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個人遊不能硬削

2014/06/06 08:43:51 網誌分類: 經濟
06 Jun
        自從特區政府拋出「削減兩成個人遊」話題後,即時引起社會強烈反應,認為將會對旅遊、飲食、零售和酒店等行業造成嚴重衝擊。

        適逢今年是開放個人遊十周年,回顧當中的變化,饒有意義。十年前,香港慘遭「沙士」侵襲,變成疫埠,百業蕭條。為挽救香港經濟,中央政府應港方要求,答允開放「個人遊」,最初只對東莞、江門、佛山和中山四個城市開放,後來才逐漸擴展到現時的四十九個城市。這項政策可說是為香港的經濟打了一支特效強心針,因為「個人遊」不僅帶旺旅遊業,連帶相關的餐飲、零售、酒店和交通運輸都受惠,使香港整個市場迅速恢復元氣。

        不過,當年掌管中國旅遊事務的中國副總理吳儀,曾經提出忠告說:開放「個人遊」很容易,收就很困難了,而且香港要考慮承受力能否負荷得來?這就說明,中央政府當初答允開放「個人遊」時,其實已有提醒香港特區政府,要注意承載能力,畢竟內地人口龐大,有些政策「易放難收」,後果一定要考慮清楚。

        吳儀早預警「易放難收」

        「個人遊是○三年下半年開始落實,半年間吸引了六十六萬人次來港,翌年已升至二百五十萬人次,之後每年均大幅上升,至去年升至二千七百三十萬人次,接近香港人口的四倍。

        「個人遊」對香港的經濟貢獻不容抹煞,但來得太多,影響了部份港人生活,摩擦便開始出現。吳儀當年的擔心,今天應驗了。

        本港零售業近月來生意節節後退,筆者認為「個人遊」不能硬削,因對香港經濟會造成很大損害,最重要是做好分流擴容工作。

        工商界曾一再向當局提出不少建議,包括為工廈活化提供寬鬆環境,有利增加酒店房間和商業設施;興建一條由啟德郵輪碼頭到西九的海濱長廊,並沿途打造一條媲美廣東道和銅鑼灣的黃金地段;還有,按地區特性發展不同的專業批發市場,例如在天水圍發展嬰童用品中心,把長沙灣變身為港版「東大門」,紅磡作為珠寶城,觀塘成為禮品天地等。可惜這些具體而又可行的建議,政府一直置若罔聞。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