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5—39】五星級文憑考試綜合語文練習加油站

2020/07/10 09:56:36 網誌分類: 教育
10 Jul

master曾

35—39】五星級文憑考試綜合語文練習加油站

頭條日報網站master曾(共1—330

35】【對仗工整對聯賞析】

以下都是被稱為對仗最工整的對聯:

請同學們花時間欣賞學習。

(1)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2)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3)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4)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5)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6)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7)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8)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9)

一干二淨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10)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11)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12)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13)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14)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15)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16)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福滿人間

(17)

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18)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36】【教你學懂何謂平仄?

1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

2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3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4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5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明朝釋真空的:

【玉鑰匙歌訣】曰:「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簡單來說,區別平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表如下: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37】學懂【對仗】和【對偶】的辨別:

【對仗】

【對偶】

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避免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

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整,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對仗是詩歌寫作中用的術語,要求嚴格,講究聲律,平仄,上下句字數要相同,同一位置不能用相同的字.

例如「偉大的祖國」不能對「光榮的人民」因為第三個字都是「的」字。

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

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對偶」修辭法中,有所謂的

「嚴式」與「寬式」之分,其中「寬式」是不講究「平仄相對」的,只求「字數相等,句法相似」便算合於要

求。對偶,是就散文而言,要求相對寬鬆,兩句話,只要結構相同即可。例如「鐵血的男兒也有情,沙場的將士也有淚」。

 

「對仗」是近體詩的格律

「對偶」是一種修辭法

「對仗」和「對偶」是兩種極為相像的語言形式

所謂「相像」,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

【對仗】和【對偶】的辨別:

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對仗」句

「對偶」句

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

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避免「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

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整,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

請記住「對偶」,是一種修辭方式。

 

「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瞭解了對偶與對仗的特點,就能一般地區別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這兩個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對偶的要求,但由於其平仄不相對,音律欠和諧,並在同一結構位置重複使用了「天下」、「」、『』等這樣的詞語,所以不合對仗的要求。

再請看下面這個例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白樂天》這組聯句是原詩中的頸聯,無論哪個

方面都完全合乎對仗原則,而且對得極為工整,是最為典型的

「對仗聯句」。

 

作為修辭方法的「對偶」,常常被廣泛用於各種文體,其中古代散文和古體詩歌運用尤其頻繁。它整飭了語言,增強了語勢,而且兩個偶句互為補充、相互映襯,使語言頗具形式美和表現力。

 

對偶與對仗其所以有這樣一些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們是運用於不同文體的。由於不同的文體對各自表達的要求不同,所以對表達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

  【38

【學習目標】能辨析不同文體作家作品流派的特色與風格

 

【答案】(B)

下列七言詩作,依內容判讀,分類不當的選項是:

(A)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屬田園詩

(B)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屬閨怨詩

(C)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屬邊塞詩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屬詠史詩

【解說分析】

A由「雞聲」、「桑葉」、「新綠」、「蠶生」等詞及詩意,可判斷極接近田園風情。

 

B此詩表面看來似乎寫新婚夫妻的閨房之樂,其實隱含了朱慶餘對張籍的旁敲側擊。詩中借「新婦」喻作者自己,借「夫婿」喻對方張籍。

低聲所問:「畫眉深淺入時無」,其實言外之意在問:「怎麼樣,我的文章還可以、還跟得上時代嗎?您是否滿意呢?」不論表面或隱含的詩意,起碼都不見「閨怨詩」之「」情。

C由「烽火」、「羌笛」、「關山月」明顯可判斷為邊塞詩。這首邊塞詩,寫征人在邊塞聽到羌管之聲,加上黃昏登樓的蕭索暮色,不禁感觸萬千,悠然遙想關山之外,閨中妻子的心情。寫金閨中妻子的萬里之愁,其實側面更凸顯征人的的愁緒與思鄉之情,讀之令人黯然神傷。

 

D詩歌開始,描寫江南的大好春光。但詩人接著不由得想起了曾在這裏建都的南朝四國宋、齊、梁、陳興亡的歷史。南朝帝王迷信佛教,到處興建寺廟,梁武帝時,就有佛寺五百多所。但是,崇尚佛教並不能挽救四國的相繼滅亡。

 

39

【學習目標】能辨析不同文體作家作品流派的特色與風格

【答案】(D)

中國古典詩歌有一種「竹枝詞」,其格律寬鬆自由,用語淺近自然,

內容多描寫民間風土或男女豔情,富於民歌情調;唐以後的竹枝詞且多以七言四句為定式。

依據以上敘述,試判讀下列選項何者並非「竹枝詞」

 

(A)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B)滿天梅雨近端陽,竹葉隔宵裹粽忙。一朵榴花兩枝艾,大家兒女學新妝

 

(C)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停蓄綠玻璃。香魚上釣剛三寸,斗酒雙柑去聽鸝

 

(D)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解說分析】(A) (B) (C)所言皆具備竹枝詞特色;

(D)用詞凝鍊,詩意曠遠。故選(D)

(C)新店原生種的香魚,屬於降海型,本身因為會散發出一股香瓜味(台灣話叫刺瓜味也就是黃瓜味),往昔新店溪有非常多的香魚,附近的居民於每年中秋節或十月底,都會到新店溪捉香魚,然後好友、家人在月光下烤魚、飲酒、話家常,形成新店溪流域獨特的香魚文化。連橫《竹枝詞》充分道盡二十世紀初期,新店溪沿岸人民與香魚的感情。

 

(D)「遠公」即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惠遠(一作慧遠)。詩中用「遠公」代稱住一師,可見住一師絕非平庸之輩,亦見詩人傾慕之情。「無事」意表無端,無端而別,更加使人悵恨。鐘曉,即曉鐘,為唐代京城長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黎明,宮中和各佛寺的鐘聲一齊長鳴,聲震全城。詩人由帝城的曉鐘,聯想到住一師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曉鐘,於是自然而然地想到相別經年的友人。「爐煙銷盡」,「寒燈晦暗」,正是拂曉時佛殿的逼真寫照。

詩末不過一爐、一燈、一童子、幾株雪松而已,就已呈現一幅動靜相宜的西峰晨曉松雪圖,時空延伸交錯,圍爐夜話的雪境圖景,已暗浮於同一卷軸的空白處。這西峰松雪圖,讓詩人重溫昔日相聚時的歡樂,飽含著詩人深沉的憶念之情。此詩境界極美,情致幽遠,迥異於竹枝詞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