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長時間打機易得肌腱炎 低頭族「篤 」出禍

2014/05/10 08:41:16 網誌分類: 生活
10 May
        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等,令不少人淪為低頭族,乘車、逛街都機不離手,久而久之,不自覺就染上「電子病」。西班牙有孕婦連續六小時使用WhatsApp導致兩腕痛楚,成為全球首宗「WhatsApp肌腱炎」病例。有骨科醫生指,隨着科技普及,「電子病」有年輕化趨勢,佔了患者的三成,最年輕求診者僅十二歲,使用電子產品長逾十二小時,提醒市民要節制使用時間,以及做適量的拉筋及健肌運動。

        「電子病」是指患者長期使用電子器材,而出現的相關疾病,當中涉及多個身體部位,包括頸肩、手肘、手腕、拇指等。大眾熟悉的病症如網球肘、彈弓手、腕管炎等,均屬「電子病」。

        早前,西班牙一名三十四歲孕婦,聖誕節連續六小時回覆WhatsApp留言後,翌日感到兩腕疼痛;其主診醫生認為,她因長時間使用WhatsApp,導致出現痛楚,着她服食止痛藥及停用手機。

        骨科專科醫生陳志健指,該婦人患上急性筋肌炎,由於患者密集地使用手機,「拇指不斷郁動,雖然力度不大,但頻度(frequency)高,令到筋肌不斷收縮、摩擦,引發急性發炎。」慢性筋肌炎則是長久積累而成,筋肌結構出現變化,筋膜變厚,較難徹底解決。

        常「用腦」半日12歲女手指炎

        陳表示,因「電子病」前來求診的病人中,七成為中年患者,三成是年輕患者,又指舊時患者多從事文職工作,「現時範圍擴闊咗……唔止呢類職業會患病,連學生都有,佢哋成日打機,最細十幾歲已出現病癥,好彩佢哋復元能力快,未有咁快患病,但整體上有年輕化趨勢。」

        陳指,曾有一名十二歲女童,因右手手腕痛楚前來求診,「寫字時佢會覺得痛。一開始,家人以為她扭計,但發現郁佢手指都痛,所以帶佢睇醫生。檢查後,發現佢手指出現發炎,相信係拉到條筋。」仔細追問下,陳發現女童學校採用平板電腦教學,她平日亦利用電腦做功課、找資料,使用電腦的時間頗長。女童空餘時間則會玩手機、iPad等,使用電子產品最長逾十二小時,「雙手根本沒有太多時間休息。」最後,經過藥物及物理治療,女童花了兩個多星期才康復。

        坊間對「電子病」存有謬誤,陳指,最常見的是市民選擇不理,「(市民)恃住後生,一定會好番……但你愈唔理會,呢個問題就會繼續,除非你徹底改變習慣,否則會不斷復發,頻率甚至愈來愈密,病情愈來愈嚴重。」

        「『電子病』同習慣、工作有關係,現代人好難避免。」雖然如此,他鼓勵市民可多做拉筋及健肌運動,如緩步跑、游泳、踏單車等,「強化肌肉,令肌肉耐力增加。」他又提醒,市民要改變生活習慣,節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每十五至三十分鐘,就休息約十分鐘。

        記者李凱倫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或對健康構成影響。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或對健康構成影響。
■骨科專科醫生陳志健鼓勵市民,可多做拉筋及健肌運動。
■骨科專科醫生陳志健鼓勵市民,可多做拉筋及健肌運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