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香港灣區」演變成大灣區

2017/11/10 11:11:43 網誌分類: 經濟
10 Nov
        自從今年三月北京兩會把「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列入國家工作報告,大灣區即時成為焦點話題。

        「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詞,是前年三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願景與行動》的文件中開始出現,亦於去年納入「十三.五規劃」之內,目的要充份發揮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及珠海橫琴所組成的廣東自貿區作用,再結合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深化與粵港澳合作,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基地和橋頭堡。

        其實,最先提出把珠三角城市群聯成「灣區」概念的,並非內地的學者、專家,而是香港科技大學首任校長吳家瑋教授。早於一九九四年(香港還未回歸),那個時候國家改革開始尚在初階,吳教授已在報章上發表了幾篇文章,提出「香港灣區」概念,最近他接受內地媒體訪談,憶述這段歷史,頗有意思。

        他說,九十年代初,廣州經濟仍未起飛,深圳特區還成立不久,香港把很多資金和工業生產線移到珠三角,不少外國資金、企業也經香港進入內地,帶動着珠三角城鎮的發展。他想到如果這些城鎮能聯手起來,各展所長,應可以發展成為類似美國的三藩市灣區,經濟效益必能大大提升,為擁有三、四億人口的華南地區作出貢獻。那年代香港是珠三角「領頭羊」,他認為這些事情該由香港來做,所以產生了「香港灣區」這個概念。不過,當時的港人對此反應冷淡,反而深圳特區對「灣區」概念十分認同,加上看到深圳的發展潛力,吳教授遂把「香港灣區」概念擴展至「深港灣區」。

        據了解,深圳市政府就是以吳教授的「深港灣區」概念作為基礎,進行了認真的探討,於二○一四年向國家發改委呈交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打造粵港澳世界一流灣區,服務新時期國家戰略」,由此而引起中央的重視。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能夠成為國家重點推動的政策之一,都是由最初的「香港灣區」概念逐步演變而來。

        正如吳教授所言:作為香港人,難免希望香港是區域龍頭,事實上有些地方香港還保持着獨特優勢,比如國際化程度、法制傳統和完善的服務業等,都可以在大灣區發揮重要作用。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