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識滿天下
商識滿天下
商識滿天下

為生命奮鬥遠勝於比賽爭輸贏

2019/09/06 04:12:35 網誌分類: 生活
06 Sep
          馮太二○一○年加入體育委員會,第一次開會,就為「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提出異議。該計劃九四年起推出,為大型運動會獲獎牌的本地運動員提供現金獎勵。

          由於恒生銀行提供一筆額外贊助資金,用以提升優秀運動員獎金,委員會議決按目前獎金基準提升三倍。獎金最高額當屬奧運獎牌,金牌得主原本獲一百萬,提升至三百萬,殘奧金牌得主獎金原本六萬,加至十八萬。馮太對這分配辦法不表贊同,她認為殘奧運動員的身體條件比人差,付出努力不比人少,他們的專項成績與健全運動員有差距,但三百萬與十八萬,差距太大。她覺得有欠公允,身為殘疾人奧委會主席,有責任發聲。在她大力反對之下,議案不獲通過重新審理,結果由十八萬爭取到三十萬(目前是四十萬)。

           自一五年馮太兼任香港體育學院董事(於一八年成為副主席),除了積極加強香港精英運動員培訓,也為傷殘運動員爭取更好專業訓練。一三年體院新設施陸續落成啟用,一五年舊場館改裝作為傷殘運動員的永久訓練場地;一七年推行「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先導計劃」,以一八年印尼亞洲殘運會為試點,挑選傷殘運動員二十人晉身全職運動員,接受體院全職訓練,期望在完善的設施和全面的課程培訓下,發揮潛能,突破界限。翌年的亞殘運,香港派出一百零一人參加十個比賽項目,奪得十一金、十六銀、二十一銅,共四十八面獎牌。這驕人成績,使計劃落實成為永久項目。

          馮太說她是個看重個人輸贏,謙稱自己沒半點體育精神,所以特別佩服運動員。傷殘運動員的體育精神,馮太說他們是自發的,輸得起是最大本錢,信念是最大力量,今次輸,下次會贏,他們為生命奮鬥遠勝於在比賽中爭輸贏。

          每個傷殘人都是生命戰士,成功運動員背後有感人故事。先天患脊髓肌肉萎縮症的何宛淇,首次在○九年參加東京「青少年殘亞運動會」硬地滾球賽,贏得個人和雙打冠軍。由於身體狀況變差,她的手已握不住一個滾球,要降級作賽,其情緒十分低落,幾乎要放棄,教練對她說:「無論你輸了,失望了,灰心喪志的時候,不要忘記,當初你是如何熱愛硬地滾球。」有教練和隊友支撐,她以頑強意志力堅持下去,發覺改用管道打球,能夠撇除身體局限,同樣取得成績,有成功感。去年亞殘運她獲得一金一銅,締造港隊首次在BC3組別雙人賽奪金的紀錄。現時她是硬地滾球BC3組別的女子世界第一名,同時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社會科學學士。年紀輕輕有此成就,人生路走過來真不容易。

          馮太每次帶傷殘運動員到世界各地參賽,心裡有沒有壓力的呢?她說沒有,運動員自己都沒有很大壓力,他們專注於爭取的目標,例如跑步,槍聲一響就往前衝,盡自己的氣力跑到終點,因為專注,心無旁騖,成績往往出人意表,香港運動員在歷屆傷殘奧運會屢創佳績,共摘下金、銀、銅等近一百三十面獎牌。「我為運動員感到驕傲,最令人開心的,是他們藉着運動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態,恢復健康水平,有些運動員甚至可以勝任獨立工作,不但建立自己的體壇事業,也有能力投入社會,組織家庭,生兒育女,過常人的生活。」

        蘇樺偉運動生涯譜出光輝

          蘇樺偉是個典型例子,他出生就大腦麻痹,身體機能不協調兼弱聽,雙腳走路有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差。運動員生涯徹底改變其人生,他八次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目前仍是男子一百米及二百米傷殘人士(T36級別)世界紀錄保持者,是實至名歸的「星中之星」。不會走路的人擅跑步,聽槍聲比人慢,起步最遲卻最快到終點,體能訓練使其身體協調能力大為改進,現在不但會走路,講話也伶俐,接受電台電視訪問對答如流,二十一年參與無數次輝煌戰役,退役後做文職,生活穩定。

          說到蘇樺偉退役,馮太透露一段小插曲。一二年帶隊參加倫敦殘奧,當時偉仔已是年逾三十的資深運動員,想到他的運動生涯行將結束,今次或是最後一屆,希望獲獎,得以圓滿其運動人生;為此馮太悄悄地走進一間天主堂唸經起願,偉仔若捧杯,此後逢周五不吃肉。結果偉仔不負所望,取得二百米銀牌,直到今次,馮太恪守諾言,每周五堅持守小齋還願。

        撰文:予倩

        本欄由中大EMBA課程專訪成功機構,冀讀者能從中借鑑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陳志輝教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gg
gg 2020/10/16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