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藝創也需要市場環境

2018/04/27 08:41:22 網誌分類: 經濟
27 Apr
        說起藝術品拍賣,人們大都知道有「春拍」和「秋拍」,拍賣的均是些大有來歷的古玩、家具或名家書畫等,近年競投價屢創紀錄,吸引不少媒體報道。其實除了一年兩次的大型拍賣活動之外,有些小型拍賣活動也值得留意,例如佳士德月前舉行的一個名為「FIRSTOPEN」拍賣會,便頗有意思。

        當日所拍賣的除了有趙無極、曾梵志、朱德群和奈良美智等多位名家作品之外,還有不少新晉藝創者精品,包括一些本地年輕藝術工作者傑作。整個拍賣十分緊湊,雖然沒有出現甚麼天價刺激,不過氣氛頗為熱鬧,作品基本上均高出底價成交。

        也許有些人認為,藝術最好不要沾上「銅臭味」,所以在他們印象中,藝術家的形象該是不修邊幅,甚至幾乎不吃人間煙火的。筆者對此並不認同,反而覺得藝術也需要商業市場,讓藝術工作者們感到他們作品有出路,有價有市,才能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藝術創作行列,從中推動藝術向前發展。

        近年來,特區政府不惜工本,打造國際級西九文化區,目的不僅是為提升香港文化檔次和促進旅遊業發展,而且也想藉此增加整個城市藝術氛圍,擴大本地文化藝術市場,發展本港的文化產業。

        但要做到這個效果,首先就要設法讓喜愛藝創年輕人看到前景,而多搞一些藝術品拍賣活動,讓他們作品能夠有多些機會在拍賣場上亮相,透過拍賣交易得到市場價值的肯定,實在有必要。

        此外,文化藝術要興旺發達,孤芳自賞是不行的,必須深入民間,處處開花,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民間對文化藝術支持和欣賞,也是不可或缺,這是互為因果的魚水關係。事實上,政府在推動本土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的確出了不少力氣,並經常游說一些業主撥出部份單位廉租給藝創者作為工作坊等,但這並不足夠。

        藝術創作者面對的最大困難,並非沒有創作地方,而是缺乏向公眾展示作品的地方。沒人欣賞到,作品怎好,也是枉然。筆者本身也是藝術愛好者,為了推廣本港的文化藝術,力所能及下,數年前開始,把葵涌一個由工廈活化改建成的商場及甲級寫字樓的數千呎地下大堂,設計成一個不牟利的藝術展覽場地,並每年撥出一定資金,資助不同種類本地文化藝術作品免費展出,作為對本地藝術一點支持。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