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從工展會談到批發市場

2014/01/17 09:17:01 網誌分類: 經濟
17 Jan
        為期二十四天的第四十八屆工展會結束了。今屆工展會除了初期有兩三天陰雨,令入場人數略減之外,其他日子都風和日麗,以致場內人頭湧湧,十分熱鬧。據統計,今屆工展會,營業總額逾八億元,比去屆上升約一成半,破歷年記錄。

        工展會是廠商會一年一度的「精心傑作」,不是賣花讚花香,筆者身為副會長,深知廠商會每年為辦好工展會,的確花了不少心機和人力物力,務求年年有所改進。工展會愈來愈受歡迎,已成為香港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四月和八月,工展會還將分別移師重慶及哈爾濱舉辦,展期各為六天,設有二百八十個攤位,目的是讓內地不同城市的人加深認識香港貨,同時亦讓參展廠家進一步了解內地消費者的喜好及購買力,藉此建立和提升其品牌形象。

        不過,儘管工展會叫好叫座,但終有落幕的一天,展期屆滿,攤位便要拆除,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是頗為浪費的。如果能夠把「工展會」的效應常態化,那該多好?所以,工商界早就向特區政府建議要發展專業批發市場,例如服裝、珠寶、電子產品、傢俬、禮品或嬰孩食用品等,若然可以為這些行業成功打造出一個專業批發市場,類似南韓東大門(服裝中心)、順德樂從(傢俬中心)或中山古鎮(燈飾中心)等,就有如一個永不落幕的展銷場地,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難以估量。

        兩個月前,理工大學完成了一項《創建香港的專業批發市場》調研工作,並發表了一份權威報告,指出本港最有條件和較為容易發展的專業批發市場,是深水埗及長沙灣的服裝批發。原因是一來該區目前已是成衣批發集中地,具備了批發市場的雛形;二來區內有不少工廠大廈,將可成為批發市場的服裝生產、展銷和後勤基地,為打造港版「東大門」提供了寶貴的場地。

        「提升和推廣香港的批發產業」,是梁振英競選政綱的承諾之一,惜過去一年,政府在這方面無甚動作,而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對此亦一字未提,未免令工商界失望。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