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港有條件成國際食材中心

2015/03/10 09:14:34 網誌分類: 經濟
10 Mar
        財爺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兩個構思:設立「露天食肆」和引進「美食車」,立即引起社會廣泛反響,可見「民以食為天」,所言不假。筆者由此想到,香港向有「美食天堂」之譽,特區政府既然有此設想,思維不妨再開放些,因利成便,將香港發展為國際食材貿易中心,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要成為國際食材貿易中心,香港其實很有條件:第一,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貨物進出自由,沒有保護主義,世界各國對於農產品和各種食物進口都設立了嚴格的保護制度,限制入口,唯獨香港全方位開放,所以全世界的農產品和最好的食材、香料、山珍海味、名貴藥材都可以集中到香港;第二,香港沒有關稅,企業經營的利得稅也是全球最低,加上不設增值稅,有利世界各國的食材商在此公平競爭;第三,香港有非常嚴格和科學化的食品安全檢查制度,也有嚴格的商品說明條例制度,防止假冒偽劣的食品卓有成效,令消費者放心;第四,香港一年接待的旅客逾6000萬人次,單是內地客已超過4700萬人次,不愁客源。

        至於選址方面,上環海味街和南北行一帶,應是理想之地。因早在一百多年前,香港已經將大量的中國食材集中起來,載運到世界各地;同時,香港也很早便把東南亞一帶的土特產收集起來,運輸到內地各個城市。

        可以上環作試點

        當時,港島西營盤的三角碼頭是主要的上落貨地點,故慢慢令上環形成中外著名海味及中藥材的集散地,只要加以規劃、統籌及引導,注入多元化概念,不僅經營傳統的南北行及海味業務,還可設立一些展銷場地,展示全世界的各種肉類食品、海鮮食品、奶類食品、各類飲品和酒類產品等,吸引世界各國的食品供應商和貿易商在此設點設站,相信變身為國際食材貿易中心,必然事半功倍。

        政府剛提出開設「露天食肆」和引進「美食車」,更可以上環作為試點,每逢周末和星期日,把南北行一帶的街道改為行人專區,由區議會或者商會輪流舉辦露天美食展覽,推薦香港傳統美食和世界各國的美食飲品,既可讓本地居民懷念一些因租金急劇上升而或會失傳的傳統食物,也可讓世界各地遊客體驗一下香港「美食之都」的名不虛傳。現時地鐵港島線已伸延至西區,為這類活動提供了便利的經營環境。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