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底特律與埃及的啟示

2013/08/30 08:43:30 網誌分類: 經濟
30 Aug
        不久前,中科院報告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都不約而同提到,香港的競爭力在下降。當中最主要原因,是本港無日無之的政治爭拗造成「內耗」,消耗着香港的經濟活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近底特律申請破產和埃及局勢動盪,可說對香港是一個「當頭棒喝」,並應引以為戒。

        底特律曾為美國第四大城市,擁有「汽車之城」美譽,五十年代時人口接近二百萬,但現在跌至只剩下七十萬,而房地產更是一蹶不振,賤價至一美元一幢獨立屋也無人問津。

        底特律最大的失敗,是經濟上太單一地依賴汽車製造業,所以當通用、福特和佳士拿三大車廠,先後關閉了當地的生產基地後,造成大批失業軍,經濟一落千丈。很多專業和有學識的居民由於不容易找到工作,只好棄城他去。

        該城在汽車製造業最風光的日子,汽車工人薪高福利好,退休制度優厚,且工會強大,議價能力高,令勞工成本不斷飆升;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儘管眼看營商和投資環境轉壞,稅收不斷減縮,但美國兩黨政客為爭奪選票,對此視而不見,還在不斷許諾大派福利,令這個城市更加「入不敷支」,要靠借度日,終因無力償還逾一百八十億美元巨債而要申請破產。

        至於埃及,昔日阿拉伯世界的「一哥」,如今竟落得如斯局面,實在令人唏噓。埃及的亂局,對香港最大的啟示,是說明了就算有了「民主選舉」,也不能保證社會穩定,因穆爾西就是去年靠民選上台的,但當了一年總統即失勢,主因是無法扭轉埃及經濟長期低迷,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三十,青年人畢業即失業,成為國家動盪的導火線。

        底特律和埃及的教訓,值得香港警惕:第一,民主選舉是需要的,但並非是可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萬應靈丹」,對這點要有清楚的認識;第二,經濟發展需要多元化,切勿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第三,必須努力保持良好的營商和投資環境,「仇富仇商」對社會沒好處;第四,堅持「量入為出」的理財政策,扶貧工作要到位,但社會福利要量力而為。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