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政治化妝已失效

2019/02/19 04:12:21 網誌分類: 生活
19 Feb
          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六與問責團隊舉行了另一輪「腦震盪」,討論吓一份《施政報告》的安排和傳媒關係。特首上任後的蜜月期早已過去,香港公共政策牽涉不同的利益和持份者,推動政策絕不容易。預先準備是好事,但理順政策,第一步靠的不是傳媒關係,而是政策內容;政策本質是否貼地,是否符合大眾和社會整體的利益,這是直接影響政策的認受性的。

          集思會舉辦適逢其時,在過去幾個星期,政府有好幾個政策措施備受抨擊: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壓力問題、提高長者綜援門檻問題、三隧分流的建議、明日大嶼的填海計劃等等都捲入爭議。顯而易見,傳媒報道傾向負面。然而,面對此情況政府首先要問的問題應是負面報道背後的原因是甚麼?是政府與傳媒關係不佳才有負面報道?還是與傳媒溝通不足加深了負面報道?不先問好這些問題,難以改善政府捱打的局面。

          事實上,政策是否為市民和持份者廣為接受,傳媒關係是最後的一站。如果蘋果是爛的,不是一個金蘋果,無論政府與傳媒關係有幾好,都很難掩蓋蘋果不是金蘋果的事實。

           過去,在社交媒體還未大行其道之前,傳媒發展成熟的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以政治化妝作為傳媒策略的核心。今天,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甚至有主導傳統傳媒內容的能耐,當人人都可以做記者時,政治化妝就已經失效。政府搞好傳媒關係,但搞不好與民眾的關係,不能急市民所急。老百姓人人上載自家觀點上社交媒體,傳統媒體不能不跟,負面評價可以在報紙、電台、電視看得見,聽得到,政治化妝絕對無可能挽回劣勢。

          時至今日,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特區政府若希望提高政策的認受性,令公共政策的推廣能夠較順暢,第一步是多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期望和需要,作出應對措施,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能夠令傳媒報喜不報憂。傳媒本質是傾向報憂不報喜,所以新聞學才有「沒有新聞便是好新聞」的名言。

          政府要謹記,政策內容的基本功做得不貼地,一定會成為社會的爭議。未來兩年相繼有區議會和立法會換屆選舉,地雷處處,特區問責團隊首先要徹底檢視未來政策是否與民眾脫節,若不能緊扣民心,便要好好思考如何盡快調節,否則,民望劣勢只會繼續下去!

        黃麗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