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5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5/01 22:25:13 網誌分類: 教育
01 May

master曾

35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5981)普通話說:忘乎所以(wàng hū suǒ yǐ)

解說:

「忘乎所以」是諺語,形容由於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因此而作出

不適宜的舉動。

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彙意義;

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夫人傾身陪奉,忘其所以。」

【成語辨析】:

「忘乎所以」和「得意忘形」都有過分驕傲而失去常態的意思。

但忘乎所以偏重在興奮;「得意忘形」則偏重在得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老竇姓乜都唔記得

廣東話形容人對某件事過份著迷,接近或者已經到徂走火入魔嘅地步。

廣府人絕大部份都係跟自己「老竇」嘅「姓氏」,所以廣府人經常用

老竇個姓」代指某啲唔應該唔記得嘅嘢

 

5982)普通話說:絕處逢生(jué chù féng shēng)

解說:

「絕處逢生」是成語,意思是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出處1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喜得絕處逢生,遇著一個老者攜杖而來。」

出處2《鏡花緣》第二十八回:「今遇列位,雖是他絕處逢生,

那要害此女的,豈止億萬。」

出處3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且說舒軍門這日在監裡

足足等到二更多天,方見手下人拿了煙具、鋪蓋進來,猶如絕處逢生,

說不盡他那種苦惱情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趕狗入窮巷

當「狗狗」被困在窮途末路,無路可退,牠只能「豁出去」;

由於已「冇得輸」(沒輸的餘地),後果可以是很嚴重的。

對此,廣東人就有以下一句「後續句」在後頭:

臨死咬番啖。

先來解釋一下「窮巷」;

「窮巷」就是「死胡同」,「窮」,無路可走的意思,例如「山窮水盡」

這個詞語當中的「窮」也是這個意思;

把狗趕到「死胡同」裡幹什麼?

其動機值得懷疑,如果只是為了趕道「跑」,沒必要把狗堵在「死胡同」裡,這是要「下殺手」的前奏啊!

因此「趕狗入窮巷」,就有「不給退路」的意思。

這是「形象」的比喻,應該有更多的人理解和使用。

因此,「趕狗入窮巷」的意思是:逼人太甚會遭絕地反擊,

怪不得古人有云「窮寇莫追」,此言不差矣!

 

5983)普通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hǔ luò píng yáng bèi quǎn qī)

解說:

「虎落平陽被犬欺」是諺語,意思是指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裡受困,

狗也能欺負老虎。

形容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

比喻失勢。

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

老虎是貓科動物,獨居,爆發力出色,而耐力相對較弱。

所以老虎的生存環境是山林,這樣便於隱蔽自己,對獵物發動突然襲擊。

一旦老虎到了平原地區(“平陽”就是“平原”的意思),沒有了叢林的掩護,

獵人的獵狗都可以欺負老虎。

出處1清朝人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八八回中:「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出處2《西遊記》第二十八回:「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縱然好事多磨障,誰像唐僧向西時?」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落水狗

「落水狗」指掉在水裡的「狗」;

「打落水狗」就是指打擊已掉落水的「狗」;

理論上,「落水狗」已失去戰鬥和抵抗能力,不用狙擊,牠也不能自拔,

再打不是多餘嗎?

原來打「狗」的人心裡恐防: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不過,「打落水狗」的人以及其附和者,在打得過癮之餘,也須意識到可能付上的沉重代價。

尤其在有利害衝突的層面上,極為顯著。

 

5984)普通話說:吃肉不吐骨頭(chī rén bù tǔ gú tou)

解說:

「吃肉不吐骨頭」是諺語,比喻又殘暴,又貪婪。

出處1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朱老虎 這個吃死人不吐骨頭的壞家伙,他說的到就做的到,啥壞事都做得出來的。」

出處2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光榮不光榮,只要打倒那些吃肉不吐骨頭的家伙就行!如:這些軍閥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傢伙。」

出處3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壞水兒,吃人不吐骨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只能拉攏,不能得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人唔𦧲

「食人唔𦧲骨」中的「𦧲」,指咀嚼後吐掉。

「食人唔𦧲骨」,廣東話還有「狼胎」的意思。

 

5986)普通話說:投機之會,間不容穟

(tóu jī zhī huì,jiàn bù róng suì)

解說:

「投機之會,間不容穟」是成語,意思是機會極其難得,稍放鬆一點就錯過。指行事要抓緊時機,不可延誤。

投機:迎合時機;

會:際會,遭遇;

間:間隔;

穟:同「穗」。

出處1《新唐書·張公瑾傳》:「投機之會,間不容穟。'公瑾所以抵龜而決也。」

出處2·楊萬里《浯溪賦》:「古語有之:投機之會,間不容穟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千祈咪走雞

失了機會,我們廣東人就會說「走了雞」。

為什麼失去了「機會」叫做「走了雞」呢?

其實,這是同舊時習俗有很大關係的;

過去,一般家庭長年累月是很少吃雞的,如果有朋友對你說:「明天晚上

到我家來吃飯啦!我殺雞,吃全雞宴啊!」這樣就是很大的人情了。

好了,現在就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這隻雞跳出雞籠,跑了,

大家就沒得吃了,是多麼的可惜啊!

很多年輕人就會說:「跑了雞,沒什麼大不了的,就買另外一隻就行啦!」

哈哈哈,說就容易,過去的雞場,中午時候就關門,真的是有錢

也沒有地方買的。

話說回來,「走了雞」後,如果是好朋友,還可以解析一下,客客氣氣地

再約下次。但是,如果不是請客,而是「拜神」,那就不好辦了;

「拜神」是不可以改期的,如果沒有了雞,如何向菩薩交代呢?

所以就引申了「拜神不見了雞」的說法,這是專門指那些自言自語的人,

因為他要不斷的向菩薩求情嘛。

於是,如果有人在你身邊嘮嘮叨叨,說個不停,你就可以說「你怎麼好像拜神不見了雞嗟!」

可見,「不見了雞」與「走了雞」意思是一樣的。

這裡,我想說說「千祈」這個詞,意思和比方的「千萬」差不多。

但是,廣東話用「祈」字,就有「祈求」的意味,就是很「誠心地希望」,

有一種很「著急」的意思,在表情上很有動感。

好了,不管是「不見了雞」,還是「走了雞」,都是說明機會的難得,

所以,遇到機會,就「千祈咪走雞啦」。

廣東人喜歡吃雞,所以對於廣東人來說,本來可以吃到嘴裏的雞「走掉了」,是一件頗為遺憾的事情。所以「走雞」在粵語裏面,是「錯失絕好機會」

的意思,而「咪走雞」的表面意思是不要讓雞跑掉,實際意思是不要錯過機會、讓大好時機溜走了。

 

5987)普通話說:彈打雀飛(dan da que fei)

解說:

「彈打雀飛」是成語,意思是彈丸射出去了,但小雀沒打著,飛走了。

比喻希望落空,一無所獲。

彈:彈丸;

雀:麻雀,山雀。

出處1漢‧揚雄《太玄經‧唐》:「明珠彈於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

出處2清·蒲松齡《增補幸雲曲》20回:「幾盤棋把他贏了,管叫他彈打雀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凍過水

這是道地的香港口語,指「比水還凍」,意思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要注意的是,詞意雖然是沒有什麼希望,卻未必一定完全沒有,只是機會不大。「凍過水」可以比喻包括多種的情況很不樂觀,例如對某件事情能否辦成、

投資是否順利、成績是否理想等等,如果感到不樂觀,便可以說:

「睇嚟呢單野(呢件事)都係凍過水啦。」

 

5988)普通話說:頭梢自領(tóu shāo zì lǐng)

解說:

「頭梢自領」是成語,意思是自己扯著頭髮。

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出處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這妮子更敢有四星,把體面妝沉,把頭梢自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舞出個大頭佛

在粵語裡,「舞出個大頭佛」指的是惹出了一大串麻煩事,需要狼狽地

不斷應對。

由於舞獅時,「大頭佛」總在前面引路,後面才跟著出現舞獅的和敲鑼

打鼓的一大群人,看起來都是由「大頭佛」引來的,由此便引申出來用

「大頭佛」比喻帶來了一大串的麻煩。

 

5989)普通話說: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péng mén wèi shí qǐ luó xiāng,nǐ tuō liáng méi yì zì shāng)

解說: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意思是:

貧家的女兒不識綺羅的芳香,想托個良媒說親更感到悲傷。

出處秦韜玉《贫女》

朝代:唐代

原詩文: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

【語譯】

貧家的女兒不識綺羅的芳香,想託個良媒說親更感到悲傷。

誰能愛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調?卻都喜歡時下正流行的儉妝。

敢誇十指靈巧針線做得精美,決不天天描眉與人爭短比長。

深恨年年手裏拿着金線刺繡,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這首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爲人傳誦。

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而字裏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主人公的獨白從姑娘們的家常衣着

談起,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

開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這是一位純潔樸實的女子。

因爲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

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頭,便不由加倍地傷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恨嫁女

在廣東習俗中,「嫁女」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除了七七八八的儀式和

傳統之外,甚至還有專門的「嫁女餅」。

嫁女餅相傳始於三國時期,當時孫權為了收回被劉備長借不還的荊州,

接受了周瑜所獻的「美人計」,假稱要將自己妹妹嫁給剛喪偶的劉備,

接劉備至東吳成親。

劉備「將計就計」,一入東吳境內,馬上派出兵士四處送「禮餅」,

讓「劉、孫」聯姻的喜事弄假成真,嫁女餅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了。

所以一方面送「嫁女餅」是圖個喜慶,另一方面也是向親戚朋友宣佈女兒即將出嫁的喜訊。

「恨嫁女」,是網絡上的流行語,一般適用於年齡三十以上,沒有伴侶的女性,並且在家人或者身邊朋友的影響下,又希望能夠盡快的找到另外一半,

與之結合為終身伴侶的女性、希望快點把自己嫁出去、找到合適的人、馬上就結婚的女性。

「恨」 源於廣東話(粵音),有「渴望」之意。

「恨嫁」就是非常想嫁人,恨不得早日出嫁。

也有一種說法「恨嫁」來源於詩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5990)普通話說: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shì yǒu bì zhì lǐ yǒu gù rán)

解說: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是成语,形容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

就該這樣。

比喻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

發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出處1古文觀止《蘇洵辨姦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

乃能見微而知著。」

出處2《戰國策·齊策四》:「譚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粵語,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

「典故」闡述:

此粵語中的「娘」有兩種解釋,

一是「母親」;

另一是「姑娘」;請看下面詳解:

「娘」的解釋來自另一典故;

傳說古時候有個名叫朱耀宗的書生,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

高中狀元。

皇上殿試,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一表人才,便將他招為駙馬。

循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新貴還鄉。

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從小將他

培養成人,母子倆如何相依為命,請求皇上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

樹立貞節牌坊。

皇上聞言甚喜,心中更加喜愛此乘龍快婿,准允所奏。

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見母親。

當朱耀宗向「娘」述說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原本歡天喜地的朱母

一下子驚呆了,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似有難言之隱。

朱耀宗大惑不解,驚愕地問:「娘,您老哪兒不舒服?」

「心口痛著哩呢。」

「怎麼說痛就痛起來了?」

「兒呀,」朱母大放悲聲,「你不知道做寡婦的痛苦,長夜秉燭,

垂淚天明,好不容易將你熬出了頭!娘現在想著有個伴兒安度後半生,

有件事我如今告訴你,娘要「改嫁」,這貞節牌坊我是無論如何

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誰?」

「你的恩師張文舉。」

聽了娘的回答,好似晴天一聲炸雷,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

「撲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您改嫁叫兒的臉面往哪兒擱?再說,這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

朱母一時語塞,在兒子和戀人之間無法做到兩全其美。

原來,朱耀宗八歲時喪父,朱母陳秀英強忍年輕喪夫的悲痛,她見兒子

聰明好學,讀書用功,特意聘請有名的秀才張文舉執教家中。

由於張文舉教育有方,朱耀宗學業長進很快。

朱母歡喜,對張文舉愈加敬重。朝夕相處,張文舉的人品和才華深深打動了

陳秀英的芳心,張文舉對溫柔賢惠的陳秀英也產生了愛慕之情,兩人商定,

待到朱耀宗成家立業後正式結婚,白首偕老。殊不料,這樁姻緣

卻要被蒙在鼓裡的朱耀宗無意中「攪黃」了,出現了這樣尷尬的局面。

解鈴還須繫鈴人。正值左右為難之際,朱母不由長嘆一聲:「那就聽天由命吧。」她說著隨手解下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說:「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一天一夜曬乾,如果裙子曬乾,我便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乾,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攔了。」

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這事並不難做。便點頭同意。

誰知當夜陰雲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終是濕漉漉的,朱耀宗心中

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陳秀英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如實報告皇上,請皇上治罪。

皇上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5991)普通話說:池魚之殃(chí yú zhī yāng)

解說:

「池魚之殃」是成語,意思是比喻因受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出處1《呂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

出處2《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

出處3高陽《百花洲》:「但受的唐寅,卻因為前一年鄉試主考梁儲的揄揚,曾經拿自己的文稿去請教過程敏政,被當作一次罪名而黜為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形容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趕上連夜下雨。

船本來就是破船了,可能漏水什麼的,航行就不方便,

但是又趕上逆風航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禍不單行」。

引申為本來已經夠倒霉的了,但恰巧還有火上澆油的更大的打擊。

 

5992)普通話說:威儀不肅(wēi yí bù sù)

解說:

威儀不肅是成語,形容容貌和舉止不莊重嚴肅。

威儀:嚴肅的容貌和莊重的舉止;

肅:恭敬,嚴肅。

出處1《三國志·蜀志·簡雍傳》:「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

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

無所為屈。」

出處2《隋書·五行志上》:「是時後主怠於國政,耽荒酒色,威儀不肅,馳騁無度,大發徭役,盛修宮室,後二歲而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人搖福薄樹搖葉落

這是廣東民間智慧,一般是老人家的說法。

「人搖福薄」意思是坐姿不端正,就顯得輕佻、不穩重,讓人覺得不可靠;

還怎麼爭取幸福呢?

「樹搖葉落」就像一棵樹,沒有紮好根基,風一吹就倒了。

「葉落」這裡指完蛋。

 

5993)普通話說:滾鞍下馬(gǔn ān xià mǎ)

解說:

「滾鞍下馬」是諺語,意思是迅速地離開鞍子跳到馬下。

出處1·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張飛大怒,睜圓環眼,

咬碎鋼牙,滾鞍下馬,徑入館驛,把門人那裡阻擋得住,直奔後堂,

見督郵正坐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

出處2魯迅《出關》:「關官一沖向前,看見了老子的臉,就驚叫了一聲,即刻滾鞍下馬,打著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𡁻完鬆

𡁻」,粵語字面意思是指東西在口裡只咀嚼一下就吐出來,一般指得到好處了就閃人的不服責任行為。

在七八十年代時期,香港對性行為仍比較保守,到九十年代才改為以開放態度面對。

廣東話有一句叫「𡁻完鬆」,意思就是達到目的後了就跑人,完全不負上任何的責任,一般都是描述男女之間的關係;

完鬆」是香港獨有的說法,在性行為方面,即今天的一夜情。

但同「一夜情」也有一點不同,因「完鬆」是帶有一點男性欺騙女性「做愛」之意,而事後又以其他籍口推辭說女方誤會。

 

5994)普通話說:五雷轟頂(wǔ léi hōng dǐng)

解說:

「五雷轟頂」是諺語,意思就是人幹了很壞的傷天害理的事後,

自然會受到懲罰。

【五雷的來歷】:

與中國古代中華民族的物質觀有關。

古代中國人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這就是所謂的「五行」。

此處的「雷」字是動詞,代表動作,是主動出擊,懲罰的意思。

也包括了天上的打雷。

而「五雷轟頂」中的「五」所代表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因此「五雷」分別是「金雷」、 「木雷」、「水雷」、「火雷」和「土雷」。

「金雷」是指刀劍、金屬、鐵器、車禍等等之類。

「木雷」是指棍棒、高處摔下、樹木壓住等等之類。

「火雷」是指火燒、電擊、雷擊等等之類。

「水雷」是指溺水、水淹、在行走中出意外、生病等等之類。

「土雷」是指土埋、房屋倒塌、高處掉物等等之類。

出處1老舍《龍鬚溝》:「要是我從中賺一個錢,天上現在有云影,教我五雷轟頂。」

出處2古華《芙蓉鎮》第二章:「真是五雷轟頂!她頓時就像被閃電擊中了一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咸家鏟(粵拼:ham gaa¹ caan²)

繁體寫法:咸家鏟

其他寫法:「冚家剷」、「咸家剷」

錯寫:將「咸」寫成「鹹」、「陷」、「含」,

將「鏟/剷」寫成「產」等

【咸家鏟】含義:

用做動詞,指咒人等全家死於非命。

咸,源自古典「古漢語」中文,指全部,「咸家」,指全家人;

鏟,指「消滅、剷除」,引申為「死亡」。

【例句】1:「你咸家鏟啦你!」

用做名詞,指某個人好乞人憎。量詞係「個」或者「條」

【例句】2:「呢條友正一咸家鏟!」

用做形容詞,形容徹底失敗:

【例句】3:「呢鑊真係咸家鏟囉!」

用做感歎詞,形容強烈不滿、失望等情緒。

【例句】4:「咸家鏟你話!夠膽來踩我個場?!」

 

5995)普通話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解說: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漢語詞彙,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子:對別人的稱呼;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

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哲學意義闡述:

首先,由於攻擊的原因,人類先造出了「矛」,由於人類還需要防禦被攻擊,同時又造出了「盾」,反之,也是成立的。

所以,無論是「先攻擊」還是「先防守」,「矛」和「盾」需要是同等重要的。在人們檢驗「矛」和「盾」誰佔優勢時,發生了用自己的「矛」攻擊自己的「盾」的想法,既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考中,進行衍伸,發現萬事萬物都是存在這個原理,

揭示了事物「對立」、「統一」規律的原理。

既是「統一性」是大前提,既是任何事物內部;

統一性的同一性,即矛和盾同時產生,對立性既是同一事物內部存在的

兩個方面一定是對立的。

這種對立雙方力量的「對比」和「轉化」,構成了事物發展的動力,

也就是事物的「量變」過程;

當一方絕對戰勝另一方,事物就發生了質變,原來的事物隨之消失,

新的事物產生。

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哲學意義。

出處《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粵音:玉;解: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嘴招招/ gel gel

(粵語的意思是唔同意對方講或者做嘅嘢,不斷反駁、加插意見;

窒住晒;駁嘴駁舌。)

 

5996)普通話說:漫天要價(màn tiān yào jià)

解說:

「漫天要價」是成語,意思是無限度地亂要價。

形容所提出的條件、要求過高。

出處1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台》:「本來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對折攔腰摜'的生意還多得是。」

出處2《人民日報》1981.2.11:「這個計劃,也是精打細算搞出來的,並非漫天要價之作。」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開天殺價落地還錢

這句話是就買賣雙方而言的,賣者想賣個好價,買者又希望物美價廉;

這一情形下,談判時,一方先開出一個離譜、不能接受的天價,

讓對方還價;例如,自己的商品明明30塊可以成交,喊個230塊也不臉紅;

買者也就不留情面了嘍,落地還錢,把你開的價留個零頭。

 

5997)普通話說:不近道理(bù jìn dào lǐ)

解說:

「不近道理」是諺語,形容不近人情,不講道理。

出處明朝馮夢龍《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隻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錢出來?須虧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倀雞

「倀雞」,大家都知道,是指 「蠻不講理者」,而且似乎偏指於女人。

(形容好惡、講嘢大聲、成日鬧人嘅女性)

【倀雞】的緣起:

廣東在南漢時,曾經為劉鋹所統治,他為人霸道非常,據說他的宮廷外、內貌,

百姓連窺看一下都不許,他喜歡鬥雞,他的行徑荒謬到極,連養雞的 「雞奴」

捧著雞在街上走過時,路人也要「避道」,所謂「倀雞」 實在應該是 「劉鋹之雞」 ,就是 「霸道」之至的意思。

 

5998)普通話說:把好心眼掛在鼻子上

(bǎ hǎo xīn yǎn guà zài bí zi shàng)

解說:

「把好心眼掛在鼻子上」是諺語,指表裡不一,裝出心眼好的樣子讓人看;

諷刺人虛情假意。

比喻做了好事惟恐別人不知道,有意誇耀自己。

心眼:本指心臟和眼睛,借指人的用心。

出處老舍《春華秋實》:「周廷煥:整的你自己交給他吧!梁師傅:不能把好心眼掛在鼻子上,專為別人看!你拿著,去,喝碗豆漿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口是心非

(形容一個人的言語虛偽,口中說一套,心裏卻想著另一套。)

 

5999)普通話說:頓口拙腮(dùn kǒu zhuō sāi)

解說:

「頓口拙腮」是成語,意思是比喻嘴笨,不善於說話。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頓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木嘴(muk1

「木嘴」,指做事沒分寸,而且口齒不伶俐的人。

「木嘴」的「木」,粵音口頭語比書面語讀高一些,讀作(muk1),為陰入聲。「木嘴」的嘴形是:雙唇輕閉而稍稍向前。

「木嘴」與「茂里」差不多意思,都是指一個人傻傻呆呆;

不過「木嘴」側重於形容一個人的外表;

「茂里」側重於形容一個人的內在。

【木嘴】闡述:

八十年代初期,香港電視劇集《親情》深入民心,周潤發飾演石暉一角,

為人善良,但吊兒郎當、愛捉弄別人。

石暉經常出語輕佻,常說「係咁先,唔係咩呀﹗」(就這樣吧,要不是想怎樣呀﹗)由於他常罵人「木嘴」,故諢名叫「木嘴暉」,因此「木嘴」二字給人的印象轉成輕佻不自重。

例句:個條「木嘴」都唔得話頭醒尾嘅,又做錯事啦!

 

6000)普通話說:自投虎口(zì tóu hǔ kǒu)

解說:

「自投虎口」是諺語,形容十分危險的處所。

投:進入;

虎口:比喻自己進入危險的場所送死

出處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20回:「這薛剛真正膽大包天,不想生法報仇,反來祭掃鐵丘墳,是自投虎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脫褲打老虎—唔不要面又唔要命

意思是:脫了褲子是不要臉,

打老虎是不要命。

指人既不顧羞恥,也不考慮生命危險,什麼嚴重後果都不怕。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