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鵝頸橋活化 通透掃悶氣 婦女會變玻璃屋 引維港清風

2010/11/16 08:44:37 網誌分類: 生活
16 Nov
        建成已三十八年的灣仔堅拿道天橋(俗稱鵝頸橋),明年初將有一番新景象!位於橋底多年的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將一洗過去予人外貌猶如公廁的誤會,將搖身一變成為萬呎光亮玻璃屋,並利用喉管引進維港的清風及太陽的自然光,將陽光與海灘的感覺注入天橋底部。另一邊廂,區議會耗資六百萬元,活化橋底柱的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行,料橋底勢將成為旅遊新景點。記者郭美華

        於一九七二年落成的鵝頸橋,被視為銅鑼灣和灣仔的分間線,一邊是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堅拿道東,另一邊則是鵝頸橋街市的堅拿道西,該處是商舖旺區,日夜人流如鯽,其中有婦人為客人打小人,最為人熟知,更成為不少遊客到訪的景點。不過,橋底建成已三十八年,予人殘舊、黑暗、骯髒的感覺。

        位於橋底近灣仔消防局一邊的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在上址多年,知道的市民不多,中心近年獲政府撥地,及郭德勝基金贊助一千萬元,為中心拆卸重建,來一個大變身,新中心面積增至一萬平方呎。

        殘舊空氣差感覺骯髒

        負責該項目的建築設計師何周禮表示,以往中心使用石屎牆,加上橋底較暗,往往予人黑箱作業的感覺,甚至有人誤會它是一所公廁。因此,中心拆掉後,他刻意將中心打造為全新玻璃屋,佔一半外牆是採用通透玻璃,市民行過,內裏諮詢處、咖啡室、電腦房、多功能室等一覽無遺。

        鵝頸橋底人車混雜,空氣不流通,何周禮計劃建造一條長一百八十米的鋁質管道,直徑三百五十毫米,依附在橋底,以伸出告士打道海旁,抽取維港清風。清風再經過中央冷氣系統製冷,為中心提供冷氣。同時,何又計劃在中心裝上玻璃鏡,以潛望鏡原理,將陽光折射入室內,達致節能效果。

        不過,何周禮慨歎,工程早在今年初開始,但政府至今仍未批出有關喉管依附在橋底工程的申請,他擔心最終抽維港清風的概念會被擱置,造成「觀音頭,掃把腳」局面,他促請有關部門加快審批,讓工程可於今年底完成。

        區會批600萬元美化

        灣仔鵝頸橋可謂港島區的大動脈,白天黑夜的景色各有不同,為進一步推廣,灣仔區議會批出六百萬元,在橋底開展美化工程,包括為十二條橋底支柱,鋪上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圖案、加設掛燈,同時將橋底公園兩米高的圍牆拆去,提高通風效果。

        灣仔區議員鍾嘉敏表示,整個工程將於明年三月前完成,但以目前進度來看,橋底悶焗情況已有明顯改善,在橋底聚集的老伯和候車乘客的碰撞紛爭,也大為減少。

        工程料明年三月完成

        何周禮指出,本港地小人多,十分擠逼,建議政府善用橋底空間,他舉例指,台北有橋底設置兩層高的泊車位,周邊有花檔和寵物店等,極具特色。他建議,灣仔鵝頸橋底可作仿效,如將大型貨櫃範圍改裝成小型學校或非政府組織辦公室,放置在橋底。而坐擁維港海景的上環信德中心橋底,則可建三至四層高的平價特色旅館,供外國背囊遊客入住。

        

        
?窆建築設計師何周禮建議利用天橋底空間建旅館。
?窆建築設計師何周禮建議利用天橋底空間建旅館。
?窆位於鵝頸橋底的婦女聯合協進會,將重建為萬呎玻璃屋。 模擬圖片
?窆位於鵝頸橋底的婦女聯合協進會,將重建為萬呎玻璃屋。 模擬圖片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