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的宗教體驗

2013/09/03 07:02:29 網誌分類: 宗教佛學
03 Sep
星雲大師講演集
阿羅漢的宗教體驗

時間:西元一九七九年十一月

地點:國父紀念館

聽眾:法師、居士(弟子依空記)

一、阿羅漢的意義 二、阿羅漢的生活

三、阿羅漢的諍論 四、阿羅漢的修養

五、阿羅漢的教化 六、阿羅漢的情感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第二天,昨天我們講過了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宗教體驗,今天我們接著要講的是佛陀的弟子阿羅漢的宗教體驗。昨天我們說到佛陀為了體驗真理,歷經艱難困苦,終於證悟成道,創立了六和的僧團。阿羅漢為了學道求法,也不惜一切辛苦,成為僧團的柱石。今天,在人文薈萃的臺北,像佛陀一樣懷抱弘揚真理,同阿羅漢一般具有求道精神的人,一定很多,所以在瞭解佛陀慈心悲願的宗教體驗後,勢必急於要知道阿羅漢的宗教體驗。

一、阿羅漢的意義

一般人提到阿羅漢,總以為是奇形怪狀、其貌不揚,甚至是瘋瘋癲癲的人;或者是如神仙一般,神通廣大,天上人間,翱翔自如。在中國佛教裡流行著兩句話:「內密菩薩行,外現羅漢相。」意思是說此人內心很慈悲,含藏無盡的智慧與正直,但是表現在外面的,卻是如濟公僧一般瘋瘋癲癲的格調,這個稱為羅漢相。而常人往往認為阿羅漢就是一副裝瘋賣傻、不修邊幅的憨態,其實皆冤枉了阿羅漢,錯認了阿羅漢的真正面目。下面分四點來說明阿羅漢的意義,使大家認識阿羅漢的真正風貌。

(一)阿羅漢的風姿

阿羅漢的風貌並不是癲癡憨傻,反而是非常注重威儀莊嚴的,從跟隨佛陀出家修道的弟子們來看,或者以佛陀的十大弟子為例,阿羅漢各有不同的風姿,有的如滿腹經綸的學者,有的像文質彬彬的紳士,有的似溫文儒雅的君子,大部分都是威儀堂堂、風度翩翩。譬如《金剛經》中所提到的須菩提尊者,他那謙和、忍讓的德行,及發諸于外的修養,一看就讓人明瞭是聖者的風姿。須菩提安坐在一處,別人請他坐到別處,他立即坐到別處去;剛一落座,又有人叫他坐回原位,他也不以為忤地回到原位坐下。有時站著,有人就叫他坐下,過了片刻,此人又叫他站立,他始終心平氣和地隨順他人的意思行止,毫不計較。這種忍辱無諍的風度,不正是聖者的榜樣嗎?生活在今日紛擾煩囂的大家,應該學習須菩提尊者的忍辱謙和,才能安和樂利的過日子。譬如我們搭乘公共汽車,有人爭先恐後地搶著上車,讓他先上,表現我們寬容的氣度;騎摩托車、駕駛汽車,不要逞一時之快搶車道,應退讓一步,不但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並且可以影響他人,提高社會的道德風氣;在家庭中,父母、夫妻、親戚,有利益時,彼此不要貪求爭奪,應該讓給對方,不意氣用事,不斤斤計較,以表修養。

從上面的例子看來,或許有人會懷疑佛教是要人處處忍讓、吃虧的宗教,其實不然,佛教有時也告訴人要勇敢爭取,只是佛教教導人爭取的,不是個人的聲名利益,而是爭大眾的利益,為國家民族的存亡興盛而爭。我們可以再從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樓那,他所表現的英勇風姿,略知一般。

富樓那尊者是佛陀諸大弟子中,非常善於說法的大阿羅漢,經常往來于各地,宣說佛陀的教義。有一天,他恭敬地來向佛陀辭行,打算到北方的偏僻地區──蠻荒未開的輸盧那國布教。佛陀聽了之後,贊許他的弘法熱忱,然後委婉地說:「富樓那!那個地方文化未開,民風暴戾,老百姓野蠻粗魯,弘法布教很困難,你最好不要前去。

富樓那信心百倍地回答:「正因為輸盧那國的人性兇惡,人民知識淺薄,弟子更要前往將佛法傳給他們。

「話雖如此,但是當地的人民,不但不接受你的佛法,並且會破口惡罵你。

「佛陀!他們詈罵我,又不痛不癢,只要他們不打我就好了。

「萬一他們用棍棒、瓦石打你呢?

「那也沒有關系,只要不將我打死,讓我一息尚存,我還能宣揚如來的聖教。

「如果他們窮兇惡極地把你打死呢?

富樓那意志堅決,畢恭畢敬地回答佛陀說:「佛陀!即使他們把我打死了,也沒有遺憾!我身為您的弟子,有機會將生命供養佛陀,為真理而犧牲,我將衷心感謝輸盧那國的老百姓完成我弘道的心願!

大家從富樓那尊者這種大勇無畏的風貌,可以推知阿羅漢哪裡裡是退縮消極的避世者呢?我們處於橫逆頻仍的今日,要學習富樓那的精神,為了國家民族得以延續生存,歷史文化得以宣揚弘大,即使把生命貢獻出來,也是值得的。

在常人的觀念中,阿羅漢一定是個終日眼觀鼻、鼻觀心,靜坐無為,不管人間諸事的自了漢,事實上阿羅漢是充滿了熱情,如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即是。有一次,外道為了阻礙佛陀到某處說法,把佛陀必須經過的一座橋樑破壞了,目犍連於是運用神通,將系于身上的腰帶,化成一道橋,讓佛陀平安無阻的到達彼岸,留下「寶橋渡佛」的美談。後來他為了解救五百釋迦族的生命,不惜冒犯佛陀所不喜歡的在白衣群中施展神通。他這種衛道護法、甘冒呵責的熱情,讓幾千年後的我們,在瞻仰他的風範之余,深深敬佩不已。還有阿難陀尊者所呈現的溫和謙讓的美德、忍受批評譭謗的雅量;迦旃延尊者善於議論的無礙辯才,令邪說遁隱,聖教顯揚,使我們在翻閱記載尊者們風姿的聖典之際,雖然時隔數千年,欽佩之情,油然而興。阿羅漢的風姿是什麼樣子呢?是謙遜、是溫和、是勇敢、是熱情、是活潑、是積極進取的聖賢風姿。

(二)阿羅漢的性格

東西有它們不同的性能,人類有異于他者的性情,同樣地阿羅漢也有其超乎常人的性格。證得了果位的阿羅漢們,大多數從忍辱、無諍、少欲中發揚他們清淨的佛性,表現他們崇高的德性。我們從舍利弗尊者的事蹟裡,便可以瞭解阿羅漢忍辱是多麼地可愛!

佛陀的弟子們經常是跟隨佛陀到各處行腳、布教,在眾多的弟子中,聖賢固然有,風度較差的愚癡比丘也不是沒有,把凡是出家的弟子都當做聖賢看待,並不正確。所謂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賢比丘,是要經過佛陀印證,不是人人如是,一蹴可及的。有一次,大家隨著佛陀出外布教回到只園精舍時,自私的六群比丘搶佔上等床鋪、坐位。本來爭奪安逸,原為人之常情,但是六群比丘的這一番爭搶,把首座長老舍利弗的床鋪也占去了,尊者無奈,只好沐著清涼的夜露,盤腿坐在大樹之下。夜半時,佛陀起來巡視,看到月光朦朧的樹影下,端坐著一個人,於是問道:「是誰坐在那裡?

「佛陀!是我舍利弗!

「咦!舍利弗,你怎麼不在室內安息,而在樹下靜坐呢?

舍利弗謙遜的回答說:「啊!佛陀!今天來精舍的人很多,房間都住滿了,我在樹下禪坐,也是一樣的修行。

佛陀座前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對於後輩的小弟們蠻橫不合理的行為,都能慈祥的加以包容禮讓,無怪乎佛陀一再的讚美他的人格高超。

又有一次,舍利弗帶領比丘沙彌們出外去托缽乞食,回到精舍,佛陀問當時還是小沙彌的羅睺羅托缽的情形:「你們今天出去托缽乞食,都非常順利嗎?

「佛陀!信徒都把甘美的食物供養給大阿羅漢,信徒是不會以美食供養我們小沙彌的。

佛陀一聽,非常驚訝,於是把長老的舍利弗叫來問:「舍利弗!今天你受了不淨食,是真的如此嗎?

所謂不淨食,就是托缽乞食時,不平等行乞。

羅漢們都證有神通,舍利弗聽了佛陀的話之後,運用神通,把吃下去的東西全部吐出來:「佛陀!我所食用的就是這些,我不敢違背您的教誡,行乞不淨之食。

舍利弗雖然受到後輩小沙彌的冤枉,而能以長老的心量寬恕他們!即使遭受佛陀的指正,毫無不平之氣,總是感恩的接受教導。

具有阿羅漢性格的人,非常注重儀錶的莊嚴、行為的安詳,一舉一動,講求中規中矩、不緩不急,有些更是表現出拘謹嚴峻的樣子。佛陀成道後,有一次回到祖國──迦毘羅衛國,剛好逢到剃頭的時候,於是大家想找一位理髮師來為佛陀理髮。賤族的首陀羅族中,有一個理髮師名叫優波離,也就是後來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在俗的優波離理髮技術高明,遐邇聞名。有人舉薦他為佛陀理髮。優波離一聽到要為至尊至貴的佛陀理髮,惶恐萬分,推諉不敢前去,跑回家中,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母親。他的母親勸他說:「佛陀是大智大覺的聖者,他不會看輕我們首陀羅族的,讓我陪同你去親近佛陀吧!

在母親的鼓勵和支援下,優波離像個怯場的小孩子,誠惶誠恐去地為佛陀理髮。

優波離小心翼翼地拿著剃頭刀,聚精會神地剃著佛陀的頭髮,一旁陪伴的母親就問佛陀:「佛陀!優波離替你理髮,你覺得他的手藝怎樣?

「他的腰身好像過於彎曲。

大概優波離想到對方是佛陀,因此不敢掉以輕心,特別恭敬謹慎,身體就彎曲下來。現在一聽到佛陀嫌他腰太彎了,趕快集中精神,挺直起來,因此進入初禪的境界。剃了片刻,優波離的母親又問:「優波離現在的樣子好不好?

「現在身體似乎又太僵硬挺直了。

優波離一想,不能太緊張,趕緊放鬆身心,一心一意剃頭,當下就進入二禪的境地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母親又問了:「佛陀!現在優波離怎麼樣啦?

佛陀說:「一呼一吸,出入息太粗重了。

因此,優波離急忙調整呼吸,使聲音不致太大,過於粗魯,均勻平和,因此而進入三禪的功夫。

他的母親接著問:「佛陀!優波離現在又如何呢?

佛陀趕快對身旁的弟子說:「優波離現在一念不生,已經進入四禪的境界,你們趕快將他手中的剃頭刀拿下,扶助他,不要讓他倒下。」眾人於是將手持剃頭刀,進入禪定中的優波離扶下,以免發生意外。因為證得一念不生、四禪境界的人,他的心已經逐漸和虛空相應,不再為形體所分別運轉。

優波離由於個性拘謹細膩,做事求精求好,在剃髮中就能證入四禪,後來出家求道,成為佛陀的首座弟子之一。優波離雖然出身貧賤,但是進入佛陀所創立的僧團,四姓出家,皆為沙門釋子,再也沒有貴賤和貧富之別。從優波離的出家、證果,乃至後來成為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的事蹟來看,佛陀所提倡的是打破階級、種族真正平等的宗教。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行業,要達到完全平等是很困難的。貧富如何平等?智愚如何平等?老少如何平等?各位在社會上各種環境中,從事各種行業,過著種種的生活,要求一律平等當然不容易,但是不管男女老少、高下貧富,到了佛陀的法座之前,人人平等無別,即使有不同,那也是個人修行、發心上的「平等示差別」罷了。

除了優波離表現出拘謹的性格外,還有如阿那律尊者的自持也是甚為嚴謹的。有一次阿那律到一戶人家托缽,恰逢天色已晚,灰蒙欲雨,只好投宿此人家中。剛好這家人都出外,只留下一位貌美的少女看家,少女看到阿那律尊者英俊的儀錶,怦然心動,百般獻出殷勤表示愛慕,雖美色當前,但是尊者心如冰山,不為所動,並且開導少女,引度她出家。從此阿那律尊者發誓不再投宿世俗人的家中。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對於物質需要恬淡知足,對於情愛欲望也能自持疏解,過著一種法勝於情的無欲生活。

阿羅漢雖然斷除種種煩惱,看透世間的種種虛妄,但是有些阿羅漢所表現的執著,尤其是法執,有時也是牢不可破的。譬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尊者,喜持頭陀苦行,往往著糞掃衣,日中一食,或在塚間、或于樹下,觀無常苦空之法。年紀漸漸大了,也不以餐風露宿為苦。佛陀體恤他,幾次要他回到精舍修行。大迦葉雖然恭敬佛陀,但是對於修習苦行,卻不肯輕易放棄,他請求佛陀允許他繼續修習頭陀苦行,以激勵堅毅的心志,莊嚴自己的道業,以便將來為教而努力。智德圓滿的佛陀,也很圓融方便的成就他的心願。他這種擇善固執、據理力爭的態度,比起一般沒有原則,隨波逐流的泛泛之輩,讓人感到多麼的可愛!古人說君子無所爭,但是為了真理的完成,君子是堅持到底。阿羅漢的性格是無諍、忍讓、知足少欲,但是卻熱心堅守于求道的立場。

(三)阿羅漢的修行

阿羅漢的修行入道,因人而異,各種情形不盡相同。有的和佛陀初見面,一交談,就證得阿羅漢果,如佛陀最後度的弟子須跋陀羅;有的修行了幾十年也不能開悟,如佛子羅睺羅。原因是羅睺羅自恃是佛陀的孩子,有一顆貢高我慢的傲心,平等的佛法無法流入他的心中。等到數十年後,他把這顆心消除不生,和大眾同行同出,平等一如時,他終於開悟了。

之前講過的,《阿彌陀經》中十六大阿羅漢之一的周利槃陀伽,尚未開悟時是個愚笨無比的人。他和哥哥一同出家,哥哥氣惱他的笨拙,經常打罵,有一次他又因為愚蠢惹哥哥生氣,挨了一頓打,就站在路旁號啕大哭。恰巧佛陀路過,看到一個人在傷心地啼哭,仔細一看原來是周利槃陀伽。

「你為什麼哭呀?

「我哥哥打我!

「為什麼打你呢?

「因為我笨,不能領會他的教導,他再也不理睬我了。

「沒有關系,我來教你吧!你跟我來。

佛陀於是耐心地親自教導他,但是周利槃陀伽確實愚笨透頂,四句偈教了半天,一句也記不住。佛陀只好運用善巧,想辦法啟發他:「你每天都做些什麼事呢?」「掃地。」「用什麼掃地呢?」「用掃帚!」「那以後你就邊掃地邊念掃帚,好好用心地掃除塵垢吧!」只掃帚兩個字,但周利槃陀伽剛開始念上字就忘了下字,念下字就忘了上字。後來他掃地掃久了,心中慢慢明朗了起來。他想:掃帚是用來拂塵掃垢的,外面的骯髒、垃圾,要用掃帚來掃除,心中的污穢、塵垢要用什麼來掃除呢?啊!要用佛法來清淨心中的貪瞋癡啊!因此,他的心就像撥開雲霧的月亮,放出了皎潔的光明,最後終於大徹大悟,成為大阿羅漢。由此我們可以瞭解佛陀度眾的方便是多方面的,佛陀是最善於觀機逗教的聖者。

佛陀的弟子們,以種種的法門,修行入道,有的觀想四念住而證得果位,所謂四念住就是將念頭安放在四種問題之上:(1)觀身不淨──我們的五蘊色身,七竅九孔,包藏膿汁汗垢,極為不淨。(2)觀受是苦──觀照一切的感受苦多於樂,即使有快樂也不長久,歸根究底還是痛苦。(3)觀法無我──觀世間一切法,萬事萬物,沒有一件為我所擁有。(4)觀心無常──吾人的心,如江海波濤,一波將息,一波還起,變化無窮。如此將心安放在這四個問題之上,久而久之可以開悟。有的觀三法印而入道,所謂三法印即(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的法門,也可以開悟得道。有的人則修持五停心觀以證悟,所謂五停心觀就是:(1)以不淨觀對治貪欲,(2)以慈悲觀對治瞋恨,(3)以因緣觀對治愚癡,(4)以念佛觀對治煩惱,(5)以數息觀對治散亂。阿羅漢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譬如阿那律尊者以八法來約束自己的身心:(1)多欲非道,少欲是道;(2)憒鬧非道,隱處是道;(3)放蕩非道,制心是道;(4)多念非道,定意是道;(5)無厭非道,知足是道;(6)懈怠非道,精進是道;(7)自私非道,為公是道;(8)愚闇非道,智慧是道。

除了上述或適用于個人,或普遍為大眾採取的種種修行法門之外,另外還有四種方法:(1)密護于根門──如果我們能夠讓眼耳鼻舌身意,聽從我們隨意使喚,就是最善於統理六根的人了。有時我們和他人交談,總責怪對方不聽我們的話,其實最不服從我們的,就是自己的六根。比如把眼睛閉起來,心想不隨便睥睨外物,但是聽說世界鼎鼎大名的明星伊莉莎白泰勒來了,忍不住好奇,偷偷地瞧她一眼;聽到美妙的音樂,能不神往傾聽嗎?眼前放著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珍肴,能不食指大動嗎?不想看的卻要看,不想聽的偏去聽,不想吃的倒吃了,一切由不得自己主宰。你如果要成為阿羅漢,首先自己要有力量,要把自己的六根管理好,不讓它們放逸出軌。(2)飲食知節量──一般宴會喜慶,總是看到主人殷勤地勸客人多吃一點、再添一些,其實這是害了對方,而不是為對方著想。如果對方是位小姐,小姐們喜歡擁有窈窕的身材,你叫她多吃,只有害她長胖。就是雞皮鶴髮,不必顧慮身材胖瘦的老人也不可以勸他多吃,現代的科學告訴我們,適量的飲食,可以延年益壽,保持健康。我們修道的人,飲食要節制,身體自然會長壽,智慧也能靈敏,記得我小時候到私塾去念書,一早起來,總是先把書背好,然後再吃早飯。未吃早餐前的頭腦最為清醒,有道是腦滿腸肥,只有使人失掉靈性而已。(3)勤修寤瑜伽──瑜伽並不如常人所想像一般,充滿法術,而是一種調和身心的方法。譬如衣服穿得寬鬆,睡覺是右脅而臥,臨睡前洗洗手足。心中若有觀想時,則想光明的境界,利用此法來訓練自己。如果訓練純熟之後,雖在睡眠中,也可以詳知周遭諸事。我小時候受過僧團嚴格的教育,每天最罣礙的就是敲鐘打鼓和打板的坐息時間,常訓練自己好好地去掌握。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在我心中已充分掌握了時間的觀念,明天想什麼時刻起床,自然不差一二分鐘。我希望大家也能如此訓練自己,注意睡覺時心念、姿勢、身心、手足的安放,這些方法都很簡單,在家中便可以練習。(4)依正知安住──真理就是真理,真理非自圓其說的我知我見,而是放乎四海皆准的公平言論。我們要以正知正見為準繩,依正知正見而安住身心,毫不阻礙自然能夠輕易地進入阿羅漢道。

阿羅漢的修行方法,尚有其它種種法門,多則為八萬四千細行,簡單而言之則為四聖諦、十二因緣或三十七道品的類別,總之,依個人根器不同而揀擇契機者,加以實踐力行,則離道就不遠了。

(4)阿羅漢的等級

我們求學過程中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等不同的階段,阿羅漢依修行境界的不同,也分有四種等級: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三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

初果阿羅漢,譯為須陀洹,又名預流果,或稱入流、逆流,也就是逆生死之流,而入聖賢之流。初果阿羅漢仍須七次降生人間,七次出生天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經過七番生死,才證得阿羅漢果位。預流果的阿羅漢已經斷除我見結、戒禁取結、疑結等三結,明瞭四聖諦的道理,而得到無漏的清淨法眼,再也不墮落于三惡趣。

二果阿羅漢,譯為斯陀含,又名一來果。還須一生天上,再來人間受生一次,故稱一來果。二果阿羅漢雖已斷除前六品的修惑,但是尚少分地薄有貪瞋癡三毒。

三果阿羅漢,譯為阿那含,又名不來果、不還果。此果的阿羅漢已經斷除欲界修惑九品中的余三品,不再來欲界受生,而生於色或無色界,故稱不來果或不還果。

四果阿羅漢,即阿羅漢果,意為應供、殺賊、無生。應供者,應受人間供養;殺賊者,即殺除煩惱諸賊;無生者,永久進入涅槃境界,不再于迷惑的人間受生。阿羅漢果是聲聞四沙門果中,最終的理想境界,已經再無他法可學,因此又稱無學果。此果已經斷除一切煩惱,無論行住坐臥、衣食語默?⒒蛘呷飼槔賜𡦈系拇κ瀾游錚𡚒酥糧鋈說幕儆釄檬А⑺ダ喜』嫉齲媫謖庖磺械木辰縞隙寄芴崞鷲𥕥睿𡟜筆閉展耍𦹅郎𨬫滄≡誚饌訓木辰韁忟小?p class=mtext> 怎樣知道到達阿羅漢的境界?這是可以試驗的,阿羅漢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對三寶的信仰不變異。

(2)對根本的佛法四諦、三法印不懷疑。

(3)對根本大戒殺盜淫妄飲酒不違犯。

(4)對一切的眾生不會生出傷害的心。

具備了這四個條件,才可以說此人已擁有阿羅漢的資格。

我們再明白一點說:要做一個阿羅漢,先決的條件,就是對佛法要依教奉行,對世間要能放下,能夠放得下世間的名聞利養,乃至感情愛欲之後,出世間的佛法才能和我們相應。

平時我們自以為能夠為佛教的宏揚、佛道的完成而放下一切,其實放下一切,談何容易!之前舉過一個例子,一個人去爬山,至半山腰時,不慎墜入萬丈懸崖,後來他及時抓住葛藤。正在進退維谷,大呼救命時,佛陀現身來救他。佛陀告訴他:「你要聽我的話,才能救你。」「到了這地步,怎麼不聽您的話呢?」「真的聽話,那麼,請你把手放下吧!」此人一聽,放下,就會掉入無底深坑,粉身碎骨,絕對不放。我們之所以不能得救,就是對虛妄的世間執著不放,如果能夠放下,佛法的力量––佛陀體現宇宙真理的力量自會救護你。阿羅漢所以能證果,就是對世間能看破、放下,自然能在出世間法中得到大自在。

二、阿羅漢的生活

阿羅漢的生活和我們一般凡夫是不太相同的。他們清晨起來,就披搭著袈裟到檀越們的家中托缽。托缽乞食法在原始佛教僧團裡,是每日必行的修行之一,僧伽們雙手捧缽,不分貧?唬㕡患鵓𨚫鄭𦶦蘼劬換啵浱蛐胖詿蔚諭釁蛉沼盟𨺬瑁𦲁靡話閎四芄恢種哺L鎩M脅𧞅蚴秤斜鷯謔浪諮喜皇律𢘜椂鈉蛺稚禩睿姉渲杏瀉萇畹牡覽懟I趁畔蚴蘭淶娜送脅В够郵芩駡俏鎦史矯嫻墓┭媑壻㴻黽胰嗽蛭兠磐矯牆菜搗鴟ǎ姹晃拟撇際𨰦姹晃𡌅ú際鍨P胖諞暈鎦使┭烟趁諾納㪫恚壻烟趁旁蛞苑鴟ǔぱ煅胖詰幕勖芳M脅𨮜狗鸞毯蛻緇嶠喲ピ諞黃穡㕡𨯩垾芮泄叵擔𡟜狗鸞痰惱胬砟芄簧⒉ビ諶思洌壻𩅰皇巧偈誩送艘嫃攪值牡骷療貳6烟趁旁諭脅𨮜保壜蔚諂蚴常㛦饕𢃼諗嘌烌降刃摹⑷倘櫳模壻雜詼韻蟮鈉陡弧⑹澄鐧母拭闌虼至櫻㕡桓彝𤩺𢘜畋穡𠵎乙圓牙⑿睦唇郵苄攀𨰦姹源缺𣭚慕𡖖鴟ɑ故┯諦攀鍨=遄磐脅е貧齲寿鶩映傻籃螅𤦩∈賴乃氖𤂌拍曛忟校𡠨䔃盜宋蘧〉拿罘ǎ壻然櫈瞬簧俚拇籩凇6𤉷頤侵泄𥡗鸞蹋𦹅捎諉袂欏⒎縊住⑵𣿰虻牟煌𤆥㕡恍型脅е忟疲𤉸腿思渫牙肓斯叵怠F涫蕩臃鶩油菩型脅𧞅蚴持揸ɡ純矗寿鴟ㄊ粲諫緇岬摹⒋籩詰牡覽恚𡟜遣荒衙靼椎摹?p class=mtext> 在阿羅漢中,其生活態度並不盡相同,如須菩提專門向富貴之家行乞,原因是富者生活有餘,向他們行乞,不成他們的負擔,並讓他們繼續為來生致富之道播下福田的道種;但大迦葉則專向窮苦的人行乞,理由是讓貧者今生種下福田,免除來世貧窮之果。二者的作風不同,各有其方便,但在佛陀看來,都有偏執,不合中道精神。從佛陀所訂的次第乞食法,可以領略出佛陀宣導中道的用心。

托缽乞食的生活之外,宴坐習禪的生活也是阿羅漢們每天很重要的功課之一。阿羅漢們喜歡在寂靜的地方,或者在林中,譬如佛陀當初領導諸弟子在迦蘭陀竹林的精舍中修行,在尼拘陀樹林中教化弟子如何瞑思宇宙的真理。其它如阿那律、跋提、劫賓那三位尊者,結伴在波利耶沙羅林中共同修持佛道,過著和合無諍的生活。阿羅漢們有時也在水邊禪坐,如在恒河邊或尼連禪河邊,或者在洞窟裡觀想,譬如十大羅漢中的伐那婆斯尊者,終日坐在岩洞裡,世間的喧嚷、煩惱都被遠隔在洞窟之外,侵擾不了他的心。又如優波先那比丘尼在岩洞中證悟空無自性,雖然被毒蛇咬齧,卻毫無痛苦,安詳地進入涅槃。

有些修行十二頭陀的阿羅漢,則更遠離憒鬧,在杳無人煙的塚間曠野宴坐,並且脅不就蓆,行不倒單,如大迦葉尊者,終年累月參禪于白骨累累的墳間,不以為苦。宴坐習禪,是對自己真如佛性的一種觀照,在心念蕩滌盡淨之後,平等一如的法性智慧才能夠顯現出來。禪定是進趨佛道、證悟菩提的必修門徑,是沙門一種自內證的自受用。在禪坐中沙門或者持種種觀想,或者念佛、念法、念僧、念佛陀的慈悲、功德、犧牲、圓滿;念法的普遍、平等、智慧;念僧的和樂、清淨、忍辱戒行,策勵自己也能和三寶的功德相契合。

阿羅漢除了內修禪定的生活之外,在僧團中,阿羅漢們奉持戒律,不可犯戒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好比國家有國法,學校有校規,為了維護僧團的清淨,佛陀也制定了不少戒律來安住弟子們的身心。只是國法校規是來自于外界的強制規定,而戒律是發諸內心自我約束反省。經上說:「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戒的精神,並不在束縛身心,而是在不侵犯大眾的情況之下,自己也能夠得到更大的解脫與自由,因此持戒不重在個人,而重在大眾。又凡夫俗子,雖免有放逸犯過的時候,如果能夠時時警惕自已,使不再犯,就善莫大?閃耍姹虼私瀆刹輝誆環福壻煏卦諛芊裰砍峽儀械剽慊凇T諫𣁾爬鋶3J敵脅既秌⑺到洌𡟜拱⒙蘚好嵌勻松竂興樬檝醯㕡桓曳乓藎歡宰約河興瑜宦棊壠P芯厫媑歡隕穉烙興鎅嶗耄㕡簧𥣡罷擼𡟜筆幣源缺吡采崴奈蘖啃睦詞爻稚鋇烈𨻙讛慕洌鏓な厙寰壞慕涮濉?p class=mtext> 在阿羅漢當中,優波離是奉持戒律最嚴謹的一位,精進求法的人,對於持戒清淨的優波離,都能恭敬禮遇,但是一些行為放蕩不拘的人,對於一絲不苟的優波離,就不歡迎了。好比頑皮的學生,總是討厭訓導老師的管教一樣。偷蘭難陀比丘尼,不喜歡優波離的嚴肅,有一次聽說優波離要到此地舉行懺摩法,趕緊將門窗緊閉,表示不歡迎,並且當面惡罵優波離尊者,罵他請佛陀制定種種戒規,使他們不能縱心所欲、為所欲為,增加他們生活上的困擾。雖然僧團裡有這些愚劣不敏的人,但是大部份的僧伽都能持戒不違。事實上,戒律能否奉持,對於僧團的清淨慧命有莫大的關係。俗話說:「物必自腐而蛆蝕之,人必自侮而人侮之。」佛教僧團的敗壞,外來因素固有,但是真正使佛教衰微的,還在佛教內部本身,因此要僧團永久存在,必須僧伽持戒清淨,持戒生活實在是阿羅漢們超凡入聖的鑰匙!

阿羅漢們要進趨無上佛道,聽聞佛陀的開示,是不可或缺的法門。尤其根據經上記載,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特別的靈敏,佛法容易透過聽聞,進入八識田中。所謂聞思行證,聽聞了佛法,吾人才知道如何思辨行為的善惡,發為正行,證得圓滿無上的佛果。在原始的佛教教團裡,阿羅漢們過著每天都能夠聆聽到佛陀演說正法的生活,無怪乎證果悟道的人眾多,覽今撫昔之余,讓我們覺得多麼歆羨!

阿羅漢平日皆在僧團中過著團體共修的生活,有時候阿羅漢也單獨到各地行腳參訪。譬如十大弟子,經常行腳到各地弘法利生。像富樓那尊者就常常行雲流水般行腳于各地,布教度人;優波離尊者也往來于各地宣揚佛陀的戒法;就是佛陀自己,為了度化眾生,有時早晨在迦毘羅衛國說法,而晚上又到了摩羯陀國,席不暇暖地行腳于全印度,把他的慈悲無止盡地施給待救的眾生。

阿羅漢們為了求法、弘法,不厭辛苦地行腳弘化,有的則和同參道友們參禪論道,這些都在在刻畫出阿羅漢多彩多姿的生活內容。陀驃尊者夜不眠宿,持著燈火,為晚間行腳的比丘照明,並為他們掛單服務,在僧團裡好似沒有人情溫暖,其實僧團不講求人情,但是注重道情,這種無私無求的法愛,就是阿羅漢們生活的寫照。

在臺灣的佛教,有些人的生活,和佛陀時代的阿?蘚好怯行┎煌𡉏K淙黃絞蔽頤遣恍型脅𧞅蚴常𡈼浛詵鴯饃接幸幌罟娑ǎ骸霸緋坎豢梢圓懷栽綺汀!鼻宄吭縉穡𤉸痛籩詮誯媚罟┭煏涑栽綬梗姹惶斕納禩罹塗儎寄扇牘斕饋R𣝦場⒆饗⒁徽觧#𦴪硤遄勻喚】擔𡠨扌謝虯斕藍疾懷晌侍猓壜幽諍𨒂純矗梦褪且蠐Ψ鶩油脅е貧鵲南質貝𥡗獎惴䢛擰7鴯饃繳轄ㄉ璩𢟍交峁藎寿獎閽鍛鏡男胖誆退蓿姹彩潛咀磐漁餱鷲叻獎闈蠓ㄕ叩木㪫瘢𦲁酶莅嗟娜耍𡚒芄喚烖敕鴟ù蠛!?p class=mtext> 三、阿羅漢的諍論

跟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中,勤奮于道業,正知正見的聖賢比丘固然很多,而頑強好諍的愚癡弟子也有。佛教好比大海一樣,有蛟龍潛居在深處,但也有不少魚蝦遨遊在淺水灘上,佛教不棄舍任何眾生,更顯出其慈悲深廣。在龍蛇混雜良莠不齊的僧團裡,羅漢之間也難免有種種的諍論,現在我們就舉例說明羅漢們有什麼紛諍。

有一次,佛陀為了讓比丘們生慚愧心,於是決定暫時離開僧團,到忉利天為母說法。佛陀去了忉利天之後,大家好像失怙的孩子,晝夜盼望,好不容易三個月過去了,佛陀回到人間的日子終於來臨了,弟子們爭先恐後地去迎接佛陀。有一位蓮花色比丘尼,一馬當先,搶在眾人之前迎接到了佛陀,興高彩烈的頂禮佛陀說:「弟子蓮花色第一個迎接佛陀您的歸來!」佛陀卻笑著回答他說:「蓮花色!迎接我回來的,第一個人並不是你,而是須菩提!」大家一聽,非常詫異!因為須菩提尊者並沒有來迎接佛陀,佛陀怎麼稱讚他是迎接佛陀的第一人呢?原來須菩提在靈鷲山的洞窟中縫衣,聽說佛陀回來了,從觀照諸法空性的甚深般若中,和佛陀的法身相應,真正地迎接到佛陀遍一切時、遍一切處的真如法身,因此佛陀贊歎他是第一個見法迎佛的人。阿羅漢所爭的不是個人的得失寵辱,而是和真理是否相應的迫切大事。

阿難陀尊者是僧團中大家公認性情溫和、處世無諍的人,即使受到別人的侮辱譭謗,阿難陀也忍耐地不加辯駁。但是當他的哥哥提婆達多背叛佛陀,引誘五百比丘脫離僧團破壞和合僧,並且持棒棍想傷害佛陀時,平日溫和謙讓的阿難陀,終於無法再忍受下去,他和哥哥爭執起來,提婆達多看到一向溫馴的弟弟,正義凜然地責駡自己,只好悻悻然地帶領徒眾回去,不敢有所蠢動。後來舍利弗尊者親自來到提婆達多的僧團裡,展開激烈的論戰,把受誘惑的五百弟子又帶回佛陀的僧團。證果的阿羅漢平日無所爭,不為衣食供養而爭,但是一旦正法遭到破壞時,阿羅漢為法為教,是不惜生命力爭到底的。

證果的大阿羅漢已經斷除了我執我見,但是?行┪純𤦤虻納趁牛𦶦抑次野𤨨勻環淺G苛搖F┤纈幸淮畏鶩釉誥惚樏炙搗ㄊ保𡈼蘢用侵忟釁鵒飼苛業惱𤾂矗寿鶩佑謔俏顬駡切䔃党ど𩓙𦭑硬槐ǜ賦穡姹源戎乖溝牡涔省:帽紉豢榱繼鐧敝校姙淙揮屑鋼臧薏藎𡈼𠮏俏薨𨒂劾酃𣝦檔某沙ぃ姉教溝拇蟮郎希姙淙揮行┬淼耐呃𤇢𦶦拮韞餉髑俺痰耐瓿傘T詵鵜爬錚寿鸕蘢穎暇故俏闖煞鸕姆鸕蘢櫻姹偽竺懇桓齜鸕蘢傭汲晌儎ハ停𡟜遣豢贍艿摹?p class=mtext> 在阿羅漢的諍論當中,必須一提的就是富樓那尊者對大迦葉尊者所提出的食法八事之諍。佛陀應世八十年之後,在拘屍那城涅槃。佛陀涅槃之後,首座弟子大迦葉領導大家在耆闇窟山主持第一次經典結集。富樓那聞訊披星戴月地趕去參加,對於大迦葉禁止食法八事,表示抗議,提出堅決的論諍。所謂食法八事就是指:內宿、內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從彼持食來、雜果、池水所出可食物等八事,在年歲饑饉、食物難覓時,可以方便行之。但是大迦葉所領導的長老上座們堅決反對,加以禁止。傳說富樓那尊者等年輕開放的一派,另外于洞窟外舉行結集,而為日後佛教分為上座、大眾二部根本分裂的濫觴。

後來阿羅漢們各自對於自己所傳承的佛法,認為是最合乎佛陀本懷,而有種種不同的見解,後來愈演愈烈,終於形成二十部枝葉分裂的部派佛教時代。

綜觀阿羅漢的諍論,有別于世間的紛爭。世俗的紛爭乃為名譽、利益而爭,並且以打倒對方為能事,這是一種強烈的我執我愛。而阿羅漢的諍論乃欲顯揚自己所受持者,是宇宙至真至上的真理,此乃因為知見的不同而產生的法執。只是真理愈辯愈明,阿羅漢之間沒有凡夫之間的鉤心鬥角,甚至致人于死地的惡毒心腸,阿羅漢所表現出對法的執著,有時讓人覺得不失他們的可愛!

四、阿羅漢的修養

阿羅漢的聖果是需要長久修行才能完成的,好比世間上一件完美無瑕的藝術品,也要經過演出者嘔心瀝血加以錘鏈,才能成為不朽的作品一樣。在南傳的《彌蘭陀王問經》中,記載著成為一個人天師範的出家人必須具有二十二個資格:諸如忍耐、柔和、慚愧、無執著、精進、正行等等,都是沙門必須遵守的。以下介紹阿羅漢如何修養他們的言行、調禦他們的身心。

佛子羅睺羅尊者出家之後,在佛陀耐心且嚴厲的調教之下,從一個頑皮無知、嬌生慣養的王孫,漸漸成為溫和謙讓的沙彌。由於羅睺羅是僧團中第一位沙彌,當時僧團中有一項規定:一室只能居住一人,尤其沙彌更要禮讓年長比丘。有一次羅睺羅去聽佛陀說法,恰巧從外地來了一位?惹穡𪅐芾礤擠康謀惹穡𦹅謔前崖薏T羅的衣單拿出門外,讓給這位作客的比丘安住。羅睺羅回來一看,自己的房間被比丘占去了,想到佛陀平日的教誡:沙彌應該尊敬比丘,更何況沙彌當行忍辱。於是不敢有所辯駁,眼看烏雲密佈,山雨欲來,只好到廁所去避雨。不料大雨卻傾盆而下,躲在洞中的黑蛇,順著溝道,漸漸遊行至羅睺羅身邊,眼看尊者生命危在旦夕,幸好佛陀及時救護。佛陀於是制戒:沙彌可以在雨夜和比丘同一室共宿。羅睺羅如此稚幼垂髫之齡,就能夠委屈自己,禮讓他人,而毫無一絲怨恨之念,實在令人由衷感佩!

又有一次,羅睺羅跟隨師父舍利弗去托缽,半途遇到一位兇惡的少年,把沙石放在舍利弗的缽中,並且用棍棒打羅睺羅說:「你們沙門口口聲聲講慈悲、行忍耐,我打破你的頭,看你能怎樣?」羅睺羅的頭上,鮮血一滴一滴地流下來,但是尊者沒有回手,默默地走到水邊,掬取清水洗去斑斑血跡。尊者以世間上最大的力量––忍耐,來折服惡少的驕橫。忍辱的力量,可以摧毀固若金湯的傲慢,可以銷熔堅如鎧甲的蠻橫,暴力只能挫人之口,而不能服人之心,唯有忍耐、柔和,才能令人心悅誠服,衷心愛敬。阿羅漢就是以無比的忍辱度來莊嚴自己的道業。

阿難陀跟隨在佛陀的身邊二十多年,侍奉佛陀的起居生活,是聽聞佛陀聖教最多的弟子。但是佛陀涅槃後,大迦葉領導大眾結集經典時,卻不讓多聞的阿難陀參加,因為阿難陀是個尚未證悟阿羅漢果的比丘,恐怕對聖教不能如實地領略。雖然大家極力舉薦阿難陀,但是在大迦葉的堅決反對下,加上阿那律尊者也持同樣的看法,平日甚得人望、對僧團有左右力量的阿難陀,只好忍耐,不敢有所異議。阿難陀受到長老們的壓抑後,當夜加緊用功,進入甚深禪定,終於開悟證果,顯神通進入會場,參加結集。

以阿難陀當時在僧團中的聲望、影響力,遭遇到打擊,不但不加以反抗辯解,反而以他那謙和的心懷接納下來,越是能成為大器者,其動心忍性的修養越深,將來的成就也越無法限量。其它如舍利弗尊者靜坐園中,度過漫長黑夜,對於別人侵佔其坐榻絲毫不以為忤;富樓那尊者勇赴蠻荒布教,雖遭遇迫害也甘之如飴,不滅弘法悲願。對於聖者而言,一切的橫逆、困厄,不能挫其弘法利生的心願,只能使他的修養更成熟、人格更完美。這一切正是所以成就他道業的逆增上緣!

五、阿羅漢的教化

佛陀成道後,四十九年之間在恒河兩岸不斷地說法,救渡在生死流中浮沉的眾生。佛陀的弟子阿羅漢們也效法佛陀,?謨《雀韉匭耝鋟鶩擁氖ソ獺O旅婢倮謟氹靄⒙蘚喝綰謂袒𤣱諫𡍶?p class=mtext> 迦旃延尊者是佛陀弟子中最善於論議的首座弟子。有一次尊者路過某處,看到一位老婦人蹲坐在水邊,憂愁滿面地哭泣著。尊者恐生意外,上前詢問老嫗為何如此傷心?原來老婦人家貧如洗,為人幫傭,因為生計困難而憂鬱不已。尊者一聽,老人家為貧窮而苦惱,於是教老婦人行佈施之道,就可把貧窮賣給他。人生的富貴榮祿,是由佈施種植福田而來,如果能對他人廣修財法等供養,自然能去除貧窮之因,享受富貴之果。尊者並教老婦人用缽盛水,以至誠歡喜心供養尊者,老婦人以供養功德,得生忉利天享受快樂。尊者就是這麼一位善於就近取譬,觀機逗教,而能啟迪迷津的聖者!

目犍連尊者雖然神通廣大,但也非常善於度化大眾。他經常以神通為方便,説明佛陀降伏外道,引渡不少信眾,並增加他們對佛法的信心。

有一次僧伽們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換彼此學佛的心得體驗,目犍連為了讓沙門對佛法生起大信心,於是運用宿命通說出七佛通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目犍連尊者以寥寥數句偈語,就把三世諸佛的無量佛法,闡揚殆盡,使學佛的人能夠脈絡分明地把握佛法的旨趣,更容易進入佛法大海之中。只要我們不造惡業,努力行善,時時保持心地的清淨,就和諸佛菩薩不遠了。目犍連可說是一位最善於弘揚聖教、化導有情的聖者!

六、阿羅漢的感情

佛教稱人類為有情眾生,是因為人類具有情識活動,因此我們最關心感情的事,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感情,更為大家所津津樂道。在華視的「甘露」佛教節目中,有一次播出六祖慧能的故事,我建議電視臺節目製作部,不要加插女人的角色,從業人員對我說:「沒有女人的角色,恐怕收視率不高。」放演之後,我詢問大家觀後感想如何,普遍批評說「曲高和賓」。因為裡面沒有愛情,只有法情,對一般喜歡卿卿我我談愛情的人而言,品味嫌高了。各位一定很關心阿羅漢有沒有感情的問題,我要告訴各位:阿羅漢沒有男女的愛情,卻有著濃厚的法情。有情眾生的我們,一聽到此,以為阿羅漢就是一個缺乏感情、槁木死灰的人,這樣的人生太沒有趣味了。其實阿羅漢經過淨化以後的感情,很醇、很美、很有意義。列舉一些阿羅漢在感情上的趣事給各位參考,讓大家能認識到阿羅漢具有人情味、可愛的一面。

佛陀未出家時的妃子耶輸陀羅,後來也跟隨佛陀出家,證得阿羅漢果。耶輸陀羅的年紀和佛陀不相上下,到了她七十八?昴悄輳𡟻讛搗鶩影聳敭暌𠍇鶚劊𤦩畛蹕胛揖禿頭鶩右煌𡚒鶚劙桑〖潭煊幌耄翰恍校∥椅闖黽儀笆欠鶩擁膩䇊櫻浱衷諤攴⑷疽攏壠晌顬𨍭牡蘢印H綣纒退耨煌𡚒鶚劊𡟜譴蟛還Ь吹模鏓岵換嵋譌鴆槐匾𠊠南醒韻杏鎩K懍耍𦶦一故翹嵩縋鶚労昧恕R斅渫勇藪蚨ㄖ饕庵撐螅梦桶蠶甑乩聰蚍鶩喲切校墪澩鍰嵩縋鶚劦男囊狻7鶩臃淺4群偷囟運讛擔骸澳閿姓庋𨺲男囊廡捫媑𦶦椅𠍇闈煨易8!!笨𤦤蠔蟮囊斅渫勇蓿壻苑鶩佑械鬧皇俏奕鏡淖鵓粗漖椋壻𩅰皇且話惴蚱藜淶奶傲抵𡝰懓?p class=mtext> 阿難陀是佛陀的侍者,相貌莊嚴,人人喜愛。經上描寫他:「面如秋滿月,眼似淨蓮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容貌莊嚴、性情溫和、聰明伶俐的阿難陀,是世俗女子追求的白馬王子。為了女眾,阿難陀不知道遭遇多少風語流言,而阿難陀本身也是最維護女眾的。在最初的僧團,佛陀本來不允許女人出家,但是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帶領許多的女眾,要跟隨佛陀出家。佛陀為了維護僧團的清淨,叫阿難陀拒絕她們,要她們回去。一生都很服從恭敬佛陀的阿難陀,卻違逆佛陀的指示,為女眾向佛陀請求,佛陀受阿難陀及大家百般請求,終於答應接受女眾出家,僧團中才有了比丘尼。比丘尼們實在應該感謝阿難陀尊者。阿難陀對於女眾有的只是純潔的法愛,而沒有絲毫貪染的愛欲念頭。因為阿難陀幫女人出家,比較保守嚴肅的大阿羅漢如大迦葉等,都不理睬阿難陀,而女眾實在也給阿難陀帶來不少的麻煩。

有一次,一位檀越做了許多糕餅供養比丘,比丘分食之後,還剩下許多,佛陀告訴阿難陀,集合附近的貧苦人家,把糕餅分給他們。阿難陀於是把大家集合起來,每人分給一塊糕餅。不巧分到一位美麗的少女之前,兩塊糕緊緊地粘在一起,分不開來,只好將粘著的兩塊糕,同時給了少女。一些好事的人,就到處繪聲繪影地傳播流言:「莊嚴多情的阿難陀喜歡年輕貌美的女郎,不然,怎麼會分給她兩塊糕呢?」阿難陀百口莫辯,跪在佛陀座前,向佛陀表白心跡說:「弟子業障如此深重,僧團中的是非都為我一人而起。男女愛欲真是煩惱的根本來源。佛陀平日教導我們要遠離愛欲,實在有非常深奧的道理。」佛陀聽了阿難陀一番痛切的體悟後,安慰他說:「你平日除了多聞之外,也要重視戒行,如果戒行清淨嚴格,閒話就減少了。

我希望今後的佛教徒,對於僧團的事,不要妄加干涉批評,因為一般人不了解僧團中有些淨化過的感情很可貴,那是一種只講求奉獻,不存佔有對方的純真感情,那是一種只求眾生能得到安樂,不冀回報的完全犧牲。阿羅漢的感情是廣?旱厥└灾懇桓鋈耍壻𩅰皇翹囟ǖ哪騁歡韻蟆U庵殖媫僥信旣加杏𨍭姆ò懓浱緣酶葘覽觥⒏葊竩𠗟∑┤緔簀紉蹲鷲嚦此評淙舯瓩𠗟𦲁從凶耪嬤康娜惹欏K纒兔踩秈煜傻鈉拮用釹停壻曬謌聳搸錬曖忻𦒉奘檔姆蚱奚禩睿𤦩詈笠黃鷥穉娣鶩映黽搖C釹陀捎謨滌星愎㙎慍塹淖巳藎𦹅惺蓖脅Щ嵩獾蕉袢說饗罰壜簀紉隊謔牆𢶣釁蚧乩吹氖澄鋟指㷨讐秤茫㕡⒓だ灾釹途厫煅扌校㛦の蛘𧪽饋U庵質す瞓蚱拗漖櫚牡狼櫸ò懓㕡攀僑松䇊鈁涔蟆⒆鈁嬤康母星欏F淥檧緦𨪛ㄉ𠮏芰送獾賴氖章潁姉笸家悅郎叁曰竽筷𤪌𤦩鷲擼𤦩鷲卟壞叁揮斜揮棧螅㕡⑶乙隕褳ǘ然櫈𨪛ㄉ𠥔𡟜蠱漯б婪鶩映黽遙壠晌杄惹鵡嶂猩褳ǖ諞壞牡蘢印0⒙蘚翰皇敲揮懈星椋壻䄄茄鍥𦻓謝杜𡝰㨗南砝鄭𤦩非笪尢拔匏降拇蟠缺桝?p class=mtext> 阿羅漢表現在男女方面的是淨化、轉化、昇華的法情,表現在人倫來往的又是什麼樣的感情呢?阿羅漢並不是故意矯枉過正,不要感情的人。如佛陀常稱自己是大阿羅漢,佛陀本身就是個感情非常純厚的人。有一次夏日安居中,遠處的僧團有了糾紛,佛陀就派優波離前去排解,優波離推辭地說:「佛陀!請您派他人去止諍吧!」「你為什麼不去呢?」「佛陀!那兒多雨,地方又遠,必須住宿,而比丘只能帶一套袈裟,萬一下了雨,一時不容易乾,衣服粘在身上,既很重而又很難受。你還是派別人吧!」佛陀思索一下,又問:「從這裡到那裡往返需要多少時日?」「去程要兩天的時間,調解紛爭至少也要兩天,回來又要兩天,一共需要六天!」佛陀於是召集大家,在夏日安居中,六天以內,沙門可以擁有兩套袈裟。佛陀一方面統理僧團,使它成為清淨和合的團體,一方面也顧及生活上真正的需要,在人事上看到為法勤勞不懈的弟子,總是很體恤他們的辛苦,解決他們的困難。佛陀實在是個非常有感情的慈父。

有一天,佛陀看到一位弟子憂愁滿面,忐忑不安的樣子,於是問他:「為了什麼事,如此地憂心忡忡?」「佛陀!有一個人送我一個美好的缽,我想把他轉贈給阿難陀尊者,但是阿難陀尊者必須七天之後才能回來。依照佛陀的戒律,一個人不可以一天之內同時擁有兩個缽。我不知如何是好?」佛陀聽了,於是向大眾宣佈:在一周之內,可以多放一個缽。佛陀總是處處給人歡喜,只要合乎情理法的,佛陀無不成全他人之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佛陀制戒的精神,是隨順需要而制定的,充滿了圓融的思想。佛陀和阿羅漢,雖然生活儉樸嚴肅,但是法情友愛是很濃厚的。譬如佛陀曾為弟子們不厭其詳地解說慰問病人之法,對於不同年齡的病者,應如何看顧病情、侍奉湯藥,這些都是佛?鈾莹匭牡奈侍猓𡟜翟謁擔寿鸞痰納𣁾爬錚𡟜淺瀆秔順綹嘰拷嗟姆ò㨗狼欏?p class=mtext> 一九六二年,我曾到印度朝拜聖地。當我登上靈鷲山上,回想到佛陀當時演說《法華經》,百萬人天傾耳聆聽聖教的盛況,我想就讓我長眠在此,常隨在佛陀身畔多好!能和宇宙第一人的佛陀在一起,人生多美!到了菩提伽耶金剛座上禮拜,這裡是佛陀成道的地方,一花一木,一瓦一石,都散溢著沁人心扉的馨香,我恭敬地連腳都不敢踩上去,深怕沾汙了聖地。我看到了舍利弗、目犍連尊者們的故鄉,佛陀的八大聖地,給予我無限的感受,我自己也從苦行中,尤其是佛陀的聖諦中發了願:「將此身心奉塵刹!」唯有將自己的身心貢獻給佛陀、眾生、國家,才能報答佛恩!

連續二天來,我說了佛陀和阿羅漢的宗教體驗,意猶未盡,明天將盡心盡力為各位講說:菩薩的宗教體驗。我們明天準時再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