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4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3/10 21:14:31 網誌分類: 教育
10 Mar

master曾

34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5721)普通話說:打家截道(dǎ jiā jié dào)

解說:

「打家截道」是成語,意思是指到人家裡和在路上搶奪財物。

出處1元·關漢卿《四春園》第二折:「一生殺人放火,打家截道,偷東摸西。」

出處2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這廝待強風情打家截道拚著做,那裡討護身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擄笠(老笠)(Rob

其實「老笠」的正寫是「擄笠」。

「擄」是把人搶走:擄掠。擄人勒贖。

因為「擄」與「老」諧音,所以把「擄笠」講成了「老笠」

當中的「笠」字是「Robbery」中的「Rob」音。

 

5722)普通話說:無足重輕(wú zú zhòng qīng)

解說:

「無足重輕」是成語,意思是沒有它並不輕些,有它也並不重些,指無關緊要,同「無足輕重」同義。

出處1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二十五回:「又想及山東關拿武舉,老婆已成破貨,無足重輕。」

出處2魯迅《華蓋集續編補編·關於〈三藏取經記〉等》:「所以我以為不能據缺筆字便確定為某朝刻,尤其是當時視為無足重輕的小說和劇曲之類。」

出處3明·張居正《謝恩疏》:「況臣欵欵之愚,既特孚於昭鑒,則諸呶呶之口,誠無足為重輕。」

出處4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我自然只能當一很小很小無足重輕的小卒。」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茄呢啡(Carefree

拍戲時「臨時演員」叫做「茄呢啡」,或者叫臨記;意思是這類演員唔需要太過注重,現實生活中都會泛指一些唔重要嘅人。

 

5723)普通話說:犬吠之警(quǎn fèi zhī jǐng)

解說:

「犬吠之警」,是成語,意指搶劫、偷竊之類的行徑。

出處1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贊》:「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

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出處2明·陳子龍《問古者天下凡郡縣兼城》:「今晏然無犬吠之警,

而上下數牽,即一旦事起,復遣數四輩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爆夾/爆格(Burglary

「爆格」喺指入屋盜竊,亦都是「爆夾」的變讀。

「夾」指「夾萬」,即保險箱。

「爆夾」就是爆開保險箱,偷走櫃內的財物,引申為入屋盜竊;

因為「夾」、「格」粵語中讀音相近,慢慢「爆夾」就讀成「爆格」。

 

5724)普通話說:狐鼠之徒(hú shǔ zhī tú)

解說:

「狐鼠之徒」是成語,意思是比喻為非作歹、作惡多端、

個人品質低下的小人。

出處《隋唐演義·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紀綱尚在,但可恨這班

狐鼠之徒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仆街(Poor guy

「仆」要讀 「pok」;

「仆街」這詞語,上至八十歲,下至三歲小孩,都應該不會陌生;

甚至是不少人的口頭禪,不過有不少人誤以為「仆街」是動詞;

事實上,其實這是名詞,來自英文「poor guy」,不過「poor」不是

貧窮的意思,而是行為「粗劣、低俗」的意思。

舉例:「呢條友仔連乞丐啲錢都搶!正一仆街!」

 

5725)普通話說:牽牛下井(qiān niú xià jǐng)

解說:

「牽牛下井」是諺語,比喻所辦的事情很棘手,很難辦到。

出處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負販經商,登山涉水,吃煙人

更是牽牛下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疴拔甩

「拔甩」來自英文「blood」的音譯,意思是「疴血」的意思;

如果遇到麻煩、棘手難題或者面對死路一條的境況,人們通常都會

感嘆一句:呢一鑊真喺疴拔甩啦!

 

5726)普通話說:逢凶化吉(féng xiōng huà jí)

解說:

「逢凶化吉」是諺語:遇到兇險轉化為吉祥、順利。這是帶有迷信的說法。

有迷信思想的人認為:祈求神靈的保佑,能使遭遇到的不幸轉為吉祥。

逢:遭遇;

凶:不幸;

化:轉化;

吉:吉利、吉祥。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豪傑交遊滿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步躝/躐過

laam3 躝/躐過:(意思是遇到好運,渡過了危機。)

廣東話:𨈇/𨂾/檻。解:跨也。

舉例:躝/躐過床頭都係父母(指後父/後母)。

大步躝/躐過的意思是指逢凶化吉,化險為夷,順利過關。

 

5727)普通話說:天上掉餡餅(tiān shàng diào xiàn bǐng)

解說:

「天上掉餡餅」是漢語習慣用語,字面意思是從天上掉下來免費

好吃的食物;因為餡餅是一種美味的食品;

形容不用出力即可享受現成的東西或突然或憑空獲得好處。

比喻無緣無故發生的好事,或者那些不切實際的人幻想而希望渺茫的事。

【天上掉餡餅】闡述:「瑪哪」Manna

這個典故出自《聖經》,出埃及記 第16章。

話說當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他們在曠野行走,沒有食物,

人們在抱怨;於是神(耶和華)讓很多鵪鶉飛來,在露水上升

(蒸發)之後,地面上出現一些有如白霜一樣的小圓物,以色列人管它叫

「瑪哪」,這是耶和華在曠野供應給以色列人的一種神奇的食物。

「瑪哪」本來的形狀是一些薄片,好像地上的霜,降在當時以色列營的

四周(參考出十六1415)。

人把它與芫荽子、珍珠或樹脂作比較(參考民十一7)。

有說其滋味像蜜,有說像新油(參考出十六31及參考民十一8)。

但味道與顏色是很主觀的,所以這些描述也不是互相矛盾的。

「瑪哪」這詞在希伯來原文的意思是甚麼?

以色列人看見「瑪哪」時就問:這是甚麼?(參考出十六15

許多人嘗試把現今旅客在西奈和阿拉伯所發現的東西與「瑪哪」作比較:

初夏(67月)時,這些地區的垂絲柳樹會滲出一種甜的液體,

那是由於一些小昆蟲在樹上活動而產生的;

這些液體落在地上就會形成小顆粒,在猛烈的日頭下,又會漸漸消失。

也有人將「瑪哪」比作西南亞部分地區一種可以吃的「青苔」,

在饑荒時這「青苔」可以代替穀類食用。

「瑪哪」也可能來自某一種自然現象,相信神可以行神蹟供應給祂

「子民」的人(參考出十四162131)。

「天上掉餡餅」本指天空中降落樣子像芫荽子,白顏色,味道如攙蜜的

薄餅那樣的既免費又好吃的食物;

聖經強調「瑪哪」的出現,是沒有任何一種自然現象可以圓滿解釋的;

若不是從一個「神蹟」的角度去看,人不能解釋「瑪哪」怎會能定時、

定期和大量地供應。

舊日以色列人要每天收取「瑪哪」1次,若所收取的超了量,就會變壞

(參考出十六20);安息日卻是一個例外。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瑪哪」的供應就停止了(參考書五12)。

以色列人不滿足於「瑪哪」而乞求其他食物時,神就懲罰他們,但也賜給

他們大量的鵪鶉(參考民十一4-618-20)。

在詩歌裏,「瑪哪」被稱為「天上的糧食」(參考詩七十八24

參考詩一40),以及「大能者的食物」(參考詩七十八25)。

這就是天上掉餡餅的由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意思是說沒有那麼便宜的事。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來的;用西方人的

說法是: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5728)普通話說:抖抖瑟瑟(dǒu dǒu sè sè)

解說:

「抖抖瑟瑟」是成語,意思是因為心裏害怕等因素而致身體顫抖。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他抓住了他的手,也說不出的喜歡,

抖抖索索地叫道:啊!是你,老胡泰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手揗(騰)腳震

(形容手腳都發抖震顫,形容人慌張、不知所措的樣子。注意「揗」

字為前鼻音。)

 

5729)普通話說:理屈詞窮(lǐ qū cí qióng)

解說:

「理屈詞窮」是成語意思是所說的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理:道理;理由;

屈:短;盡;

窮:窮盡。

出處《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侫者。朱熹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擘大個口得個窿

(意思是張開大嘴只有一個洞,比喻啞口無言,回答不出話來。)

 

5730)普通話說:判若兩人(pàn ruò liǎng rén)

解說:

「判若兩人」是成語,形容某人前後的言行明顯不一致,像兩個人一樣。

出處1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於這交涉上頭,

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出處2《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他與另三人作一獻上之報告,毀左翼

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兩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反轉豬肚就係屎

(形容兩人(或團體)本來相處融洽,但一反面(不和)後,其中一方或雙方

的態度立刻變得非常惡劣。)

 

5731)普通話說:吃香喝辣(chī xiāng hē là)

解說:

「吃香喝辣」是成語,形容生活富足,吃喝隨意。

也特指一種講究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

「吃香」指吃好的東西。

「喝辣」中的「辣」借指酒。因為酒通常帶有辛辣味。

「吃香喝辣」泛指過好日子。

出處柳建偉《九哥是一片風景》:「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替他們的身體擔心,可看了半年,四叔一家不但吃香喝辣,而且準備蓋兩層小樓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魚大肉

 

5732)普通話說:一言難盡(yī yán nán jìn)

解說:

「一言難盡」是成語,意思是形容事情曲折複雜,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出處1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一言難盡,來探望你這歹孩兒索是遠路風塵。」

出處2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四回:「我們有一年多不去那裡打魚,如今泊子裡把住了,絕了我們的衣飯,因此一言難盡。」

出處3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說來話長。五年前我們老娘家裡做生日,媽和我們到那裡與老娘拜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匹布咁長

(一般形容事情來龍去脈複雜,說來話長,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

 

5733)普通話說:紙糊老虎(zhǐ hú lǎo hǔ)

解說:

「紙糊老虎」是成語,形容用紙糊的老虎。

比喻看似嚇人,實際上不堪一擊。

出處1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五回:「閒常時只如鳥嘴,賣弄

殺好拳棒。急上場時,便沒些用。見個紙虎,也赫一交。」

出處2清·沈起鳳《伏虎韜》第四折:「閒人閃開,紙糊老虎來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牙老虎

 

5734)普通話說:沒大沒小(méi dà méi xiǎo)

解說:

「沒大沒小」是諺語,形容對長輩或職位高的人不尊敬,沒禮貌。

出處1明.吳承恩《西遊記》第23回:「好女婿呀!這等沒大沒小的,

連丈母也都要了!」

出處2王朔《劉慧芳》:「這孩子,現在學著噎大人了。劉大媽念叨,

沒大沒小。」

噎:粵音:熱

1動詞:食物等塞住喉嚨。例子:「慢點兒吃,別噎著」

2動詞:因痛苦、激動或頂風而喘不上氣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大冇細

 

5735)普通話說:七手八腳(qī shǒu bā jiǎo)

解說:

「七手八腳」是成語,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人多動作紛亂;

沒條理、動作忙亂。

或形容許多人慌亂地或無秩序地做某一項工作;或同時做不同的工作。

出處1《金瓶梅.第七回》:「七手八腳將婦人床帳、裝奩、箱籠,

搬的搬,抬的抬,一陣風都搬去了。」

奩:粵音:廉

裝奩:解:嫁妝

出處2《紅樓夢.第70回》:「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

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

出處3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

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雞手鴨腳

(形容手腳不靈活或手忙腳亂。)

由於鴨的腳趾是連起來的,使用起來不太靈活,因此,廣東人習慣用

雞手鴨腳形容手腳不靈活或者手忙腳亂。在廣東話中,「踢曬腳」也可

形容手忙腳亂。

 

5736)普通話說:觀變沉機(guān biàn chén jī)

解說:

「觀變沉機」是成語,形容頭腦清晰,辦法多,能沉著把握事物發展的

契機;有仔細觀察事物變化的跡象、隨機應變才能;

沉:沉著;

機:形勢。

出處·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九回:「此觀變沉機之士,

恐不易羅致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生

執生形容隨機應變、伺機行事,還有彌補(錯誤)、補救的意思。

「執生」,原是戲行術語;由於戲班都是現場演出的,如果遇到臨場突變,只能靠演員臨場應變。「執」就是「把持」,「生」就是「生機」。

所以「執生」就是隨機應變、伺機行事的意思。

 

5737)普通話說:撇嘴(piě zuǐ)

解說:

「撇嘴」,形容口形的變化狀態:

下唇向前伸,嘴角朝下,表示輕蔑、不信或不高興的一種動作。

或者說將下唇向前伸,嘴角向下運動以表示不屑、厭惡或不信。

出處1《紅樓夢》第二一回:「翠縷撇嘴笑道:'還是這個毛病兒。」

出處2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三:「金旺撇撇嘴說:咦!裝什麼假正經?

小二黑一來管保你就軟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藐嘴藐舌

 

5738)普通話說:超前軼後(chāo qián yì hòu)

解說:

「超前軼後」是成語,形容超過前輩,冠絕後世;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超:超過前輩;

軼:冠絕後世。

出處《太平天國·欽定士階條例》:「仰見天朝制度維新,超前軼後,

洵為萬萬年不易良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得頂

廣東話中有一句十分形象的歇後語:扁鼻佬戴眼鏡—冇得頂

扁鼻佬:塌鼻子的人;冇:沒有。

一般人戴眼鏡是靠鼻樑頂著支撐,塌鼻子的人因為鼻樑低而無法支撐,

所以說「冇得頂」。

冇得頂後來引申為無法抵擋,形容棒極了,無法超越。

 

5739)普通話說:憑白無故(píng bái wú gù)

解說:

「憑白無故」是成語,意思是無緣無故;沒有一點原因。

出處高纓《達吉和她的父親》:「後來他走過來問我叫甚麼名字,我不理他,

為什麼憑白無故問名字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無啦啦多撻瘌

 (意思是無端端多了一道疤痕。)

 

5740)普通話說:易如反掌(yì rú fǎn zhǎng)

解說:

「易如反掌」是成語,形容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

比喻事情很簡單非常容易完成。

出處1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吾早有細作在城內放火、

發喊相助,令魏兵驚疑不定。兵無主將,必自亂矣。吾因而取之,

易如反掌。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正謂此也。」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藩台又叫首府、首縣寫信出去,向外府、縣替他張羅,大約一二千金,易如反掌。」

出處茅盾《時間,換取了什麼?》:「掉轉身來收拾東洋小鬼,真正易如反掌,我們等著最後勝利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濕濕碎

(形容某樣事情很容易做到、或者某個金額係小數目。)

很多廣東人在使用「濕濕碎」的時候,喜歡將其簡單說成「濕碎」。

過去,該詞一般用於市井場合,很少會在正式場合使用。

現在,這詞語已經廣泛使用於不同場合,而且還衍生出多個同義詞,

比如說:碎料,也有人用「易過借火」來替用,形象都十分生動。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