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青年排萬難 圓作曲家夢

2014/04/25 12:45:54 網誌分類: 生活
25 Apr
        譜寫不一樣人生

        D大調卡農等膾炙人口的樂曲,是作曲家精心將每顆音符串連而成。年僅二十六歲的伍家駿,中六毅然放棄主流教育,闖進演藝學院大門。其間,主動涉獵戲劇、舞蹈,豐富個人音樂造詣。三年前,更遠赴紐約修讀全球收生僅約十名的作曲碩士課程,其間更在當地作曲比賽奪獎,逐步邁向其全職作曲家之夢,他直言:「作曲,是我生命的全部」。

        自小學習鋼琴的伍家駿,中學時已為合唱團編曲,又擔任管弦樂團首席,「可能累積了經驗,到十五、六歲時,有時未必認同作曲家創作的版本,就萌生自己作曲,或將曲目作另一種演繹的念頭。」自此,他就立志成為全職作曲家。

        中六輟學憑毅力闖演藝

        中六時,他毅然放棄升讀大學,轉而報讀演藝學院,「冇保證一定能入讀,只是賭一舖,靠熱誠打動面試官,我滔滔不絕講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終讓他推開了演藝的大門,當年作曲系只取錄兩名學生。

        修讀兩年作曲系文憑,再修讀三年學士課程,「在演藝讀書,雖然辛苦,但我很享受。」在文憑課程期間,迎來他第一個轉捩點,在一個公開作曲比賽獲獎,那刻證明他不是「玩玩吓」,是「有料」之人。但他總嫌自己音樂知識不夠,此後,他涉獵戲劇、舞蹈等,畢業那年,更與舞蹈學院學生一同上課,又跟業餘劇團合作,「原來舞者、演員看待音樂,與音樂家是不同的。」

        一一年,他獲紐約大學取錄,在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贊助下,前赴當地修讀作曲碩士課程。兩年間,更活躍於紐約藝術界。他獲得一二年紐約大學作曲比賽獎項,並成為紐大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其委約作品《看不到的城市》於紐約市管弦空間音樂廳作首演。

        他於紐約創作的第一首作品《小提琴上的大跳》,則奪得羅伯特.阿瓦隆國際音樂作曲比賽冠軍,更被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蹈員馬塞洛.戈麥斯編成雙人舞作品,於紐約市林肯中心美國洲際大劇院作首演,「這是既盛大又重要的場合,場內有三四千個席位,全部爆滿……聽到觀眾尖叫,我當時真的想喊!」

        紐約深造苦等演出機會

        但碩士畢業後,他卻遇上四個多月低潮,「學生簽證只得一年,我一定要有貢獻,證明自己不是白食,才可繼續留在紐約。」他承受極大心理壓力,曾有三、四星期完全沒有創作靈感,「收埋自己,好沮喪。」但他堅持留在紐約追夢,至去年底,他終迎來久違的演出機會,「最後演出成功,獲得好評,我搵返自己,也不再懷疑自己。」

        今年三月,他獲香港藝術節邀請,參與紀念逝世的本港著名詩人也斯的音樂會,他更因着也斯的詩作《中午在鰂魚涌》,創作出屬鋼琴獨奏的《間歇性的神經跳動》,「也斯的詩作亦可激發音樂家,創作出全新的音樂。」

        「作曲是生命全部。」他坦言,對文字冷感,但能藉音樂與世界溝通,分享對生活、生命的想法。他未來將與劇團、舞蹈團合作,期望十年內可創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歌劇。

        記者:李凱倫攝影:鍾林枝(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伍家駿而言,音樂就是生命的全部。
■對伍家駿而言,音樂就是生命的全部。
■伍家駿於紐約工作室。
■伍家駿於紐約工作室。
■伍家駿為一三年紐約大學畢業演奏會作最後綵排。
■伍家駿為一三年紐約大學畢業演奏會作最後綵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