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市民防護意識低 淫照事件響警鐘 Wi-Fi無線上網 儼如「不設防」

2008/02/01 00:00:00 網誌分類: 生活
01 Feb
        娛圈年輕男女偶像「淫照風暴」,成為市民至激話題,無論照片孰真孰假,事件揭示互聯網保安漏洞多,危機處處。港府今年斥資兩億元啟動Wi-Fi工程,Wi-Fi無線上網更會進駐全港一百二十個公共屋邨,屆時全城處處均可以無線上網,極為方便,但有關注互聯網保安的團體,早前做了一項調查,逾三成市民使用無線上網時,均未有加密,大部份有加密的用戶亦只使用容易破解的舊式加密方法,儼如「不設防」,令黑客有機可乘,肆意攫取市民儲貯於電腦內的私隱。

        Wi-Fi日趨普及,但缺乏足夠的加密保安措施,形同任人「攞線」,黑客可自由出入,盜取資料。專業資訊保安協會副主席劉漢良表示,使用無線上網的用戶較有線上網風險較大,過去數年,該會與多個專業團體攜手進行本港線上網用戶的安全,發現雖然本港網民使用無線上網時加設密碼的情況,有增加趨勢,現時平均有六至七成人士會加密,但大部份網民使用的加密技術卻未能與時並進,依然採用較舊式及較易破解的WEP,只有小部份人使用新式加密法如WPA。

        28%人密碼「兒戲」

        調查方法主要是沿公共交通工具的路線進行,如沿電車路及主要巴士路線,根據最新一項測試,發現三成九的無線上網用戶未有將無線路由器(wirelessrouter)的原廠設定無線網絡識別碼(SSID)更改,四成六用戶未有啟動WPA或WEP加密方式,即用戶處於「不設防」狀態。

        去年一家資訊技術服務供應商進行調查,發現大部份市民關注網絡安全問題,當中最關心個人資料會被濫用,然而受訪者的網上安全意識卻偏低,未有做好基本保障措施。調查顯示,兩成八受訪者設定密碼前,經常使用如出生日期等高風險的選擇,兩成二受訪者在棄掉銀行信等重要文件前,不會將其撕碎,另有近三成受訪者從不閱讀商業機構及政府部門提供的保密政策和條款。

        除了無線上網的保安問題外,現時流行的Facebook、網誌及其他交友網站等,亦成為洩露個人資料的高危地點。互聯網專業協會創辦人葛珮帆指出,網民在使用社交網絡Facebook及網誌時,戒心較低,經常會公佈大量個人資料及照片。事實上,由於Facebook內會有一些測試、遊戲、多媒體訊息等,早前曾有惡意程式在一個心理測驗遊戲之中,正是黑客所為。

        刪除檔案地可復原

        葛珮帆又提醒市民,熟悉電腦的人士不但可入侵電腦偷取硬盤內的資料,更可將電腦及手機內已被刪除的檔案復原,故此在棄置或轉售前,可利用軟件或請專業人士完全清除手機及電腦內的所有個人資料。

        劉漢良更警告,近日有大量網友在討論區張貼所謂明星「淫照」的超連結不但有違法之嫌,更可能成為黑客入侵的源頭。他擔心黑客會利用網民的好奇心,藉此廣泛「播毒」,於「淫照」超連結或檔案內加裝木馬程式及間諜程式,提醒網民不要隨便點擊這些超連結及冒險接收陌生人發送的檔案,以免出現網絡災難。

        本報記者

        

        ?窆港府斥資二億展開Wi-Fi工程,方便市民之餘,但暗藏危機。?窆專業資訊保安協會每年會到港九各區,測試無線上網用戶的網絡保安情況。p/  專業資訊保安協會網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