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國際油戰中國得益

2016/02/02 10:12:02 網誌分類: 經濟
02 Feb
        近兩年來,國際石油價格跌得驚人,繼前年下挫45%,去年再跌30%,今年迄今未有起色,現時紐約期油每桶徘徊於30美元左右,比高鋒時便宜了逾百美元。油價如此大幅下滑,但金融界預期還會繼續走低,甚至有的認為,下降至20美元也不足為奇。

        造成油價插水式下跌,有分析指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海洋石油開發和頁岩油氣開採技術的突破,美國能源供應能力提升,石油輸入轉為輸出;其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進入持續低增長期,原油需求遭遇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這種情況,扭轉了石油供應原本的平衡,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但筆者認為最主要,是與地緣政治博弈有關。烏克蘭危機和美俄戰略利益的矛盾,令美國有意放開原油出口,目的是要打擊俄羅斯經濟;至於石油出口國組織為了保持市場上的競爭力和主導權,堅決不減產,甚至取消每日石油生產限額。現時情況可說是累鬥累,據說沙特原油生產成本僅10美元,而頁岩油成本要50美元,如果繼續耗下去,難說誰能支撐到最後。

        油價狂瀉,確實對全球經濟、地緣政治和能源格局均產生很大衝擊。俄羅斯日子固然不好過,連沙特阿拉伯今年也要大削社會福利,嚴重情況可見一斑。不過,對於中國來說,反而在這場「石油價格戰」中得益不少,因為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中國有約60%石油依靠進口,油價愈平,愈可節省巨額的外匯支出。

        可節省千億美元支出

        有數得計,中國一年進口原油約3億噸,油價每下跌10美元,可節省約200億美元支出。過去一、兩年,油價從100多美元,下跌到不到30美元,理論上中國一年可減少千億以上美元的支出。另外,對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而言,油價下跌,也為中國加速建設石油戰略儲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時機。由於能源價格的聯動性,石油價賤,連帶煤炭、天然氣價格也下跌,有助降低企業的燃料和運輸成本,減輕經營上的壓力。雖然內地很多煤礦企業在價格下調過程中,出現虧損和倒閉,令到一些能源大省經濟增長降速,但總體而言,卻有利於工廠企業升級轉型,有助內地經濟結構加快改革和調整。

        目前,國際石油供應過剩,但國際之間的政治博弈仍未喘定,各大產油國未能就產量配額達成協議,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復甦乏力,估計油價還會持續偏軟。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輸入石油仍可省下大量成本,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穩定,為應付人民幣匯率戰增添彈藥。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