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跳出「聽話」框框 兒童政治哲學 訓練獨立思考

2015/08/08 08:41:06 網誌分類: 生活
08 Aug
        「點解校長先可以上台講嘢」、「點解我一定要着校服」好奇心重的小孩往往愛打破舊有界限,問題天天都多,但是家長和老師往往會向愛發問的小孩潑冷水,敷衍一句「因為我哋要聽話」便作罷,暗中扼殺了小孩的思考空間。香港實踐哲學學會指出,這些都是涉及哲學的問題,政治哲學並不是難以捉摸的課題,從學校到社會,都圍繞着小孩的成長。

        近年香港高度政治化,今年更是政改關鍵的一年,不乏小學生討論和參與公民運動,但是面對兩派各自表述,小孩子又能否走出流於謾罵的框架,細想各方理據,做一名懂得批判性思考的小公民。香港實踐哲學學會有見及此,與不同的機構和學校合作,舉辦兒童政治哲學課程,培養小孩的獨立思考能力,「成年人以為小孩子只懂玩泥巴和畫公仔,而不知道他們需要政治哲學的思考,而且政治哲學確是一直存在小孩的成長過程。」會長盧傑雄如是說。

        學會思考「甚麼才是最好」

        政治哲學的課題,從自由、人權,公平到正義都涵蓋其中,看似抽象又深奧,成年人都未必懂,更何況小孩子。香港實踐哲學學會於是把課題形象化地融入小孩的生活當中,課程導師楊俊強舉例:「家庭生活中,媽媽說不准買凍飲,小孩子問為甚麼,媽媽的原因可能只是『我講嘅說話就要聽』,而沒有解釋因為健康問題。學校生活中,風紀其實跟你同樣只是學生,何以可以管理你,有風紀章就有權利,難道沒有風紀章就沒有權利?」哲學不會直接告訴小孩子哪個管治制度是最好,而是要小孩子思考甚麼才是最好,小孩子從中思考權利的正當性(legitimacy)和理據,而不是只聽到一種聲音,這就是理解我們身處的管治世界的切入點。

        政治哲學令小孩在政治化的香港更能易地而處,小學生每天處身其中,卻沒有正確的思考指導,最終只會成為只懂聽意見而不懂看事實的一群,「如果我們希望一個社會更能發揮公義作用,我們要求的是更高質素的公民,這要求對社會民生議題,甚至自身的人生價值有深切的反思,而反思的能力是從哲學訓練中得到滋養,所以兒童哲學對於推進一個良好公民文化是有需要的。」會長盧傑雄說。

        面對考試主導的香港,學校教的所有知識都有特定答案,變相剝奪小孩的思考空間,楊俊強同時是資深中學老師,對香港的教育制度感到無奈:「香港的考試設定是一定有MC題(選擇題),因為方便改卷。此風氣只會令小孩不會思考MC以外的答案,不會思考這件事為何會發生,如果不是這樣發生,結果又會怎樣呢?」可惜的是,教育風氣令現時家長喜歡實用性的課程,灌輸小孩一個指定的答案,課程統籌楊美菊本着讓小孩子「showdifferent」,敢於思考,然後發表與眾不同的想法,於是開始着手兒童哲學課程。每次上課,她最愛看到的畫面不是學生舉手,而是她提出一個哲學問題後,全場突然靜下來,代表學生的腦袋被「叮」了一下,他們終於在思考。

        香港生活節奏急速,社會只重視結果,缺乏容許人慢慢思考的空間,但是,當經濟效益已不是一個社會的首要問題,年輕一代重視的是社會的進步,會長盧傑雄認為,教育制度不重視批判思考的教育,代表香港未察覺社會的改變,忽視小孩子和年輕人對哲學教育的需要。香港實踐哲學學會三人拋下一句:「東方社會不同於西方社會,不鼓勵人思考的,但我們需要的正是思考,所以兒童哲學是有需要的。」

        記者︰梁佩珊

        
■(左起)楊俊強、盧傑雄、楊美菊。
■(左起)楊俊強、盧傑雄、楊美菊。
■小孩上哲學課時情況。
■小孩上哲學課時情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