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人熱事
紅人熱事
紅人熱事

禪武醫招青年生 上慈山寺練心

2016/06/20 08:41:30 網誌分類: 生活
20 Jun
        在6月一個炎熱下午,筆者乘車沿蜿蜒山路爬上了大埔慈山寺。在工作人員引路下,屏息進入了遊人止步的藏書閣,為的不是翻閱古籍,而是了解一套經年月考證的生活智慧——「禪武醫」。

        「禪武醫」源自少林寺,與大眾從電影上獲得有關「少林功夫」的粗略印象不同,它不是一套用以對打的無敵功夫套路。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陳瑞燕教授是少林寺南園永化堂德建禪師之弟子,她指「禪武醫」原是佛家弟子每天生活和修行的方式,原本不外傳,但有感既然源自佛寺,亦應於這裏承傳,讓社會上更多人獲益。為了讓一般人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她特地配上相應的形體動作,重新設計課程。慈山寺與香港中文大學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最近合辦「禪武醫」系列課程,十月起在慈山寺開班。這次課程專為在學年輕人而設,課程共有三個學期,每個學期為期三個月,名額約九十人,逢周日下午上課。

        平靜心境學習放下

        與陳教授見面前,首先碰上兩位學員,他們端坐在藏書閣的軟墊上,神態從容。在醫院工作的嘉儀,過去曾報名參加為期兩天的體驗課程,她形容那是一次學習覺察心靈的過程,讓自己觀察內在的變化。她憶述第一天學習了認識和安靜自己的情緒,首天活動完結前,教授請他們把心情記錄下來,並翻開之前一頁,看看當天活動開始時寫下的問題是否仍那麼困擾,「那天教授在一個安靜氣氛中,教我們幾式『禪武醫』功法,大家一起做。幾個小時裏,我們覺察了自己內心發生了甚麼事,明白自己的問題,當中的轉變未必可以言語表達,但我記得那天大家都帶着平和笑容回家。」

        聽來抽象,嘉儀繼續談到第二天的課堂,學員多學了幾式,站站虛樁,另外也隨教授開心地唱誦《心經》。《心經》原是佛陀說話的記錄,其中有幾句梵文偈,她隨即與旁邊另一位學員Mark徐徐唱出,聽起來完全無法辨識內容,「唱的時候毋須思考,只當是聲音。教授告訴我們,禪心即無心,不必想得太複雜,這也算是一個突破。」

        自此她偶爾會在睡前或醒來後唱誦《心經》裏的短偈,已足以喚起喜悅心情,使心境澄明。「一個人有了無明,就會有很多疑惑,但當你不去想的時候,就會少很多煩惱。這三年來,我不斷經歷這個過程,學習將自己安靜下來。」

        了解和善待自己

        Mark是大學教職員,跟隨陳教授學習「禪武醫」三年,自言原本是個非常執着是非對錯的人,透過「禪武醫」學習的哲理,現在正慢慢學習放下。「到現在,我每天都會練習,就這樣坐下來也能練。練功最緊要心境,心靜下來,甚麼時候都能練功。」Mark語調沉穩,話與話之間往往會閉上雙目。他學習的初衷是為了調養身體,和紓解內心鬱結,「『禪武醫』功法講求你動某個部位時,你就只將注意力放在那個部位,當你發現連動部位也無法確實把握時,就會知道自己的心不夠靜。」目前他已戒吃薑、葱、蒜、辣、蛋、魚、肉,認為效果相得益彰。

        問到「禪武醫」是否涉及宗教元素,陳教授則指,相對信仰,「禪武醫」的關鍵在於尋找自己,「那是有關學習做人,做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你做人是否有樂趣,做到慈悲為懷,清心寡欲?你做人到底是為了甚麼?應該怎樣去做?」面對一連串問題,記者有點不知所措,一旁的釋衍偉法師笑說,「一個人的問題,其他人給他答案,那只是他們的答案,屬於自己的答案,要自己去找。」這句充滿玄機的話,彷彿揭示了「禪武醫」的精髓——透過觀照自己,自我反省和了解。「我是出家人,我深信佛教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是存在的,但我們不是生活在那些虛無空間裏,我們先要談當下環境裏,應該如何生活。」

        釋衍偉法師認為「禪武醫」的內容與修行相似,涉及尋找自我和生活自律等,比如主張吃素,但側重點不在於討論殺生殘忍等道德問題,而在於現世中人類對自身的關注,例如對健康的追求。如何了解、善待自己,從而推己及人,學習立身處世,大抵是「禪武醫」的關鍵。

        方便都市人日常應用

        當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四度,身處寺廟中,卻能靜觀炎夏,在草木的搖動中看到微風吹拂,在石階的陰影裏看到薄雲飄過的痕迹。釋衍偉法師指人在寺廟自然會感到寧靜,而「禪武醫」則能讓人在日常中延續在這個空間裏的平靜心境。「有工作和家庭的人,很難隨時打坐,給你十分鐘要求你腦袋完全放空,其實很難做到,反而借助動作,卻能讓人從專注中得到寧靜。」

        不論哪個年代,人類面對欲望和權力的誘惑大多相同,釋衍偉法師認為這套功法是專門治俗世通病的良方,「都市人要謀生,禪堂的模式可能太極端,但『禪武醫』可以放諸日常,只要思維在運動,就是在練功,在家裏和辦公室都能做到。」

        熱心推廣的陳教授,指「禪武醫」經歷十九代的傳承,已是成效的力證。問到收生準則,她笑言:「師父收徒弟,很多時候不會白紙黑字寫條件,無論你是不是佛教徒、是否茹素,都不是主要考慮,我看的是誠心。」她憶述當年自己求師時,師父曾七次拒絕,第八次才答應,「相信是因為他看見我的轉變。」課程不收費,陳教授笑言因為當中的智慧無價,「一個人一輩子裏得聞佛法,是莫大的福氣。」

        《無憂樹青年心智成長課程》

        日期:課程為期九個月,分三個學期

        第一學期:2016年10月至12月

        第二學期:2017年1月至3月

        第三學期:2017年4月至6月

         (報讀全年課程者將獲優先取錄;完成第一期課程之學生,可優先報讀下一期課程。)

        時間:2:00pm至4:30pm(逢星期日)

        地點:慈山寺

        導師:陳瑞燕教授、釋衍偉法師

        對象:七至二十三歲就讀小學、中學或大學,有興趣學習佛法、中國傳統功夫和禪修的學生。

        截止報名日期:7月15日(五),額滿即止。

        面試日期:8月初(通過首輪甄選的學生將獲邀出席面試)

        學費:全免(參加者需繳付保證金,課程出席率達九成或以上可以獲全數退回。)

        查詢:39434166

        《無憂樹青年心智成長課程》簡介會

        日期:6月24日(五)

        時間:7:30pm至9:00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地下一號演講廳(YIALT1)

        嘉賓:朱慧敏小姐

        查詢電話:39434166

        報名連結:http://goo.gl/mN3wuk

        成功報名者稍後將收到短訊或電郵確認。

        

        文:潘曉彤圖:何建勇、慈山寺提供

        
■跟隨陳教授學習「禪武醫」三年的Mark,每星期都會與其他學員共修。
■跟隨陳教授學習「禪武醫」三年的Mark,每星期都會與其他學員共修。
■學員嘉儀認為「禪武醫」有助她日常心境平靜。
■學員嘉儀認為「禪武醫」有助她日常心境平靜。
■(左起)學員嘉儀、釋衍偉法師、陳瑞燕教授、學員Mark。
■(左起)學員嘉儀、釋衍偉法師、陳瑞燕教授、學員Mark。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陳瑞燕教授熱心推廣「禪武醫」,並在生活中實踐所學。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陳瑞燕教授熱心推廣「禪武醫」,並在生活中實踐所學。
■「禪武醫」利用簡單的形體動作,讓學員更易於領悟哲理。
■「禪武醫」利用簡單的形體動作,讓學員更易於領悟哲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