大
選亦由反對派候選人勝出,結束薩
卡什維利接近10年的執政。
相比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的命
運更加坎坷。2005年吉國爆發「鬱金
香革命」,推倒統治吉國近15年的總
統阿卡耶夫,改由反對派領袖巴基耶夫
上台,獲得美國政界和媒體歡呼,形容
是「民主和自由」的勝利。然而「革命」
代價卻是持續不斷的社會動盪,更引致吉
國南、北內鬥,全國經濟慘受打擊。
吉爾吉斯斯坦「英雄」逃亡四換政府
巴基耶夫上台後亦出乎西方意料,與俄國關
係相對融洽,甚至較與西方關係更友好。巴基
耶夫又憑強權統治建立政治強人形象,試圖安
插兒子馬克西姆操控經濟和商界,被批評破壞民
主和打壓異己。結果吉國 2010 年再爆發「革
命」,觸發嚴重暴力衝突,「鬱金香革命英雄」巴
基耶夫更被迫逃離國家。吉國其後幾年仍在經歷政治餘震,
單是2010年至2013年間,便先後換了4次政府,足見事件對
政局的負面影響。
從格魯吉亞到烏克蘭再到吉爾吉斯斯坦,均反映「顏色革
命」的最大毛病,在於「革命」時滿腔改革熱誠、高舉民主
大旗的反對派,往往上台後立即變臉,民主原則被拋諸腦
後,對民眾的承諾兌現無期,結果又觸發「革命」,陷入惡
性循環。

        烏克蘭橙色革命
烏克蘭「橙色革命」爆發前後,同
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格魯吉
亞和吉爾吉斯斯坦亦分別爆發
「玫瑰革命」和「鬱金香革
命」。這些「顏色革命」
的故事都很相似:反
對派在西方推波助瀾
下,以「民主」之名煽
動民意推倒原有政
權,自己上台後
卻肆意踐踏民主原則,
結果被選民唾棄,無
一例外。美國《外交政
策》雜誌直言,「顏色
革命」之所以失敗,在於
反對派和支持者均誤以為「革
命」便是民主的頂點,而忘記
了民主的基礎在於法治。
二○○三年總統大選被指嚴重舞弊,親美的尤先科獲勝。但政府上台後,實施高福利政策,導致嚴重通脹。二○一○年的總統選舉由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勝出。
二○一三年底爆出親歐盟示威運動,導致亞努科維奇政府被推翻。三月俄羅斯以保護本國公民為由,派軍進入克里米亞,隨即舉行公投,脫烏入俄。烏克蘭東部一些親俄地區武裝份子自行宣告獨立,持續的嚴重內亂至今仍未平息。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
二○一○年爆發茉莉花革命,各地民眾上街遊行,爭取民主。
這場革命不但迅速推翻執政二十三年的突尼斯總統本阿里,也掀起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埃及、也門、巴林、利比亞及敍利亞等國家,相繼爆發反政府示威暴亂甚至內戰。
自本阿里落台以來,突尼斯受到政治暗殺、高失業率、伊斯蘭極端武裝份子襲擊等問題困擾。現在突尼斯也已成為「伊斯蘭國」等中東極端組織的外籍戰士最大來源地。

        埃及革命

二○一一年初,埃及爆發大規模示威,推翻總統穆巴拉克,結束其長達三十年的統治,但內亂未息。二○一二年五月,穆斯林兄弟會的代表穆爾西當選總統,在國內強調推行宗教法,引起自由派和軍方不滿。二○一三年七月,埃及和利比亞斷交,成了引發自由派數十萬人遊行的導火線,他們要求穆爾西下台。連串的示威重挫旅遊業。
以國防部長塞西為首的軍方罷黜和軟禁穆爾西,以及穆斯林兄弟會主要領導人,雙方支持者爆發一系列街頭抗議和流血衝突。今年六月,前軍頭塞西當選總統,政局才趨向穩定。

        利比亞革命
受到突尼斯和埃及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在二○一一年二月開始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
法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其後介入,轟炸親卡達菲部隊。八月底,反對派推翻卡達菲長達四十二年的政權,卡達菲其後更被擊斃,但利比亞未有換來和平,其後更深陷入戰亂泥潭。
各派武裝割據一方,宗教勢力與世俗勢力的爭鬥愈演愈烈。今年七月以來利比亞局勢惡化,支持臨時政府的世俗武裝節節敗退,首都的黎波里、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已落入武裝組織「利比亞黎明」手中。

        敍利亞內戰
二○一一年一月敍利亞開始出現示威,要求政治改革和恢復公民權利。
美國等西方國家軍援敍利亞國內在宗教立場上較溫和的反對派,要推翻總統巴沙爾的政權,奧巴馬更一度考慮空襲敍利亞,惟被俄羅斯阻止。
敍利亞內戰一直持續,已造成數萬平民死亡,二百多萬難民湧入鄰國。原活躍於伊拉克的「伊斯蘭國」武裝組織趁亂進入敍利亞發展,至二○一四年十月已攻佔敍利亞和伊拉克大片領土。以美國為首的聯軍被迫空襲「伊斯蘭國」,無形中幫助巴沙爾平叛。

        01

派中情局等情報人員,以留學生、遊客、義工、商人和記者等身份進入目標國家

        02

        以人道目標為理由開設「民主」、「人權」為主旨的非政府機構,開展工作以外,也可招攬崇尚自由和理想的人

        03

        在目標國家招攬學者、政客、記者和軍人等,透過賄賂或找出他們的罪證以控制他們

        04

        美國NED以金錢收買目標國家的工會

        05

        為革命創作及選擇一種象徵顏色或鮮明口號

        例子: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一九八九年東歐天鵝絨革命、二○○五年烏克蘭橙色革命、二○一○年突尼西茉莉花革命、二○一一年埃及革命

        06

        以人權、民主、政府腐敗、貪污舞弊等不同名義開始示威,從而引發革命,毋須證據,只需找到藉口

        07

        以英語寫上抗議標語,讓美國政客及人民發出呼聲

        08

        要求之前收買的政客、知識份子和工會領袖等加入行動,並號召所有對政府不滿的人加入示威

        09

        美國及歐洲的主流傳媒配合,不斷強調革命是因各種不公所致,因而獲得大多數人支持

        10

        拍攝人民被打壓的影像,令目標政府失去人民的支持

        11

        派出引發暴亂的「臥底」以武力挑釁警方,迫使警方武力鎮壓,令目標政府失去其他國家的支持,被國際社會視為非法政權

        12

        讓政客到美國、歐盟、聯合國等陳情,使國際社會經濟制裁目標政府,甚至設立禁飛區、供應武器予叛軍及協助空襲
中亞毗鄰中俄
吉國成美「環球支配」關鍵
雖然是前蘇聯小國,但吉爾吉斯斯坦
對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制
衡俄羅斯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吉國位
處中亞地區中心點,不僅毗鄰中國新疆維
吾爾自治區、蘊藏豐富天然資源的費爾干
納盆地,亦鄰近阿富汗和伊朗等美國重點
關注地區,要說該國關乎美國「環球支
配」戰略亦絕不為過。
美國對中亞虎視眈眈已非秘密,國防部顧
問、美國傳統基金會俄羅斯專家科恩在 2003
年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證實早於 2001年反
恐戰爭開始前,美軍已在吉國和烏茲別克斯坦
等中亞地區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開始活動。科
恩又闡述華府在中亞的目標,除了作為支援阿
富汗戰線的補給基地外,還包括阻止俄國或中
國建立區域領導權,以及作為未來對伊拉克和伊朗開戰的
跳板。
時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在 2009年出席參議
院聽證會時,曾指出雖然中亞受到的關注不及阿富汗等其
他地區,但美國仍然致力與中亞國家建立長期、合作夥伴
關係,並形容「中亞地區是中、俄和南亞之間,歐亞大陸
上的關鍵地區」。
謀最終直搗中俄
有分析更認為,美國有意透過「沒可能打贏」的反恐戰
爭,有計謀地讓戰火在中亞蔓延,引發動盪,為華府增加
支配權製造可乘之機。具體地說,美國計劃以阿富汗為核
心,到毗鄰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再滲入吉爾吉斯斯坦、烏
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終到達俄羅斯和透過新疆進
入中國。

顏色革命聖經之(2)

http://zh.m.wikisource.org/wiki/%E4%BB%8E%E7%8B%AC%E8%A3%81%E5%88%B0%E6%B0%91%E4%B8%BB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