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商會那些年 照片框住的歷史 九龍總商會文物館

2014/10/10 10:42:01 網誌分類: 生活
10 Oct
        香港由小漁村發展為國際大都會,當中有不少打拼故事。從救急扶危的小商會,發展至今日擁有兩岸三地龐大商業脈絡的九龍總商會,轉眼踏入七十五周年。十一月底將落成文物紀念館,展出與本港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文物,當中更包含了本港的歷史小故事,「當年香港交通不方便,商會提議增設單車籃,方便用單車送貨,成為單車籃的由來」。記者麥凱淇

        「那些年」的香港,歷經戰亂,民生困難,民間團體自發的社福服務,見證香港的滄海桑田。扎根本港七十五年的九龍總商會,收藏了不少與本港民生相關的文物及香港老照片,當中亦包含不少名人貴冑的歷史舊照,「我們將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珍貴文物收集起來,發覺有好多值得紀念的文物,包括相片、雜誌和書信。」商會理事長李光華說。

        蔣介石舊照曝光

        李光華說,商會的舊照亦包含了本港與兩岸四地,以至國際關係的發展。早年商會與台灣關係密切,來往甚密,珍貴舊照之一,包括七十年代蔣介石接待商會創會會員的照片,亦有一九五一年,商會時任理事長謝伯昌與港督葛量洪參觀傢俬展覽的照片。

        文物紀念館計劃在今年十一月底落成,選址在商會大樓其中一樓層,佔地八百呎。說起文物歷史,李光華說,本港社會與商界發展密不可分,「當年商會對政府的政策提過不少意見,大型措施如西隧的興建,小至單車送貨籃的增設,當年香港社交通不方便,不少人用單車送貨,被交通警警告及開罰單,商會於是提議在單車增設送貨籃,後來就成為單車籃的由來。」

        形象大翻新吸新血

        社會發展瞬息萬變,九龍總商會具歷史包袱,近年致力年輕化,吸納新血,首項工程是形象大翻新,委託新創業的年輕人重整商會網站,新網站剛面世。不過,李光華說,在本港發展商業始終不離放眼大中華,本港優勢未遜色,「香港、內地、台灣、澳門都有各自的優點,香港的資訊發達,金融服務進步;內地的市場大,有不少商機,生產成本又低;台灣的產業結構及管理技術較成功;澳門鄰近本港,工業發展相對少。」

        不少年輕人都想創業做老闆,他又笑言,他創業的故事,正好印證了如何利用兩岸四地優勢闖出一片天,「我二十四歲成立進出口公司,當時公司只有兩、三人,慢慢擴張,七十年代台灣的產業蓬勃,在台灣採購產品,再進口本港銷售,後來發現中國市場有需求,遂外銷至內地,做了一段時間,慢慢有自己設計的品牌。」他寄語想創業的年輕人,不要心急,從打工中學創業,把握商機。

        
■商會時任理事長謝伯昌與港督葛量洪(中)參觀傢俬展覽。
■商會時任理事長謝伯昌與港督葛量洪(中)參觀傢俬展覽。
■九龍總商會理事長李光華,娓娓道來商會發展與香港歷史。
■九龍總商會理事長李光華,娓娓道來商會發展與香港歷史。
■商會將成立文物紀念館,展出一系列珍貴舊照及書信等。
■商會將成立文物紀念館,展出一系列珍貴舊照及書信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