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中學文憑考試綜合語文練習(5 3)

2013/04/05 08:36:25 網誌分類: 教育
05 Apr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12】這裡有五篇【優秀記敘文選讀欣賞】之二

(請你在閱讀文章時,細意分析上項教你的文章結構與優秀作品之間的關聯性)。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二)【必須跨過這道坎】

放假期間,倘若有空閒的時間,總是要跟著我的美術老師去偏遠的山間寫生。景區的環境自是如瑤池仙境,教人流連忘返,而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們那暫時棲身的農家門廳前,一道高高​​壘起的「門坎兒」。

我的老師喜歡未被開發而經人工雕琢的環境,他要的是那種自然質樸的景。而在那種地方我們所能居住的農家,都只有老舊破敗的門庭,和高低不同的「門坎兒」。

幾年前剛開始出去寫生時,我常會被那壘至小腿肚的門坎絆倒,往往是走進一扇門,毫無預警地就栽了一跟頭,結結實實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薩嗑了個大頭。在吃了不少悶虧後我終於學聰明了,但凡見著高度超過兩米,厚度超過十公分的門,就會下意識地做高抬腿動作。

後來我才明白個中玄妙,原來在這僻遠的山區,民俗守舊落後,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門坎兒」的高度是與這一家在當地的地位等等被劃上等號的。「門坎兒」越高,它所象徵的地位就越高。我當時心裡樂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領導人物的家?

於是開始留心那些「門坎兒」,留心起這閉塞的村落。

七月裡的天氣,山里雖說暑氣不重,卻也依舊燥得讓人發悶。我們開始從早晨五點,畫到上午九點左右。山里不時有人踱過,偶爾回頭瞧上兩眼,又像是怕驚擾了我們,縮在一旁不敢吱聲。有過對話的,只是一些山里頭的孩子,十來歲光景,卻不上學,滿山遍野地亂跑,看見人畫畫便圍上來,開始怯怯地不作響,爾後有膽大的孩子問了句“畫的是否是遠處那個金色草垛”?我答是,他們漸漸多話起來,問我這畫什麼價錢,我撫額失笑,告訴他們這只是習作,不賣錢。

一個小孩問能否送她,我點頭,把畫取上,讓她等畫風乾後再拿走。期間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去上課,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說家裡窮,或是祖輩沒有讀書人,說著從父母親那裡聽來的讀書無用的理論。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壘的門坎兒,和里面昏暗的廳,彷彿被門隔絕了千百世的光陰。

畫乾了,卻被風吹上了許多細密的塵,澀澀地嵌進粉質的紙裡,小孩也不嫌棄,像得了寶貝似的捧了去。我開始覺得這景並非那麼心適怡然。

回家時,房東阿婆來牽我的手,我攙著她跨過那堵門坎,她顫抖地扶著我,吃力地邁出來,她說下次再來,夾著濃重的鄉音,我點頭,盯著她的小腳。車漸行漸遠。

我回頭,看倚在門上的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

【點評】:文章中的「這道坎,明是山間農家的門坎,實是山村亙古不變的保守落後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坎,明寫的門坎是保守落後的象徵,是為農村文明進展道路上的「坎」作鋪墊作比襯的,二者在本質上是一道「坎」。這種表現手法,是作者匠心所運,是文章的一大亮點。

文章表意含蓄卻並不晦澀,許多地方都有點畫:當了解到孩子們多不上學時,「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壘的門坎兒,和里面昏暗的廳,彷彿被門隔絕了千百世的光陰」,「我開始覺得這景並非那麼心適怡然;回頭看倚在門上的「小腳」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文章看似用筆散淡,實則略無虛筆,處處有用;語言也如水彩畫用筆,平實省淨,虛實有度。

這樣有生活、有個性、有蘊涵的文章實在難得,遠比那些吃別人嚼過的饃,炒現成的冷飯,穿上縫百衲衣的文章要好,在文憑考試作文裡,應該讓這樣的文章得到高分。

記住:想拿高分,應該讓現實生活,注入作文,寫出個性,寫出真我。

同學們都有一些誤解,認為寫文章主要是靠「靈感」,不必接受訓練,但是「master曾」鄭重地告訴你,由於在考場上寫文章是有時間的限制,而且是分秒必爭,同學在緊張的精神壓力及有限的時間內,靈感沒有來的時候,便會方寸大亂,心情變得緊張,試問,靈感來?

但是,如果你有接受寫文章的訓練的話,在考場上,你只要按照寫文章的架構,迅速把框架建設起來,然後逐點、逐段把自己的觀點寫出來,便算大功告成。master曾」祝願你:順順利利,心想事成!master曾」祝願你:順順利利,心想事成!

 

回應 (1)
我要發表
master曾
master曾 2017/11/07 20:20:58 回覆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