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53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09/30 11:32:47 網誌分類: 教育
30 Sep

master曾

 

253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991)普通話說:分文不值(fēn wén bù zhí)

解說:

分文不值是成語。

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漳州保福院從展禪師》:「有人讚嘆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輕毀此事分文不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斗令都唔值

 ( 斗令指舊時貨幣的半形錢,折合銀圓三分六厘。據當時的商業行話,“斗”是“三”的代用語;“令”是“六”的代用語。

相對銀圓大洋,斗令太少了。形容價值十分低廉。)

 

(3992)普通話說:窩火憋氣(wō huǒ biē qì)

解說:

把屈辱或惱怒強壓在心底,不敢或不能發洩。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膽怯,他退到門邊,嘴頭咕嚕著:'滾就滾吧!'扭轉身子,窩火憋氣地邁出門去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氣冇

 ( 白話 町[粵語]d é ng6 是指地方、場所之意)

(白話唞[粵語]teo3 是指透不過氣。形容忙得沒地方休息,又指有氣沒處發洩。)

 

(3993)普通話說:十步九回頭(shí bù jiǔ huí tóu)

解說:

形容戀戀不捨。後用於比喻猶豫不定。

十步九回頭,形容指戀戀不捨,後用於比喻猶豫不定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別》:「他在那裡,謾駡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咬牙唔斷筋

 ( 白話指下不了決心,該斷不斷,猶猶豫豫。)

 

(3994)普通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恰遇頂頭風

(wū lòu piān féng lián yè yǔ, xíng chuán qià yù dǐng tóu fēng)

解說:

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趕上連夜下雨。

船本來就遲到了,但是又趕上逆風航行。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禍不單行」。引申為本來已經夠倒楣的了,但恰巧還有火上澆油的更大的打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行路打倒軘

 ( 白話“倒軘”是倒退、逆行的意思。指倒楣起來,走路都不由自主地往後倒退。)

 

(3995)普通話說:傳小抄(chuán xiǎo chāo)

解說:

舊時用小字抄成供考試作弊用的本子或紙條。

出處相聲《戲劇雜談》:「最怕考試,一考試就得弄‘小抄兒’。」

【傳小抄】

這是一種在考場上常用的作弊工具,也是一種作弊手段,正規的學名為“夾帶”。

考生將自己需記憶的內容抄寫在一張紙上(最初是很小的紙,如今考上比較倡狂了竟有用大紙的。當然也有寫在草稿紙上的。),在考試時趁監考老師不注意,偷偷拿出來狂抄。

實際上,這是一種極不明智的方法,很容易被發現。

如今,有許多學校為了避免此事就規定不準考生用自帶的草稿紙。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通水〔報吋〕

 

(3996)普通話說:摘帽子(zhāi mào zi)

解說:

摘帽是一個政治用語,就是“摘掉右派份子帽子”,主要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包含整個“文革”時期)。

與「」平反不同的是:摘帽表示被摘帽者在摘帽之前是右派分子,並不恢復被摘帽者的名譽,只是說明其今後不再是右派,也沒有道歉的含義。

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當時“摘帽右派”在一般民眾意識裡是又一頂政治帽子,仍然屬於低人一等的賤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洗底

 

(3997)普通話說: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解說:
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隻生活在土山裡的貉。

比喻彼此都是壞傢伙,沒有什麼差別。
出處《漢書·楊惲傳》:「若秦時擔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天下烏鴉一般黑

 

(3998)普通話說:瞎貓逮著死耗子(xiā māo dǎi zhe sǐ hào zi)

解說:

耗子就是老鼠,貓是以耗子為食物的,但是瞎貓由於看不見,無法抓到耗子,一個無法獲得食物來源的貓,遲早會因為沒得吃而被餓死,瞎貓碰上死耗子,意思相當於天上掉餡餅,給了瞎貓免費的食物,表面的意思就是說運氣好,歪打正著。
此外,還有一層意思,瞎貓,比喻沒有能力的人,如果自己說自己瞎貓碰上死耗子,把自己比喻成瞎貓,就有一種自嘲的成分在裡面;

如果別人說你瞎貓碰上死耗子,其中有一層意思就是說你本身沒有能力,走了「狗屎運」,要不是運氣好,結果一定比現在壞的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死雞

 

(3999)普通話說:欲蓋彌彰(yù gài mí zhāng)

解說:

欲蓋彌彰,指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此地無銀三百兩

 

(4000)普通話說:老實巴交(lǎo shí bā jiāo)

解說:

形容人規規矩矩,謹慎小心的樣子。

出處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出處鄒志安《土地》:「他的哥哥那個至今還在當生產隊長的老實巴交的人。

老實巴交的「巴交」是什麼意思?

這是「語氣助詞」。
我沒有在字典中見過「巴交」這個詞,也沒有從網上搜到相關的使用方法。即使有人自稱「巴交」,應該也是從「老實巴交」這個詞中拿出兩個字而已。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巴交」是從「吧唧」演變而來,即「傻了吧唧」的「吧唧」,只是個略帶加強意味的「語氣助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貓捉老鼠狗看門(本分事)

 

(4001)普通話說:七手八腳(qī shǒu bā jiǎo)

解說:
釋義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眾人七手八腳將他扛抬了出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甩頭烏蠅(意指做事沒有條理,拉三丟四

 

(4002)普通話說:貽人口實(yí rén kǒu shí)

解說:
貽人口實指做事或說話不小心,給人家留下了話柄。

貽:遺留;口實:話柄。

出處清·李寶嘉《南亭筆記》卷二:「世續知其隱,言於光緒帝,謂慶寬為醇賢親王賞識之人,父功之,子罪之,未免貽人口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雞腳

專門抓別人的痛腳,或被別人抓到痛腳

 

(4003)普通話說:暴虎馮河(bào hǔ píng hé)

解說:
暴虎:明知與虎鬥要靠器械,卻示其勇而不用。暴,徒手搏鬥。
馮河:明知渡河須藉舟船,卻示其勇而不用。馮,徒步渡河。

【成語故事】

子路不好讀書。孔子勸他,他說:「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來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學習有什麼用!」

孔子說:「把它裝上羽毛和箭鏃,會射得更遠。」子路不聽。

有一次,子路問:「夫子,您如果統帥三軍,希望誰跟您在一起?」孔子說:「喜歡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暴虎馮河)、自以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歡。我要遇事善於冷靜思考、千方百計爭取成功的人。」

後來子路在衛國做了官。西元480年,衛國發生內亂,死了許多人。孔子知道了說:「哎,子路這一次有難了!」

果然,子路一個人奔回京城,堅決要求懲處作亂的人,結果被殺。

【字義解說】

「暴虎馮河」的「馮」是「憑」的假借字;孔子時代無「憑」字;此字是後來所造。

所以此成語的「馮」字的音與義都要讀「憑」,意思是不乘船渡河,以身渡河之意。

所以我用「暴虎憑河」是為了使意思更加清楚,當然原文是「暴虎馮河」沒錯,但我如此用也錯不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爛頭卒(有勇無謀,亂衝亂撞)

 

(4004)普通話說:飛揚跋扈 (fēi yáng bá hù)

解說:

飛揚跋扈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原指舉止放蕩高傲,現在多用於形容驕橫放縱,目中無人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霸道。原指驕橫放肆;不受約束。

出處《北史齊紀上高祖神武帝》:「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唐杜甫《贈李白》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詞語辨認】

飛揚跋扈常誤寫為飛揚拔扈,應注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鼻/高竇(架子大

 

(4005)普通話說:放潑撒豪 (fàng pō sā háo)

解說:
放潑撒豪是成語,意思是耍無賴,仗勢壓人。

出處:克非《春潮急》三十:「決心放潑撒豪的李鬍子,伸手抓下頭上的垮皮帽,在方桌上使勁一摜,衝著孟二鬍子喊:出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發爛渣

 

(4006)普通話說:燈蛾撲火(dé é pū huǒ)

解說:  

燈蛾撲火是成語,比喻自己找死。

出處1《梁書 ·倒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出處2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七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貓舔虎鼻樑(存心不要命;自已找死)

 

(4007)普通話說:馬大哈(mǎ dà hā)

解說:

馬大哈是漢字詞語,是指為人隨意,馬虎,幹事情拖拖拉拉,草率不靠譜;

辦什麼事都丟三落四,馬馬虎虎,而且懶於認真檢討自己,常哈哈一笑了之。因此我們稱此類人為「馬大哈」。

【詞語來源】

 “馬大哈”是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全無所謂,草率辦事之人。

我說它是新詞,是對香港人而言,它是五十年代,由何遲創作,馬三立表演的相聲《買猴》。

相聲名字為《買猴》 ,在20世紀五十年代曾風靡全國。

故事說一位幹部名叫「馬大哈」,以不負責任做事「馬虎」出名。

他寫了個公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馬虎草率,錯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隻」了。

原來,馬大哈的領導們也是官僚主義,看也不看內容便揮筆批准;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盲從作風,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知笑話。

結果,們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去採購猴子;各地雖驚奇天津採購員的離奇“購貨單”,仍到處捉拿猴子交貨;猴子運回之際,群猴出籠大鬧“千貨公司”等。

此相聲曾被批判為“反黨”,但“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頭蝦

 

(4008)普通話說:擦屁股(cā pì gǔ)

解說:

比喻收拾爛攤子

出處1莫應豐《將軍吟》第七章:「一陣風一吹,就是一個新花樣,過幾天又要擦屁股。」

出處2張平《抉擇》:「你自己一屁股屎,還有臉給別人擦屁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手尾

 

(4009)普通話說:火燒火燎(huǒ shāo huǒ liǎo)

解說:
火燒火燎是一句成語;燎:燒。被火燒烤。

比喻心裡非常著急或身上熱得難受。
出處老舍《鼓書藝人》十九:「她遭到了不幸,比個寡婦還不如。往後怎麼辦?想到這裡,她心里火燒火燎,呆呆坐著,急得一身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滾水淥腳

(“淥”原指湖南的淥水,傳入廣東後演變成“在熱水中燙”的意思,後來進一步演變成不同的詞組;

例如“淥親”就是被熱水燙傷的意思;

“淥熟”就是把東西煮熟的意思。

後來,廣東人用“滾水淥腳”形容一個人比較著急、匆忙;

“滾水淥腳”還有另一層意思:形容人做事不夠踏實、比較冒進。)

 

(4010)普通話說:打馬虎眼(dǎ mǎ hu yǎn)

解說:

打馬虎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故意裝糊塗矇騙人。

出處老舍《華實春秋》:「他這是打馬虎眼,麻痹我們大夥兒,假充好人,想混過這一關去!」

【成語典故】

「馬虎」的由來,據說古時候有一個糊塗畫家作畫,他剛畫了一個虎頭,這時來了一位朋友想看他畫馬,畫家順筆一揮在虎頭下畫了個馬身子。朋友問他你這畫的是馬還是虎呢?畫家說:「啊,都差不多,馬馬虎虎吧。」

朋友走後,畫家把這幅畫掛在牆上,他的大兒子問他:「這畫上畫的是什麼?」

畫家說:「是馬。」

他的二兒子來了又問他,他說:「畫的是虎。」

由於,畫家的兩個兒子對馬與虎辨別不清。

有一天,畫家的大兒子遇到一隻老虎,以為是馬,想騎它,結果被老虎吃掉了。

二兒子見到一匹馬,以為是老虎,嚇的驚慌失措,竟用弓箭把馬給射死了。

於是,人們送給這位畫家一個綽號「馬虎先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茅波(唔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