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播送港式文化 小書商 闖出一片天

2014/07/17 08:41:37 網誌分類: 生活
17 Jul
        一年一度的書展昨日開鑼,大書商的宣傳鋪天蓋地,一眾小出版商正默默耕耘為參展打拼。主打兒童書的「家庭基建」與出版網絡小說一鳴驚人的「有種文化」,異口同聲地說難打入書店,想有斬獲唯有靠書展,以有限資源與大書商在市場分一杯羹,賣書賣誠意,期望以本土特色殺出新血路。記者麥凱淇

        今時今日出版業前路愈見艱難,發行商有的結業,有的合併,發行費用增加;作為直銷的書展,攤位收費今年亦加價一至兩成,小出版社參展不容易。「大書商會佔據大門口的有利位置,且有資源投放在攤位設計上吸客,它們似超市,又大又一應俱全;小出版社的攤位細,似士多,要靠特色去吸引人流。」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Ivan)說。

        第三年參展的有種文化,因出版《一路向西》及《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兩本網絡小說,去年書展營業額達一百萬元,但Ivan說參展成本佔八成,賺得不多,已改變參展心態,「成本要幾十萬,再加上要籌備兩至三個月,書展的毛利不高,一本書的收入只有書價的六、七折,參展賺到固然好,更重要可與幾十萬人流接觸。」

        有種文化一直走本土路線,今年再以網絡漫畫「別別豬」,畫出港人集體回憶,期望突圍而出,「小出版社難走出本港市場,就做本土,今年希望帶出港人有共鳴的回憶、社會今昔變化。港人習慣即食,但出版社要有抱負,用好的內容,令多點年輕人看書。」

        倡反璞歸真做好本業

        另一邊廂,小出版社家庭基建在兒童館參展逾十年,出版經理朱綽婷(Yvonne)表示,現今書本以外的周邊商品大行其道,但她卻主張反璞歸真,做好本業,「今年幾乎已沒有單一攤位,出版社最少都有兩個攤位。書展的氣氛已不只看書,而是一站式的的服務,有文具、補充、書包等博覽。作為出版商,正業始終是出版。出版不是簡單的買賣,而是傳承文化,出版的書帶出甚麼訊息才是重要。」

        近年愈來愈多兩岸三地的童書打入本港市場,但港爸媽想孩子贏在起跑線,可惜港孩閱讀胃口窄,成為兒童書的致命傷,「其實市場有眾多兒童書競爭才是好事,但香港閱讀氣氛『偏食』……有家長覺得小朋友養成閱讀習慣,作文拿高分,其實閱讀歸閱讀,學中文歸學中文,是兩件事。」Yvonne說,面對內地及台灣的競爭,港產兒童書應紮根本土,保持文化獨特性,才能闖出一片天空。

        
■(左)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與網絡漫畫「別別豬」作者Joeie走本土路線,帶動閱讀熱潮。
■(左)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與網絡漫畫「別別豬」作者Joeie走本土路線,帶動閱讀熱潮。
■家庭基建出版經理朱綽婷坦言,小出版社資源有限,專心在書籍質素上吸客。
■家庭基建出版經理朱綽婷坦言,小出版社資源有限,專心在書籍質素上吸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