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經濟不再純粹追求數字

2021/03/12 04:13:25 網誌分類: 經濟
12 Mar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周五(五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筆者認為,今年報告的內容務實之外亦有驚喜,其中在距離上一份報告發佈不到一年後,中央再次為國內生產總值(GDP)設定百分之六以上增長目標,除了令外界感到意外,也反映中央對中國經濟及產業於疫後復甦信心。

          當「百分之六以上的增長目標」公佈後,外界馬上有聲音稱,中國今年的增長目標應定在百分之七至八之間,似乎更為合理,中央似乎顯得太過保守。

          其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月底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便預測,二○二一年中國國GDP將增長百分之八點一;高盛、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則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將在百分之七點五至九點五之間;世界銀行的預測則是百分之七點九。加上今年中國首兩個月出口總值超過四千六百八十八億美元,按年大增逾六成,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先行經濟指標,亦長時間保持在五十的榮枯線以上,顯示中國經濟疫後復甦力度極強。

          然而鑒於全球目前仍受疫情困擾,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加上中央需要考慮和統籌未來幾年的整體發展,因此將增長設定在「百分之六以上」,顯然是不打無把握的仗,既務實,亦可避免預期目標每年忽高忽低所引發的各種揣測。

          疫情仍讓中國內陸城市許多中小微企業的經營仍面臨不少挑戰,加上去年才剛剛完成全面脫貧工作,如何守住脫貧成果,防止貧困戶重現,才是中央最為重視的問題。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項如延長增值稅優惠期限、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等,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援措施,並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將「三農」問題列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反映中央不追求「虛增長」,而是期望經濟可以平穩逐步上揚。須知道,現時中國經濟已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着重於數字上增長的時期,而是強調高質量、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經濟增長才能行穩致遠,並且為社會及民眾帶來長期穩定的經濟實利。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