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雕塑大師朱銘: 人生即藝術

2014/02/28 08:41:49 網誌分類: 生活
28 Feb
        「我精神很好,像活龍一樣……就怕沒工作做!」七十八歲的台灣雕塑大師朱銘,自十五歲拜師學習雕刻以來,一直用藝術修行連結生活和雕塑。不少藝術名家七、八十歲已停止創新,但朱銘卻永不言休。過去三十多年,他就用生命種出藝術生涯的果實,以《人間系列》完整呈現包括「鄉土」和「太極」系列的創作歷程,以雕塑反映人生百態,得出「人是藝術,藝術是自由」的人生哲學。記者鄧麗婷

        從一個鄉土失學牧童,躍身成為世界知名雕塑大師,朱銘融合生活和藝術,每日清晨五時半起牀後,便埋頭苦幹,用「眼睛看得到的材料」,雕刻出一個個結合情感和人生哲學的作品。他又自創「快刀法」,做到不受外在干擾,他自言:「刀比腦袋思考要快。」

        面對每日排山倒海的工作,兩鬢斑白的朱銘說:「隨便找三個年輕人,也沒有(我)那麼大工作量。」他笑言自己像活龍一樣,見到身邊已退休的朋友,賦閒在家被老婆罵,「每天只管看電視、打瞌睡……結果三個月就完蛋了。」所以,他永不言休。

        78歲不言休

        除了雕刻,朱銘也愛看電視,更表示「一開電視,每天都是新鮮事」。他又說,人聚人散,就是生活,就是「人間」。因此,他把自己見到身邊的「三姑六婆」、「排隊」和「打瞌睡」等細微生活點滴,統統化成雕刻對象,成為他過去三十多年創作《人間系列》的題材,作為其「鄉土」和「太極」系列的一個總結。

        台灣朱銘美術館館長吳順令表示,朱銘的《人間系列》有三個不同面象,在「有情人間」的創作中,他投射個人情感在作品上,所以水牛雕刻名為「伴侶」,「關公」則稱作「正氣」。然而,「浮世人間」系列則跳出個人情感,如名為「排隊」和「裙的故事」的作品,就反映了人生百態,雕刻作品跟欣賞者可以有「對話」的互動性。

        《人間系列》重點之作則是「自在人生」,是朱銘探索整個人生的哲學性思考,他說:「先有觀念,後有作品」,亦歸結到「人是藝術,藝術是自由」的修行,如其中一件名為「囚」的作品,朱銘指,一般用牢籠困住夫婦是壞事,但其作品中的牢籠卻是「愛巢」,而且人們都有鑰匙,有人開出去,有人關起來一輩子,「我關了幾十年,找不到鑰匙。」另一個囚了兩個分別是好人和壞人的黑白籠子,朱銘稱,籠子中間沒有牆,壞人可選擇從黑籠走過白籠,就像「有很多壞人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坐在旁邊也不知道。」但他們其實可以變回正常人,就只是「一念之差」。

        世界巡展今起港開始

        朱銘的《人間系列》展覽將於今日(28日)起於香港藝術館舉行,展出其一百二十套木、陶、石、銅和不鏽鋼雕塑。今次是朱銘世界巡迴展覽的首站,朱銘坦言:「香港最重要」,因香港是他衝出台灣的首個展覽城市,也是繼台灣後,第二個最多粉絲收藏其作品的地方。

        
 ■《人間系列》作品《彩繪木雕》。
■《人間系列》作品《彩繪木雕》。
■朱銘永不言休,直言不會停止創新。
■朱銘永不言休,直言不會停止創新。
■《排隊》
■《排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