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解碼
財金解碼
財金解碼

「雙降」打氣 十三.五護航 金融新貴 追.揸.沽

2015/10/27 08:41:27 網誌分類: 經濟
27 Oct
        五中全會本周召開前夕,人行突然宣佈減息0.25厘及降準0.5個百分點,為本月登場的3隻重磅金融新股中再保(1508)、華融(2799)及中金打氣。中再保超購92倍,昨日掛牌,幸保不失;華融招股反應不如中再保,但中長線具投資價值;中金今日開始招股,由於同類股份較少,有望延續中再保的認購熱潮。

        同類股不多中金品牌有價

        中國投行中金計劃今日開始招股,招股價範圍為9.12至10.28元,集資最高達62.8億元,其中已有約39億元的股份已獲基礎投資者認購,包括中移動、新華社、保誠及中車(1766)等。由於近期中資證券商股下挫,中金將其集資規模縮減20%至62.8億元。

        中金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行,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之子朱雲來曾執掌中金16年。高盛高華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金具「品牌溢價」,投行業務是其「支柱」。

        今日招股股東陣容鼎盛

        高盛高華看好中金的投行業務,指出其現時擁有3000家機構客戶,其中有60%位於海外,並擁有2.42萬個財富管理客戶,客戶平均資產規模約1490萬元人民幣。

        以10月19日股價計,高盛高華給予證券商股H股平均估值是2016年預測市帳率1.1倍,A股證券商股為1.6倍。該行予中金估值溢價,預期估值約256億至364億元,即2016年預測市帳率1.3至1.9倍。

        鄧建初稱,中金較有睇頭,在港掛牌的同類股份較少,值得留意。同時,亦要注意中金招股時的反應才考慮認購。

        中再保定價貴候調整吸納

        中再保為亞洲最大、全球第八大的再保險集團,是次上市共發行57.7億股,招股價範圍2.25元至2.7元,以上限2.7元定價,集資156億元。早前招股時反應相當熱烈,獲5.5萬人認購,合共凍資739億元,較公開發售超購約92倍,一手中籤比率100%。據輝立交易場資料顯示,其暗盤價收報2.76元,較招股價2.7元高2.2%,成交3380萬股。該股昨日掛牌收報2.7元,與招股價打成平手。

        中再保吸引之處,在於港股中缺乏同類上市公司,概念相對獨特。從行業環境看,中國保險市場在2011至201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2.2%。根據瑞士再保險2015年Sigma報告指出,以去年總保費計算,中國是亞洲第二大及全球第四大的保險市場。該報告又認為,隨着中央對保險業的高度重視,預計未來5年中國保險市場將有巨大增長潛力,有利再保險市場發展。

        上限定價有胡要食

        凱基證券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麥嘉嘉指出,中再保定價不是十分便宜。以上限2.7元定價,相對於內涵值大約是1.85倍,比起現時上市的中資保險股和外國的再保險股,定價稍貴。因此,上市初期上升空間或有限。策略上,宜待上市後出現調整再收集。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指出,中再保在內地再保險業有龍頭地位,受惠內地保險業務發展迅速,再保險業務可以說是不愁生意。在貨源不足下,上市後基金會長線積極吸納。不過,由於以上限定價,短線再升幅度未必太大,建議短炒投資者可先利獲利,未有貨的可等待股價回調再吸納,作長線持有。

        中國只此一家外資搶食

        信誠證券有限公司基金經理王海翔稱,近期港股巿況反覆向好,本周內地召開五中全會及美國議息,應可為巿場帶來正面訊息。中再保業務定位相對已上巿的內險股實有不俗特色,應可吸引資金持有及追捧。

        中再保上半年總保費收入增長23.1%,至430.4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大增92%,至66.82億元人民幣;投資收益上升2.27倍,至92.57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瑞士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及漢諾威再保險股份公司等外資機構,佔據中國再保險市場比例已經超過60%,反映該市場競爭劇烈。時富證券聯席董事鄧建初指出,中再保雖是中國唯一一間再保險公司,但該市場外資進入容易,料未來競爭會愈趨劇烈,中再保前景仍有一定隱憂。

        信達潛水華融有陰影

        華融資產管理為中國四大不良資產管理商之一,主要業務包括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及投資三大方面。截至去年底,不良資產市場規模為4.27萬億元,華融佔9911億元,市場份額為23.2%。

        萬人認購超額兩倍

        華融於上周四(22日)截止公開認購,有消息指,該股初步獲2倍認購,近1萬人認購。另有外電引述消息稱,華融將招股價範圍收窄至3.07元至3.12元,有分析認為,華融此舉或避免換馬潮,指此股應長期持有不宜短炒。市傳華融將招股價定在3.09元,集資178.29億元。

        若比較華融與信達(1359),華融的盈利相對較佳,中期純利增長47.5%,賺83.73億元人民幣;信達增幅為47.7%,純利78.2億元人民幣。華融的資本回報率亦高於信達,前者為19.1%,後者為15.6%。業務發展方面,華融業務相對多元,提供證券金融業務,旗下亦擁有華融湘江銀行。信達目前則尚未涉足銀行業務,只在今年初競投南商。

        定價中庸吸引力有限

        另外,華融的資產規模為6000億元人民幣,高於信達的5440億,反映華融資產風險相對較低。隨着中國金融體系壞帳有上升趨勢,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今年亦開始上升,長遠應有利華融業務發展。

        鄧建初認為,信達至今仍未重上招股價,相信市場對華融會稍為有戒心。華融認購狀況不如中再保,料掛牌時不會大升。麥嘉嘉指,華融認購反應未見熱烈,招股價介乎每股3.07至3.12元,相對2015年市場預測市帳率為0.96至0.99倍,同業信達預測市帳率約0.9倍,故華融招股定價估值並不吸引。再者,信達至今仍未重上招股價,投資者對華融仍須謹慎。不過,由於華融本身的基礎投資者團隊龐大,首日掛牌或能穩守招股價。

        財金解碼本報記者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