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中港交流擴闊視野 梁紀昌:體驗國情師生得益

2015/02/12 10:11:17 網誌分類: 生活
12 Feb
        北望神州

        內地發展一日千里,北望神州成大趨勢。《施政報告》鼓勵本地學生到內地交流,親身體驗國情,同時建議逐步推廣中港姊妹學校計劃。不過,有意見質疑交流團會變成「洗腦團」,有校長慨歎港人「過份政治敏感」,認為互相交流對兩地師生均有得着。

        記者:鄧逸明攝影:何君健、盧江球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表示,交流活動不僅有助學生擴闊視野,教師同樣獲益良多,對於坊間有人擔心交流團可能變成「洗腦團」,他認為是「過份政治敏感」,形容想法「可悲」,不應只抱持負面態度。

        梁紀昌分享,有企業家去年全數資助該校二十名小六學生,遠赴西安體驗國情,五日四夜的行程中,學生到當地兩所學校交流,其中一所是重點學校,校園面積龐大,自設標準足球場,更擁有自己的銀樂隊,「學生普遍對當地學校設備優良印象深刻。」梁紀昌指,教師同樣能從中體驗兩地教育模式的差異,「內地學校每班人數眾多,師生互動相對較少,但教師的課節及行政壓力較香港少,雙方均有值得借鏡之處。」透過觀摩內地的教學法,學校或教師從中捨短補長,提升教學質素。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間貧富差距懸殊,設備優良的校園固然讓學生眼界大開,但簡陋破落的環境同樣令學生受益匪淺。位於屯門的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自○九年起與貴州省三都民族中學結為姊妹學校,該校副校長蘇振威表示,學校會定期安排學生到當地考察,但由於貴州位處清貧,加上校舍簡陋,學生深受衝擊,「去年暑假的交流活動中,學生第一次體驗無冷氣、無水的生活」有家長撰文,感謝交流活動讓子女獲益良多,從中體驗「無物質障礙的生活」,部份學生回港後,仍關注貴州學生的生活,主動向學校提議舉辦義賣活動,資助當地貧苦學生,認為學生從交流團中,學會珍惜及分享,對日後成長大有幫助。

        冀政府支援減行政壓力

        交流團能促進中港學術交流,但同時增添學校行政壓力。梁紀昌表示,承辦交流活動前,事前有大量準備工夫,「例如要幫學生買機票、安排食宿及保險,即使外判予旅行社處理,學校亦須自行撰寫標書,額外的行政工作增添人手壓力。」他希望政府能夠額外增撥資源,供學校增聘行政人員,減輕工作量。

        教育局回覆本報查詢,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包括由教育局託辦的交流計劃和個別學校申請資助舉辦的交流計劃,每個計劃安排的交流團數目和每團人數不一,一三至一四年度資助約為四千萬元,但因學生的參與屬自願性質,現階段難以估計未來的增長額。

        教育局又指,自○四年起,香港中小學透過教育局「姊妹學校計劃」,與內地省市的學校(包括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等)締結為四百多對姊妹學校,局方將會稍後制訂試辦計劃細節。

        
■鮮魚行學校去年舉辦西安夏令營,師生在兵馬俑前留影。(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鮮魚行學校去年舉辦西安夏令營,師生在兵馬俑前留影。(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梁紀昌校長希望能夠額外增撥資源,供學校增聘行政人員。
■梁紀昌校長希望能夠額外增撥資源,供學校增聘行政人員。
■蘇振威副校長指,交流令學生有寶貴體驗。
■蘇振威副校長指,交流令學生有寶貴體驗。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