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學生攻防戰

2014/10/09 10:06:49 網誌分類: 政治
09 Oct

政府與學生攻防戰
佔中是軟戰爭,是利用民意向政府迫宮,政府輸了一仗,然而兵戰凶危,瞬息萬變,當政府冷静下來,調整戰術,再利用拖延政術,市民現實,民意隨時逆轉,勢必將佔中拖夸,打仗是憑著一股勇氣,第一通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最旺盛,第二通鼓響,士氣就會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目前佔中是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加上群衆運動的缺陷空群而出,互不從屬,互不恊調,ー盤散沙,爭權奪利,争話事權,拉宗派,互相指責,互相猜疑,内訌。
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效果不言自知。目前談判,學聯學民的目的是,知道政府ー定不會讓歩,想利用週五談判,如果政府不讓歩,再次號招市民上街,利週六日圍攻政府。或者堅持到底,任由政府清場撈彩。能不能成功呢?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能夠百戰百勝,還不算是最高明的將帥;只有不戰而使敵人屈服,那才稱得上是高明中之最高明者。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謀攻》,以下同上)孫子強調: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勝敵——以智取勝。其次是外交仗,再次是用武力戰勝敵人。最下之策乃是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因為,為了攻城,要製造戰車,準備器械,這必須好幾個月才能完成。壘築用以攻城的土山,又要幾個月。結果鬧得將帥焦躁憤怒,兵民疲憊不堪;還要強使士兵象螞蟻似的去爬梯攻城,造成士兵傷亡慘重。這就是攻城的災害。
學聯學民現在是攻城,是下策。

成語故事:一鼓作氣
【明慧學校】據《左傳.莊公十年》載,春秋時,齊國的軍隊違背了盟約,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曹劌(ㄍㄨㄟˋ)共乘一輛兵車,與齊國的軍隊交戰於長勺。魯莊公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阻止說:「不可以。」等到齊軍敲過了三通鼓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魯軍戰鼓一響,激起了士兵們高昂的士氣,大家勇往直前,銳不可當,結果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這時魯莊公想乘勝追擊,卻又被曹劌阻止說:「還不可以!」接著就下車仔細觀察地面上齊軍兵車留下的軌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於是魯軍乘勝前進,追趕落敗的齊軍,把齊軍趕出了魯國,獲得最後的勝利。魯莊公就詢問曹劌這麼做的原因何在?曹劌說:「打仗是憑著一股勇氣,第一通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最旺盛,第二通鼓響,士氣就會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這次和齊軍作戰,他們擊了第三通鼓,我們才擊第一通鼓,正是敵人的勇氣大減,而我們士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我們才能打敗敵人。然而像齊國這樣的大國,用兵是很難猜測的,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所以下車查看,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旗幟也散亂地倒下時,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被打敗了,才敢放心地乘勝追擊。」後來原文中的「一鼓作氣」,就被用來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勇往直前,才能一舉成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