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睡論解學童自殺

2017/09/08 16:23:12 網誌分類: 時事
08 Sep

新一學年開學前,政府成立的委員會發表新一份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報告,令報章和電台又做了一輪報導與節目深入討論,焦點在「兒童自殺」。

據有關報告,兒童自殺個案在2012至13年間共206宗,其中自殺身亡的小朋友共20名,最年幼只有11歲。報告不諱言近半自殺原因為學業問題。認頭這份報告的政府部門是社署。在社署立場來說,小朋友是「兒童」。

有趣的是,夏仁諺翻查舊新聞,留意到去年冬季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也發表了一個同類報告,數字也是大同小異,結論卻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報告指出近年錄得38宗中小學生自殺個案,其中13%因成績未如理想,按官方套路,上身的教局局長吳克儉例必指出自殺與教育系統無直接關係。雖然教協葉建源大呼教局推卸責任,但夏仁諺不同意,因為用上「無直接關係」五字,也就表示政府心知有很大的「間接關係」。

去年的這份報告,認頭部門是教育局。在教局立場,小朋友叫做「學生」,不只是「兒童」,責任比社署大。

香港學童自殺潮,難聽的說,已令教育局立場顯得十分尷尬。有關事件成在維基百科立了詞條,稱為「2015-2017年香港學生連續自殺事件」,條目內羅列的學生自殺案件多達71宗。由於矛頭不是指着社署,而是教局,社署方的發言人可以大談「兒童應享有生存的權利,並於愛、歡樂及滿足中成長」,但教局的人就沒有這份餘裕了。

夏仁諺身邊當老師的親友很多,家中也有孩子,孩子又有同學,學生平日受到何種壓力,體會甚深。

學校設的功課,對於尖子也是僅僅能做到日日清,對於須要補底的同學,其實只能天天敷衍,如要認真對待,每天只能睡覺不足六小時。這些功課每天造成家人與孩子吵架,又是另一個從來無人問津的故事。夏仁諺經常聽見鄰家老人家跟孫兒吵架,幾乎所有吵架原因都是--功課!建議政府下次做個和諧家庭檢討報告,數數香港典型家庭一周七天有哪天不用吵架,並數一下吵架因素有多少是因為家課,保管那個統計數字更加需要PG家長指引。

夏仁諺嘗試借用社友吳桐山「裝睡的人」理論來解釋兒童生活壓力過高的背後真相。

社友吳桐山論香港房屋問題,認為社會中有太多「裝睡的人」,其實是樓價高企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表面上同情買不起房的同舟人,但其實自己的生活質素有賴於自己既有的高價物業,所以社會共識雖然指向降低樓價,但「裝睡的人」骨子裏並不真心如此希望。這些人會以其他議題或訴求間接地阻止政府壓低樓價的措施,例如「保育」這一種皇牌級無人能敵的訴求。

事實上,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教育界。在教育界有如下兩種「裝睡的人」:

一、學校:為了生存,必須收取更多資優生,鞏固其學校排名,否則遭教局殺校或者扣減預算。為了提升排名,夏仁諺已聽聞好些學校的科主任計劃趁TSA議題退潮而再次增加家課和補習班。

二、教育專家:專家範圍很闊,包括以學生為對象的各種專業,例如教育學者、駐校社工、心理學家、教科書出版社、補習老師、興趣活動老師等等。這些專業人數愈是上升,學生就愈是遭秧,因為他們的生存飯碗指向學生,他們要證明自己的專業有價值,就必須佔用學生的自由時間、睡眠時間和如廁的時間。無論這些專家的專業工作多麼有效果,他們的工作無法不佔用學生時間。如果他們不佔用學生時間,很快就被視為無專業價值而被社會淘汰為失敗者。

因為自己的生存價值在佔用學童的自由時間,所以每當學童出了事,例如自殺,他們不能提出任何減少佔用學童時間的方案,如此即砸自己飯碗。相反,他們會借機提出各種新的收費服務套裝,因為收了錢而繼續佔用學童們更多的時間。

至終,一名小朋友,一天縱有48小時,也不夠分給這許多許多「裝睡的人」來用。

如果真有人想解開這個死結,必須盡快為愈來愈多的教育專家完成其他行業的職業再培訓才行。實在,教育問題連於香港社會不均勻的產業結構,而這種崎型產業結構又與社會過份倚賴地產有關。除了賺孩子的錢,香港人還能賺誰的錢?

夏仁諺常憶記自己中一時唸到中國歷史科的漢代文景之治,詫異於治世竟然出於甚麼都不做的「與民休息」政策。為此,每當我聽見有候任特首話要增加教育撥款,我都期望此人不要選中特首,因為他看不見撥款愈多,孩子愈遭秧的殘酷真相。

*彭彭以學研社夏仁諺筆名發表於商報 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7-09/06/content_1063682.html (2017.9.6),本文為同名文章編輯前之原文。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