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藝術也需要商業市場

2013/06/21 08:43:00 網誌分類: 經濟
21 Jun
        不久前,香港佳士得結束了為期六天的春季拍賣,成績相當理想,總成交額達三十二億元,居歷年亞洲區成績第二,包括中國古代及近現代書畫拍得逾十億元,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亦拍得逾五點八億港元。

        有些人說,藝術最好不要沾上「銅臭味」,所以在他們印象中,藝術家的形象都是不修邊幅,甚至是幾乎不吃人間煙火。但筆者並不認同,反而覺得應該讓藝術工作者們感到他們的作品有出路,有市場才能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藝術創作行列,推動藝術向前發展。

        所以,筆者一向認為藝術品拍賣活動,有助提升一個地方的藝術品味和地位。現時紐約和倫敦是國際頂尖藝術品拍賣中心,其實香港也很有條件與她們鼎足而三。首先,香港文化中西合璧,兼容性強,不但擁有佳士得、蘇富比這兩家國際最著名的拍賣行,也是中國嘉德、北京保利、榮寶齋及匡時等知名拍賣公司走向國際化的必選「中轉站」。其次,香港鄰近內地,不用擔心客源和貨源,加上成熟的拍賣機制和良好商譽,對於幫助中國藝術品通往國際市場,正是上佳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香港貿易制度使藝術品買賣比起其他地方更自由。因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地區,對國寶級工藝品的進出口都有所限制,但香港只要不是走私物品,便沒有進出口限制,亦沒有銷售稅,更無外匯管制,使買賣雙方可放心地自由交易。

        諸多有利條件集於一身,相信只要政府立下決心拿出政策,令香港成為國際頂級的藝術品拍賣中心,並非難事。而且,這對培育及協助香港本土藝術家走向國際有好處,因為本土的藝術作品將會有較多機會在拍賣場上亮相。

        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財爺建議額外撥款五千萬元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購藏本地視覺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並委約他們為公共藝術計劃創作,作公開展覽,藉此提高本地藝術家的知名度,把他們的作品帶到藝術市場。拍賣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市場。筆者期待在香港的拍賣行內,能早日多見本土的藝術作品出現,並引起競投,以證明香港的文化藝術開始有價有市。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