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進南海,我們就西進歐洲,敵進我退。

2010/10/08 01:43:22 網誌分類: 政治
08 Oct

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國為衆矢之的。
美國金融海嘯被打殘,經濟一厥不展,美國朝野一支要迫人民币升值,奧巴馬并動員全球,一呼百應,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真正升值,世界果真美好?美國真的可解決失業問題?美國於1985年廣場愶定迫日元升值,日元由350元升到今天的85日元,足升三倍有多,并未見美的經濟好起來,日美貿易逆差并未因此縮窄,反而日益擴大,日元升值,日本經濟倒灶,但生產商又將廠房搬到成本更平的南亚,對比美國的貨物更俱吸引力,美國的貨物更失去競争力,美國并未得到任何好處,美國的目的不在於經濟,只在於選票,及世界一哥地位,不想任何人爬頭。
美國奧巴馬近來不斷找中國麻煩,在南海挑起東盟及日本圍堵中國,并迫人民幣升值,聯環組合拳,打到中國難於招架。如果中國真的將人民幣一次過升值10%20%真正受害者是誰?一定是亚洲諸國,日.韓.越.印尼.印度.南洋新加波.泰國等貨幣必然急升,美國通脹急升要加息,然後資產泡沫爆破,引發全球金融災難,正如美國朝野界講到出口,迫人民幣升值大家冇好處,但眼見中國,金融海嘯占盡好處,叫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當冇到,甯願魚死網破,都迫人民幣升值,攬住一齊死,中國近年的成就,有所作為,對全球加緊宣傅中國文化講播,并建孔教,哧怕美國,及世界,因此美國絕地反擊。然而亚洲諸國無一出言反對人民幣升值,又是美國的手法老到,挑起南海主權紛争,拉攏東盟o
我認為,與美國鬥下和下,在不失原則下,保護知識產要做,人民幣升值一年不過5%也升下,要同美國溝通,早知他們甚麼時候選舉,提早與他們疎通,不要等到要對方迫時下不了台,也不要和美國争一哥,他不迫到埋身,最好不要打起來,只要迫到埋身才出手,(如美國南海美日韓聯盟軍演,在門口挑戰,應必以牙還牙,這是主權原則問題)和平互利最重要,同時要建立大量外交人材,有張儀,蘓秦合緃聯橫之術遊說外交,搜集大量資料以資遊說之用,東盟巳中了美國的毒,要與東盟搞好自由貿易并不易,我們可以出手打撃那些反華國家,當然不是用槍炮去打,而是用經濟牌打,中國手持大量經濟好牌,如日本,越南反骨仔嚚張,足可用經濟牌打到他服,美國能用冲縄注軍搞到鳩山下台,我們也可用經濟搞到菅值人下台。
東盟那個友善的就與他簽自由貿易,不友善的就不簽,要靈活走位,不要單看東盟,要放眼全球,有時你吊起來賣,我可找第二個國家和地方、東家不做做西家,開劈新市場。美國東進重返亚洲,敵進我退,那我們遠交近攻,守住南海,我們然後就西進,古代有西路絲綢之路經商貿易,我們可以重啓絲綢之路.從西面打通俄羅斯.東歐西歐國家,與歐洲做貿易.到時東盟他們死死氣來找你了,所以做事不宜受制於人。

我們來看看張儀,蘓秦合緃聯橫之術的精彩片段如下…

 

蘇秦游說秦王,十次上書,然而他的
主張始終未被採納。他身穿的黑貂皮
裘已經磨破,帶來的百斤黃金也用
完了。錢物蕩盡,只得離秦歸家,打
著綁腿,趿著草鞋,背負著書袋,形
貌枯瘦,面色黯黑,那樣子頗有羞愧
的神色。回到家裏,妻子不下織機來
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充飢,父母不
跟他說話。蘇秦唉聲長歎說:「妻子
不把我當作夫君,嫂子不把我當作小
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看待。這些都
是秦國的罪過啊!」於是他連夜取出
書來,一共排列了幾十個書箱,尋得
了姜太公的專講謀略的兵書陰符,閉
門不出而日夜誦習,精讀熟記,深研
探微。每當讀書倦乏要打瞌睡時,就
拿起錐子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以至鮮
血流到腳背上,他自我激勵說:「世
上那有游說國君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
錦繡,並取得高官尊位的呢!」這樣
過了整整一年,他研治兵法已成功,
又說:「這下一定可用它來說動當代
的國君了。」
於是他就翻越燕烏集闕,在高敞深嚴
如同華屋山的王宮中拜見並游說趙王
,他談得激動,連連擊掌,趙王聽了
十分高興,就封他為武安君,並授給
他宰相的大印,又賜下四馬重型兵車
一百輛,錦繡一千段,圓形中孔的玉
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用來隨從在
他之後,出使締結六國合縱,破散連
橫,用這一方略來抑強大的秦國。因
此蘇秦在趙為相其間,秦國不敢東出
函谷關。
在那個時期,天下這麼大、萬民這麼
多、王侯這麼威嚴、謀臣這麼有謀略
,卻一切都視蘇秦的決策為轉移。他
不費一斗糧食,不煩使一個步卒,不
使一名車士接戰,未曾拉斷一根弓弦
,沒有折損一枝羽箭,就使得諸侯相
互親睦,比兄弟還要好。啊,有賢人
在,天下就能平服,一人被任用,天
下人都會信服,所以說:「一切取決
於政策措施,而不取決於勇武,取決
於朝廷之中的文略,而不取決於四疆
之外的武功。」當蘇秦顯赫之時,萬
鎰萬金任他調用,車騎相連,前呼後
擁,光華閃耀,照亮了大道;殽山以
東的各國如風相從而敬服,使得趙國
的地位大大提高。
說到那蘇秦,原不過是個居住僻巷,
掘地為門,桑木作門板,屈木作戶軸
的窮士罷了。但他乘車馭馬,遍遊天
下,在朝廷游說各諸侯王,使左右的
大臣啞口無言,天下沒有一個人能和
他抗衡。他將要游說楚王時,路過東
周洛陽故鄉,父母聽說此事,刷洗房
屋,掃除道路,奏樂設宴,遠出城郊
三十里迎接他;妻子(戰戰競競)不
敢正眼看他,恭恭敬敬地側耳聽他說
話,嫂子手足著地像蛇那樣爬行到他
面前,連拜四拜,自己跪在地上向他
道歉。蘇秦說:「嫂嫂為甚麼先前那
樣倨傲,後來又這樣卑恭啊!」嫂子
回答:「因為小叔官位尊顯而又有錢
財。」蘇秦感歎:「唉,無財無勢,
連父母也不把你當兒子看待;有財有
勢,內外親戚都見你又敬又怕。人活
在世上,權勢地位金錢富貴難道是可
以忽視的嗎?」

張儀出身豪門,但到了張儀這一輩,也已窮困潦倒。所以,張儀作為遊說四方的策士,要從貧賤的下層士人,變成豪貴的上層政要,並不容易,張儀奔波列國,曆盡艱辛,有一個例子,最能說明張儀初期遊說時的狼狽相。據《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張儀遊說楚國時,正遇楚威王在賞賜他的朝中重臣昭陽,楚威王念昭陽功勳卓著,將珍貴的“和氏壁”獎賞給他,昭陽感謝楚威王恩情,大宴賓客,張儀也被邀請參加宴會,賓客同樂,歡杯暢飲,但宴會散了後,珍貴的“和氏壁”不見了。昭陽的門客認為,張儀窮酸貧困,一定是他偷了。昭陽也認為張儀的行為可疑,令人把張儀抓起來,鞭打了數百下,張儀當然不承認,最後只好放他回家。張儀的妻子見了張儀說“相公你如果不讀書遊說,怎麼會受此淩辱?”張儀問他妻子:“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他妻子說:“舌還在。”張儀說:“這就夠了。”張儀堅信,舌頭還在就能夠成功。
    當然,自信是一回事,實際的行動又是另一回事,張儀四方遊說而毫無結果,只好求見他的老同學蘇秦,希望能幫他暫時謀一個職位,他的師兄弟為了歷練這位老同學,故意冷落他。張儀到蘇秦的相府再三求見,蘇秦藉口政務繁忙,不予接見。後來終於接見了他,張儀卻在相府正堂大宴賓客,讓張儀孤零零地在一旁吃著粗茶淡飯,張儀被氣得夠嗆,罵這位師兄弟無情無義,憤憤地走出相府。當張儀無路可走時,蘇秦卻背地裏交待他的手下,扮成張儀同路的夥伴,拿銀兩資助張儀,並陪同他去秦國,提示張儀遊說秦王。當張儀再三感謝這位樂於助人的夥伴時,夥伴告訴他,這一切都是相爺蘇秦交代他做的,張儀恍然大悟,感覺自己的縱橫策術不如蘇秦。有人認為,蘇秦讓張儀去輔助秦王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盤,蘇秦倡導合縱,初挂六國相印,怕秦國立即來強攻,有一個熟悉的老同學在輔助秦王,而且蘇秦還幫過這位老同學,比較容易勸說秦國暫緩進攻;也有人認為,蘇秦深諳兔死狗烹、獵死弓藏的道理,如果秦國不連橫,可能比較弱勢,六國的君王如果沒有強秦作對手,蘇秦自己可能也保不了相位,所以,他推薦張儀輔助秦王,加強連橫的勢力,既幫助老同學,又利用張儀鞏固自己的地位,一箭雙雕。
    張儀也有比蘇秦幸運的方面,當張儀進入秦國時,秦國實現連橫戰略的時機已經成熟,當年蘇秦沒有被秦惠文王所用,這次張儀卻成功地說服秦王採納連橫的方略,初期,他被秦王命為客卿,參謀秦王的軍政大事,後來取代秦國的重臣公孫衍,當上了掌握秦國最高軍政大權的“大良造”,再後來,秦國改制,張儀被秦王任命為秦國第一任相國,他成功地勸說秦王採納連橫的戰略。《秦策一·張儀說秦王》詳細地記載了張儀勸說秦王的雄辯謀略,張儀的說辭可以說是策士縱橫遊說的另一經典,時至今日,其絕妙的遊說方式仍讓人回味無窮。
    張儀首先表明瞭策士的真誠和危險,既願意承擔出謀劃策所招徠的風險,又巧妙地表明對秦王的忠心,簡直讓秦王沒有理由拒絕:
    “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見《戰國策》之《秦策二·張儀說秦王》,以下對引文的轉述亦參考此章。)
    緊接著,張儀直接指出當時列國的基本情勢:北方的燕國和南方的魏國正在連結荊楚,鞏固同齊國的聯盟,並收羅殘余的南韓勢力,形成合縱的聯合陣線,西向對抗秦國,想給秦國帶來麻煩。對此,蘇秦私下裏認為這是很可笑的,因為,在他看來,天下亡國有三種情況,而這為有人出來收拾殘局創造機會,當時的局勢正是如此。他借用俗語說:“以管理混亂的國家去攻打管理很有秩序的國家,必然遭到敗亡;以邪惡之國去攻打正義之國,必遭敗亡;以背逆天道之國去攻打順應天道之國,必遭敗亡。”
    其實,張儀這是在給秦王講道理,並暗喻秦國順天道而屬正義,而諸侯各國逆天道而非正義,很有分寸地吹捧秦國,他繼續分析說:
    “如今諸侯各國,藏財積貨的府庫不盈實,囤積米糧的倉庫也很空虛,儘管徵召千軍萬馬,白刃在前,利斧在後,仍然逃的逃,跑的跑,不敢死戰到底。當然,怪罪百姓士兵不敢死戰是錯的,其實是統治者無能,獎賞不兌現,處罰不執行,賞罰不明,所以士兵不願為國死戰。”
    相反,在張儀看來,秦國具有很多的有利條件,他樣樣列舉,秦王聽了自然是既自豪又高興:
    “秦國號令明確,賞罰分明,有功無功按實際情形賞罰,每個人從離開父母懷抱開始,就沒遇到敵寇,一聽到作戰命令就跺腳露胸,迎著刀槍,赴湯蹈火,勇往直前,視死如歸。一個人如果敢於戰死,就可以以一當百,千人的部隊,可以戰勝萬人,萬人可以取勝天下。現在秦國的地形,載長補短有方圓數千里;雄師百萬,揚名天下。其號令賞罰,其有利地形,是各諸侯國望塵莫及的,以此有利條件與諸侯國稱雄,秦國必能稱霸天下。按理,只要秦國出戰,必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定能開拓疆土數千里。而如今秦國軍隊疲憊,民眾窮困,積蓄用光,田園荒廢,倉庫空虛,四鄰諸侯不肯臣服,無法建立伯主的功名,這並沒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秦國的謀臣不能盡忠的緣故。”
    張儀巧妙地為秦王描述了秦國管理和地理兩方面的優勢,描述了秦國的應然理想,攪動秦王稱霸的野心,但又指出了與理想狀況差距巨大的嚴酷現實,指明是謀臣不忠的原因,機智地暗示秦國缺少的是有能力的謀臣,實際上是鼓動秦王重用他張儀自己。這還不夠,張儀又用典型的歷史事件進一步予以說明,首先是齊國的例子:
    “昔日齊國在南面擊破了楚國,在東南擊破了宋國,在西南鎮服了秦國,在北面擊敗了燕國,其間又指使韓、魏兩國的國君出兵討伐楚國和秦國,土地遼闊,兵力強盛,戰必勝,攻必克,詔令天下,役使諸侯,那清清的濟水,混濁的黃河,足以作為軍事的障礙,那長城的鉅坊,足以作為關塞。齊國是五戰五勝的強國,只是打了一次敗仗,便不復存在了。所以由此看來,戰爭是關係到萬乘大國生死存亡的關鍵。”
    其次是秦國自己的例子:
  “‘斬草要除根,不留下余禍,災禍才不會存在。’先前,秦國與楚人開戰,大破楚國,襲取了它的郢都,佔領了洞庭湖、五都、江南等地,迫使楚王向東逃亡,藏身在陳地。在那時,秦只要繼續向楚進軍,那麼就可以全部佔領楚國了。只要佔領楚國,民眾的需求就可以滿足,土地物產的利益也足可以滿足需要。東面可以削弱齊國和燕國,中部可以淩駕於韓、趙、魏三國之上。如果能實現這一行動,那麼伯王霸業的名聲就可以造就,四鄰諸侯也必定前來朝服稱臣。但秦國的謀臣不肯這樣做,反而引兵退卻,與楚人講和。現在楚國人得到了喘息休整的機會,重新聚集逃散的民眾,立起社稷之主,設置宗廟,使他們得以率領天下諸侯從西面來與秦國為敵,秦國失去了一次稱霸天下的機會。”
    無能的謀臣使秦國失去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張儀繼續分析說:
    “天下諸侯早有聯合的意向,並已駐軍在華陽城下,所幸大王用詐計擊潰他們,進兵到魏都大梁城外,只要圍困它幾十天,大梁城就佔取了。如果佔取了大梁城,那麼魏國就可以全部佔領了。佔領魏國之後,楚、趙聯盟就被拆散了。楚、趙聯聯盟一散,趙國的處境就危險了。只要趙國處於危境,楚國就孤立無援。這樣,東面就可以削弱齊、燕,中間可以抑制韓、趙、魏三國,如果這樣,此一舉霸主之名早就成功了,四鄰諸侯也就前來朝賀了。可是謀臣們還是不肯這樣做,領著兵士又退卻了,與魏國講了和,使魏國得以喘息休整的機會,聚集逃散的民眾,重新立起社稷之主,設置宗廟,這是第二次失掉建立霸業的機會。前不久穰侯擔任相國,治理秦國,他用一國的軍隊,卻想建立兩國才能完成的功業。因此士兵在國外終身日曬雨淋,民眾在國內疲憊不堪,霸主的名聲終究未能完成,這已經是第三次失掉稱霸天下的機會了。”
    張儀一環扣一環,進一步分析了各國的關係,並敏銳指明列國防線中,秦國首先可以突破的關鍵點:
    “趙國是處在燕、齊、韓、魏中間的國家,各國人民雜居在那裏。那裏的人輕浮難以駕馭,趙國的號令沒有固定的規律,賞罰也不守信用,地形不便防守,上面又不能發揮民眾的全部力量。這一切本來就已經顯露出亡國的趨勢,而統治者又不去體恤民間疾苦,卻徵召眾多的兵士,進駐長平戰場,用以爭奪南韓的上黨。大王可以用詐計攻破趙國,進而攻克武安。在這個時候,趙國君臣上下不能同心同德,卿大夫和士民又互不信任,這樣邯鄲就無法固守。如果秦軍攻陷邯鄲,在河間修整軍隊,再率兵西進,攻戰修武,越過羊腸險塞,降服代和上黨。代有三十六縣,上黨有十七縣,不用一兵甲,不勞一民眾,便全歸秦國所有了。代和上黨不經過戰爭可被秦國佔有,東陽和河外不經過戰爭重又成為齊地,中呼池以北不經過戰爭也屬於燕國了。既然這樣,那麼攻陷趙國之後,南韓必須滅亡,南韓滅亡,那麼楚、魏就不能獨立了。楚、魏不能獨立,這一舉動將破壞南韓、損害魏國、挾制楚國,往東又削弱了齊國和燕國,最後掘開白馬渡口淹沒魏國。”
    “此舉可以使三晉滅亡,六國的合縱勢力將徹底垮臺。大王可以輕而易舉地等著接管天下,諸侯各國也會接連不斷地向您降服,霸主之名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可是謀臣們不肯這麼做,反而引兵退卻與趙國講和。以大王的英明,秦兵的強大,霸主的基業,不但至尊的地位不能得到,竟被行將滅亡的趙國所欺騙,這全是謀臣們的笨拙所造成的。再說,趙國該亡卻沒有亡,秦國該稱霸卻沒能稱霸,天下人當然就已經看透了秦國的謀臣,這是一。又徵召全國士兵,去攻打邯鄲,未能攻下來,有的士兵憤怒地丟棄鎧甲,有的士兵嚇得哆嗦直往後退,天下人當然看透了秦國的實力,這是二。軍隊本來在退卻中,集結在李城之下,大王卻再次集合軍隊想奮力征戰,那是根本不可能獲勝的,雙方兵力都疲憊不堪,只好收兵,天下人當然又看透了秦國的國力,這是三。對國內,人家看透了我們的謀臣,在國外,人家看清了我們的兵力。由此看來,我認為天下合縱的力量,豈不是更難對付了。在國內我們的軍隊疲憊不堪,人民貧病交迫,積蓄困乏,田地荒蕪,糧倉空虛;在國外,天下聯合的志向很牢固。希望大王有所考慮才是。”
    張儀結合各國的具體形勢,接二連三地分析了秦國謀臣的無能所帶來的種種失誤,指出秦國因謀臣的失誤已經處於危險的境地,並進一步以歷史上紂王和智伯由強盛到慘敗的嚴酷事實,來告誡秦王:
    “我聽說:‘戰戰兢兢,一天比一天謹慎,若果能正真謹慎得法,就可以佔有天下。’怎麼能知道是這樣呢?從前,紂王貴為天子,率領天下百萬大軍,左邊到達淇水,右邊到達洹水,大軍喝水使得淇水幹竭而洹水不流,紂王以這龐大的軍隊與周武王對抗。但周武王只率領素甲三千人,僅決戰一天,就大敗紂王,活捉了他,佔領其土地,降服了殷國臣民,而天下沒有一個人為紂王傷心。以前智伯率領韓、趙、魏三國大軍,深入晉陽攻打趙襄主,決開晉水河用水淹灌晉陽,攻戰了三年之久,眼看將要攻下晉陽。趙襄主灼龜占卜吉兇,預測雙方的勝敗。於是派大臣張孟談悄悄出城,破壞韓、魏兩國與智伯的盟約,爭取到韓、魏兵眾的支援,聯合進攻智伯的軍隊,活捉了智伯,成就了趙襄主的功業。”
    分析了歷史事件,張儀又重新強調了秦國在當時的優勢,強化秦王稱霸的野心:
    “現在秦國土地,截長補短,方圓也有數千里,大軍數百萬。秦國發號施令,賞罰嚴明,地形優越,諸侯不能與之相比,以此與諸侯抗衡,完全可以兼併諸侯而稱霸天下。”
    最後,張儀向秦王提出了擊破合縱,實施連橫的總戰略方針,並表示連橫戰略如不成功,甘願受斬徇國:
    “臣昧死,望見大王,言所以舉破天下之從,舉趙、亡韓,臣荊、魏,親齊、燕,以求伯王之名,朝四鄰諸侯之道。大王試聽其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親,伯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于國,以主為謀不忠者。”((參看《戰國策》之《秦策二·張儀說秦王》))
    張儀的戰略,對於渴望稱霸的秦王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擊破合縱聯盟,擊敗趙國、南韓,使楚國、魏國臣服,加強與齊國、燕國的密切關係,這樣就霸業可成,功名能就,四鄰諸侯均來朝拜,秦王可成威風凜凜的霸主,何樂而不為?所以,秦王採納了張儀的策略,並任命張儀為秦國的客卿,後來還讓張儀當上了秦國的相國。張儀手中有了秦國的權力,以“連橫”策略對抗他的老同學蘇秦的“合縱”謀略,在戰國軍事政治的舞臺上,演出了縱橫家在辯才與謀略上角逐、較量的精彩一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