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香港房屋「公私分明」

2014/10/03 08:47:10 網誌分類: 經濟
03 Oct
        房屋問題一直是市民大眾最切身關注的,亦是這屆特區政府需要面對的挑戰。

        目前,公屋輪候數字已升至二十五萬宗的新高,當中「非長者單身人士」達十三萬宗,增幅最大;另方面,中大不久前一項調研顯示,香港樓價之高,以入息中位數計算,一般家庭平均要十四年「不吃不用」,才能夠買到市區一個四百平方呎單位。

        上述現象,正反映出香港房屋是「公私分明」的特性。所謂「公私分明」,是指香港房屋主要分為兩大部份,一是政府為照顧低收入家庭而提供的公營房屋,二是私人樓宇。

        據統計,全港目前人口約七百二十三萬,其中約三成住在公屋,約一成半住在居屋,其餘約五成半住在私樓;私樓的住戶之中,住在自置物業的佔約七成,其餘三成為租戶。

        換言之,香港超過半數家庭擁有自置物業(包括私樓和居屋),當中有些不止擁有一個物業,可作為收租用途。

        要有效解決房屋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先說公屋,新增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當中,不少是擁有大專學歷的年輕人,主要原因是買不起私樓,租樓負擔又重,於是便設法令自己「合乎資格」申請公屋。

        但數字顯示,每年編配予單身人士的公屋單位約只有二千個,且要優先編配給單身長者,結果令年輕人的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不滿情緒亦不斷累積,容易成為社會隱患。

        因此,新建公屋應盡量提供類似酒店式房間的小型單位,讓年輕人早日有安居之所,然後全情投入工作,憑自己努力來改善生活和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

        私樓方面,香港樓價高企是不爭的事實,但置業除了可自住之外,由於本港沒有增值稅和遺產稅,令物業更具有保值及增值作用,成為了大部份港人作為畢生儲蓄和終極投資的選擇,所以高樓價有其特殊因素。

        雖然不少「未上車」的人對香港樓價產生「畏高症」,但更多「已上車」的人有「畏低症」。

        試想:香港「高樓價」如變成「低樓價」,全港過半數的家庭眼看着自己的資產「大縮水」,很多「摸頂」業主頓變「負資產」一族,那時香港社會的氣氛會變成怎樣?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