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不讀史無以言

2016/04/16 08:41:42 網誌分類: 經濟
16 Apr
        由《巴士的報》和《星島日報》搞的「全港中史校際問答比賽」結束,由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奪得冠軍。現場所見,參加比賽的學生,歷史常識極之豐富,搶答問題快捷無比,令人大感意外,亦讓我感慨良多。

        我一向覺得九七年回歸之後,政府的教育政策改變,考試改制,取消了中史作為必修科,令到讀中國歷史的學生愈來愈少,整個社會太不注重歷史。所以便想舉辦一個中國歷史常識問答比賽,希望鼓勵學生讀歷史的風氣。最後幸得港通控股有限公司贊助,比賽才得以成事。

        在籌備之初,即使公司內部的同事也不看好這個比賽,認為香港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低落,參賽的隊伍會很少,有二十、三十所學校參與,已經很好。結果出乎意料,有一百零七所學校報名參加。全賴同事的努力,最終可以接納九十六隊參賽,成功舉辦了一個大規模的全港性中國歷史常識問答比賽。

        在比賽過程中,有老師對我們表示,這種比賽早就應該舉辦。亦有老師說,他們曾在地區自己幾所學校搞了中史比賽,礙於資源所限,搞不下去。部份老師和同學對中國歷史充滿熱情,但政府改制後卻扼殺了中史這一科,實在十分可惜。

        我這樣說,已預備了會招致政府官員的反對,因為他們堅持政府沒有取消中史為必修課,仍然有很多學生修讀中史。真實的情況是在初中階段,即使很多學校仍有中史科,但課時大減。到高中修讀人數劇減,中史成為極邊緣的科目。

        以初中計,雖然仍有近九成學校仍將中史列為的必修科目之一,但相較於回歸之前,中史科的課時卻大幅減少,很多學校每星期中史課時不足兩節(以每節三十五分鐘計算)。我與一些中學生談過,他們覺得讀中史很沒趣味、很沉悶,這與我當年讀中史的感覺大相逕庭,我覺得有很多科目都很艱澀、很抽象,反而歷史科,無論是中史或者世史,都十分有趣,因為老師在歷史科說很多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我與中學生分享這個觀感,他們卻大謬不然。

        最後,我發現原因是課時太少,但教的內容一直延伸至現代(回歸前到四九年就完結),結果課程極之濃縮。例如秦朝歷史,課本上只有兩三頁,當中的「商鞅變法」也就只有幾行字。這樣複雜的事情,用聊聊幾行字便交代了,老師講課如水過鴨背,難怪學生不明所以,對中史科沒有興趣。

        到了高中更出現災難性情況,修讀中史的學生大幅減少,以我朋友女兒就讀的學校為例,中四選科時只有四個人選讀中史科,結果因為人數太少,開不成班。在回歸之前,文科生在中四、中五時必修中史科,等如有百分之五十的高中生有讀中史。今時今日,歷史科在高中已變成選修科,只有少量學生修讀中史科。今屆的高考便只有六千八百二十四人考中史科,只佔六萬八千一百六十七個考生的一成,比舊制時有近一半中學生讀中史的人數大幅減少,初中生預計自己高中不會選中史,自然無心去讀,而中史科在高中不是重點科目,沒有好老師去專科專教,學生感覺更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科目變得凋零,入大學選讀中史科的人數買少見少。

        有說「不讀書無以言」,我倒覺得是「不讀史無以言」。不讀歷史,不知國族起源,不知盛衰興替,議論時事,變成無根空談。輕視中史教育,走去推國民教育,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反過來說,讀好歷史,那用另外開一科國民教育呢?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3)
我要發表
383383
383383 2016/04/19 05:36:03 回覆

回歸後的歷任教育部局長,能無愧乎?

383383
383383 2016/04/19 05:34:24 回覆

由此可見,國教無疾而終,中史又被冷落,可見回歸後的施政,是如何配合一國兩制,而令部份年輕人,甚至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已是冰封三尺。

2016/04/18 14:41:52 回覆

如果現況真是這樣的話,那真是太痛心了...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