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疫情第四波來襲的迷思(四)

2021/11/16 04:12:59 網誌分類: 經濟
16 Nov
          自10月中下旬全國各地陸續爆發第四波新冠疫情以來,各地方政府陸續展開一次又一次的全民病毒檢測。

          綜合各地傳媒報道,本輪疫情爆發至今,內蒙古的額濟納旗已進行了九輪全民檢測,黑龍江哈爾濱市則進行了四次檢測,遼寧省大連市亦進行了三次檢測。另外,省會城市如鄭州、成都、武漢等地亦陸續發佈檢測通知。一旦發生感染病例,立即展開全民檢測已成為各地篩查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手段。

          這種防疫方式已上升到國家層面。國務院日前發佈一份名為《關於進一步强化當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的通知》,強調檢測的重要性,並對檢測的合理佈局及服務質量提出要求。

          國家衞健委專家在一場記者會上更明確指出,一旦發生疫情,要求人口規模500萬以下的城市在兩天內完成全民檢測;人口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要在三天以內完成全民檢測。

          全民檢測的科學性有幾高,筆者無從判斷,但每一次數以百萬人計的檢測規模,就需要有相應的工作人員、場地、檢測設備、運輸等後勤保障,相信其代價就一定不會低。長此以往,各地政府是否能夠負擔這一筆開支?

          當然,龐大的檢測規模背後亦誕生了一條新的產業鏈。有統計顯示,中國目前有近3700間生產檢測試劑的企業,其中每月新增數量多達幾十間,2021年新增逾200間。另外,國內有逾800間獨立醫療機構能夠對檢測樣本進行分析並發出結果報告。且不論全民檢測的效果及成本,就「市場」需求而言,就難免讓人對其背後巨大的商業利益浮想聯篇。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