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5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4/17 13:49:25 網誌分類: 教育
17 Apr

master曾

35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5921)普通話說:氣喘籲噓(qì chuǎn xū xū)

解說:

「氣喘籲噓吁」是諺語,形容人大聲喘氣、呼吸急促的樣子。

意思是指人勞累到極點時,忙碌得不能喘口氣的樣子。

籲噓:解:嘆息,唏噓。

籲:粵音:喻

噓:粵音:虛

出處1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當下桂姐踢了兩跑下來,使的塵生眉畔,汗濕腮邊,氣喘籲噓,腰肢困乏。」

出處2沙汀《呼嚎》:「廖二嫂氣喘籲噓,臉色鐵青,奔到他面前來了。」

出處3《醒世恆言.卷30.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李勉向一條板凳上坐下,覺得氣喘籲噓。」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得閒死唔得閒病

形容十分忙碌的意思,死就有時間,生病就沒時間;

不過,唔係話真係去死咁慘,其實,潛台詞的意思是「忙到沒空生病,因為生病了還要花時間去治,死了還一了百了」。

 

5922)普通話說:甘拜下風(gān bài xià fēng)

解說:

甘拜下風是成語,意思是承認自己不如人,向對方表示真心佩服而甘心

居人之下。

出處1《三俠五義.第三九回》:「他若真個為此事而來,劣兄甘拜下風,

從此後不稱御貓,也未為不可。」

出處2·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靜雞雞認低威

意思是衰衰地慣鋪,向對方認錯。

 

5923)普通話說:抬頭不見低頭見(tái tóu bú jiàn dī tóu jiàn)

解說:

「抬頭不見低頭見」是諺語,形容兩人經常見面。

出處1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咱們一個屯子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

平日都是你兄我弟的。」

屯子:解:以種田為主的農村和鄉村。

出處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五章:「往後抬頭不見低頭見,

都是玉器行里的人,我哪兒能把你們掃地出門、斬盡殺絕呢?」

【抬頭不見低頭見】闡述:

這是大陸的一句俏皮話,原意是指「總會在同一個場合中碰面的」!

這裡的「抬頭」,是指一個人在忙的時候,抬著頭幹活,沒時間看其他事情。而「低頭」則指不忙的時候,放下了工作,低頭休息時,就會左顧右看啦!

只是大家講久了,慢慢也引申滿多的意思啦,除了「總會碰面」以外,

也有「事情總會被發覺的」、「事情總要去面對的」、「還是不要太計較吧」等等的意思。

我舉幾個例子,好讓你更明白:

1.  如果有人來到一個新地方,好幾天都看不到他想看的人,你可以跟他說:

2.  「抬頭不見低頭見」,意思是說,請他不要急,遲早總會碰面的 。

2.如果有人老愛在背後,說某人的壞話時,你也可跟他說:「抬頭不見低頭見」,意思是警告他,總有一天會被某人發覺的 。

3.如果有人老是想躲避某人,你也可跟他說:「抬頭不見低頭見」,

意思是勸告他,事情總要去面對的 。

3.  如果有人很受不了某人的言行,你也可跟他說:「抬頭不見低頭見」,

4.  意思是安慰他,還是不要太計較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朝見口晚見面

舊時廣州的普通人家大都住房狹窄,居室逼迫,住不下幾個人,

就在房間內搭建「閣仔」(小閣樓)作起居用。

晚上睡覺還要在廳裡搭床,一早就得拆掉,人們稱此是

朝行(粵音航)晚拆」;

本應是「晚行(粵音航)朝拆」,(口語習慣於顛倒來說)。

「朝」是廣州話的常用詞。

廣州人早上說「朝」、「朝早」(粵音招)」或(朝頭早);

「今朝」是「今天早上」,明天早上說「聽朝」;

「成朝」指「整個早上」,每天早上說「朝朝」; 「朝晚」和「朝頭夜晚」則表示早晨和晚上。

『朝』早在漢代的《爾雅》就有解釋:『朝,早也。』

大家都熟知的李白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詩句裡的『朝』就是早上之意。

其本義今天仍然可以從成語裡反映出來,例如『朝令夕改』、『朝三暮四』。不過,『朝』在普通話裡是不能單說的,而要說成:『朝陽』、『朝日』、

『朝暉』、『朝露』等,這些詞語大多用於書面,一般不在口語中說。

而〔朝〕至今仍是廣州話非常活躍的口語詞。

《羊城晚報》曾以〔朝七晚五12節課,累壞學生哥〕為題報導學生

的學習情況。

由於經常使用,人們的口語中產生了很多生動活潑的熟語。

例如:「朝不保夕」廣州話說「揾朝唔得晚」;

而「急於求成」則是「朝種樹,晚鎅板」

(早上才栽上樹苗,晚上就要能鋸成木板)。

 

5924)普通話說:袖手旁觀(xiù shǒu páng guān)

解說:

「袖手旁觀」是成語,意思是把手籠在袖子裡,在一旁觀看。

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幫助別人。

多指看到別人有困難,不幫助別人。

出處1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

斫:粵音:爵

不善為斫,血指汗顏:解:手指出血,臉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態。

出處2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埋手晨早走

「翹埋雙手」是一個雙臂摺疊,然後向胸前靠攏的動作。

「翹埋雙手」多表示某人處於頗優閒的狀態。

比喻袖手旁觀、冷眼旁觀、作壁上觀、靜觀其變、坐觀成敗、坐視不理、

隔山觀虎鬥、漠不關心、置身事外、見死不救,或在旁邊看熱鬧。

舉例1

阿仔,阿媽咁多家務做,你就「翹埋雙手」(袖手旁觀、漠不關心),你過意得去嗎?

「過意」,是個書面語,指心安;那「過意得去」就是感覺心安。

舉例2

佢兩個而家火併緊,我哋最好就係「翹埋雙手」。

(置身事外、作壁上觀、隔山觀虎鬥)—等睇戲!

 

5925)普通話說:虛應故事(xū yìng gù shì)

解說:

「虛應故事」,是成語,意思是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形容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

出處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

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出處2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回: 「剛打到二十,婦人忽然手指大盜道:你存這個歹意,我本與你不共戴天;今你既肯捨著皮肉,我又何定要尋死?

但剛才所打,都是虛應故事;如果要我回心轉意,必須由我再打二十,

才能消我之氣。」

出處3茅盾《幻滅》十:「各方面的活動都是機械的,幾乎使你疑惑是虛應故事,而聲嘶力竭之態,又隨在暴露,這不是疲倦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側側膊唔多覺

「側側膊」形容一個人行動閃縮側身貼牆而行;

「唔多覺」意思是被人容易忽略,不容易察覺。

揶揄一個人行動閃縮,不想被人發現而容易混水摸魚;

此句多數用以諷刺別人行動閃縮,混水摸魚。

也有用以諷刺別人得過且過,敷衍了事。

 

5926)普通話說:虛有其表(xū yǒu qí biǎo)

解說:

「虛有其表」是成語,形容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卻無實際的內涵;

所以實際上並不好。

虛:空;

表:外表。

出處1唐.鄭處誨《明皇雜錄》:「玄宗常器重蘇頲,夜召蕭嵩草制,嵩既退,上擲其草於地曰:『虛有其表耳。』」後用以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

卻無實際的內涵。

出處2《舊五代史.卷五八.唐書.崔協傳》:「協器宇宏爽,高談虛論,

多不近理,時人以為虛有其表。」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姿勢冇實際

形容人做事,外表看起來好像很有氣勢,但沒本事;

用來比喻平時說什麼都行,到「做嘢」的時候什麼都做不了。

 

5927)普通話說:猜枚(cāi méi)

解說:

「猜枚」是中國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遊戲。

其法是把瓜子、蓮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裡,讓別人猜單雙、數目或顏色,猜中者為勝,不中者罰飲。

出處1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十:「元人姚文奐詩云:曉涼船過柳洲東,

荷花香里偶相逢;剝將蓮子猜拳子,玉手雙開不賭空。猜拳賭空,皆詩料也;即今酒令之猜枚,前後不放空也。」

出處2李廣田《冬景》:「三揖既畢,大家才又回到筵席上繼續行酒猜枚。」

【猜枚】闡述:

中國民間的「酒令」—(猜枚)分類細緻,不同的酒令都有不同的用具和規定,而在現今的酒玩意中,附帶上了方便壓縮的時代特點,「划拳手勢」和

「口頭文字」合併為一個「吆喝」助酒的玩意,在廣州的方言中稱作「猜枚」。

由於大家都在喝酒時「吆喝」和「作手勢」,所以略為顯得粗俗,

但是可為飲酒助興不少,大家也可圖得開心,喝得痛快。

廣東的老百姓也有猜枚之遊戲,不過方式跟以前的不一樣了。

這個猜枚遊戲又叫做「十五二十」,由兩個人一起來,同時伸手,

伸手的時候還要喊一個「零到二十」的數字

(通常是零、五、十、十五、二十其中一個),手伸出來的時候握拳為零,

然後計算伸開的手指數,四隻手所代表的數相加,誰喊的對,誰就贏了,

二人都沒有「喊對」就繼續下去。

我國河南、東北等地也有這樣的「猜枚」方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七八九飲到嘔

酒吧搖骰子(色子)〔七八九〕玩法:

先把兩粒色子放在一個杯子裡,參加者輪流搖「骰盅」,

搖到13456都不用喝酒,搖到7,不用喝酒,

但要往公共杯裡面加酒,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然後到下一個,搖到8就要把公共杯裡的酒喝一半,然後繼續搖,搖到9就要喝完杯裡剩下的酒。

這個遊戲,參加者輪流一人搖一次,可能你只能加酒卻不會受罰喝酒,但也有可能你每次都要一個勁地喝酒,那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這便是「七八九飲到嘔」的來源。

 

5928)普通話說:落荒而逃(luò huāng ér táo)

解說:

「落荒而逃」是成語,形容戰敗後狼狽地逃走,離開大路,逃向荒野逃去。

也比喻處於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離去。 

出處1·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

張寶落荒而走。」

出處2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從大路上行,

我便落慌而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走夾唔唞

這是粵語嘅慣用語,指人連「氣」都唔使「唞」拿拿臨走人,這人可以好驚,可能係「見到」、「聽到」好恐怖嘅「嘢」或「聲音」。

在粵語中,「唞」意為「歇或休息」;

「走夾唔唞」的字面意思是「一直跑,不休息」,現在通常用來形容拼命地跑、匆忙地逃跑離開,該詞帶有一點「狼狽」的意味。

 

5929)普通話說:萬不失一(wàn bù shī yī)

解說:

「萬不失一」是成語,意思是一萬次中,也不會失誤一次。

形容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失:失誤,差錯。

亦作「萬不一失」、「萬無一失」、「萬無失一」。

出處1《韓非子·解老》:「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

出處2《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KJ噤住拎(ling

話事啤牌(Show Hand) 是一種撲克牌遊戲,又名「梭哈」或「沙蟹」。

西方稱為 Five-card Stud Poker

香港有很多以賭博為題材的港產電影,例如1976年,邵氏電影公司推出的

《賭王大騙局》可謂是香港「賭片」的開山之作;「老牌硬漢」陳觀泰因為在該片中飾演「彭天石」,也成為了銀幕之上的「第一代賭王」。

以賭博為題材的港產電影都喜歡用「話事啤」來作為正邪的最終對決局。

其實,「話事啤」有別一般只靠運氣的賭博遊戲;

是一個很講求捉心理及把握時機的遊戲。

【話事啤規則】:

此遊戲需兩個以上玩家(十人為上限)和一副紙牌;遊戲目的就是贏取其他玩家枱上的籌碼。

發牌前,每個玩家必須先下基本注瑪 (Ante) ;沒有下注的是不會給發牌的;

之後,每位有下注的玩家會發兩張牌,一張「暗」牌,一張「明」牌。

當每個人看完自己的兩張牌後,首輪的話事下注開始,

最先下注的就是明手最大牌點數的人話事,由於這一輪每人只有一張牌,

所以就是看誰人的牌面最大;牌面的大、小,按以下排列;

先看點數;相同的再看花色;點數由大到小分別為:

 A, K, Q, J, 10, 9, 8, 7, 6, 5, 4, 3, 2. ;

而「花色」由大到小則為: ♠, ♥, ♣, ♦ ( 葵扇/黑桃, 紅心, 梅花, 階磚/方塊)

不過,有些地區花色大小排法為 ♠ >  ♥ > ♦ > ♣.

【規則1】闡述:

先話事的人只可選擇下注多少 (Open)

(有些玩法可以選讓牌  (Pass) 或放棄 (Drop))

接著其他玩家就,以順時計方向一個接一個下注;

他們可選跟注(Call) ,加注 (Raise) 或 放棄 (Drop)

當沒有人再加注時 (即每個沒有放棄人在這一輪的注碼是一樣時)

這一輪下注即完結。

下一輪派牌就會開始,放棄的玩家的注碼留在枱上,手上所有的牌反轉,

表示不再競爭此局,不會再獲派餘下的牌。

下一輪 (第二輪) 順時派牌給餘下(沒放棄)的玩家;

每人一張「明」牌,這時,先話事的方法和之前一樣;

分別在於因為有「兩張明牌」;

組合會有機會有一啤(兩張牌點數相同) ;如兩家有相同的啤,則鬥最大花色;這一輪下注方法和之前的相同.

(第三輪)再派多一隻「明」牌,組合便會出現三條(三張牌點數相同)組合;下過注後就進入就後一輪.

(最後一輪)即第四輪;也是派一張「明」牌,這時當事人事則是以四張「明牌」與對手「組合」鬥大;

此時便會出現四條 (四張牌點數相同) ,和一些特別的牌面組合:

同花順面,花面及蛇面。所謂牌面組合,既樂觀估計連暗手可能會出現的組合。

四隻牌組合由大到少排列為: 同花順面 > 四條 >花面 > 三條 > 兩啤 > 蛇面 > 一啤 > 無啤。

【規則2】闡述:

當下完最後一輪注後,玩家就要開「底牌」。

這時,就要鬥五張牌的組合了。

牌面最大的就是贏家,贏取這局以下的所有注碼。

五牌組合詳細解釋如下:

牌面最大話事者下注時可要求「晒泠(Showhand)

晒泠就是將手上籌碼全押,這時,其他的玩家只可選擇跟注或放棄;

跟注玩家也是將手上全押。

此後,這一局再沒有下注部分,直派至每個跟注的玩家都有五張牌,

然後牌面鬥大。

要留意的是,因為晒泠時每個人跟注的籌碼數間有所不同,

如下最多籌碼的玩家勝出,則可全取枱上注碼。

否則,只可贏取(以每個下全注的玩家計)不多於和自己押下的籌碼數量。

餘下的注碼則退會給之前下注的玩家。

一般而言,「晒泠」只限於玩家手上的籌碼;

有時玩家手上的籌碼不足跟注,玩家亦可以只下手上所有籌碼。

接著就無須再跟注 (因為已經沒有籌碼了)

如果這局是這個下不足注碼的玩家勝出;可以贏取注碼的數目計法和

晒泠相同。

不同的是,其他玩家不能取回多出的注碼。

這些注碼將會滾存至下一局。如這局是最後一局;滾存的注碼將會平分給各玩家。

【規則3】闡述:

所有五張牌的組合,按以下順序,由大至小排行分為不同牌型:

(1)  同花大順(Royal Flush):

最高為Ace(一點)的同花順。例: A♠ K♠ Q♠ J♠ 10♠

(2)  同花順(Straight Flush):

同一花色,順序的牌。 例: Q♦ J♦ 10♦ 9♦ 8♦

(3)  四條(Four of a Kind,亦稱「鐵支」、「四張」或「炸弹」):

有四張同一點數的牌。 例: 4♣ 4♦ 4♥ 4♠ 9♥

(4)  俘虜(Fullhouse):三張同一點數的牌,加一對其他點數的牌。

例: 8♣ 8♦ 8♠ K♥ K♠

(5)  花(Flush):五張同一花色的牌。

 例: K♠ J♠ 8♠ 4♠ 3♠

(6)  蛇(Straight):五張順連的牌。

例: 5♦ 4♥ 3♠ 2♦ A♦ (這裡A當一點) ,但當遇上 A♠ K♥ Q♦ J♠ 10♠  時 A 就當最大.

(7)  三條(Three of a kind):有三張同一點數的牌。

例: 7♣ 7♥ 7♠ K♦ 2♠

(8)  滔啤(Two Pairs):兩張相同點數的牌,加另外兩張相同點數的牌。

例: A♣ A♦ 8♥ 8♠ Q♠

(9)  啤(One Pair):兩張相同點數的牌。

例: 9♥ 9♠ A♣ J♠ 4♥

(10)無啤(High Card):不能排成以上組合的牌,以點數決定大小。

例: A♦ 10♦ 9♠ 5♣ 4♣

這就是(KJ噤住拎(ling)的全面解構。

 

5930)普通話說:蠅頭蝸角(yíng tóu wō jiǎo)

解說:

「蠅頭蝸角」是成語,意思是蒼蠅頭,蝸牛角。

比喻微小的名利。

出處1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出處2·趙師俠水調歌頭》:「蠅頭蝸角微利,爭較一毫芒。」

出處3·劉清夫玉樓春》詞:「蠅頭蝸角都休競。萬古豪華同一盡。」

嘆蠅頭蝸角空忙,受盡了許多風浪,轉教人心旌遙颺。

出處4·胡文煥群音類選 ·蟠桃記·洞賓問答》:「漫誇他陸地行舟,

也何用凌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孤寒庹(度)縮

庹:粵音:托

形容某人算計精明、賺人些微着數,以侵害他人為目的的人,廣東人

戲稱之為「孤寒度縮」。

【孤寒度縮】闡述1

廣東人把換零錢,一張大紙換成一沓(粵音:踏)散紙,叫做「暢錢」。

「暢錢」的「暢唱」只是借音,本字應該是「斨」,粵音「昌」。

在紙幣未通行之前,貨幣主要是一塊塊的銀兩。

為使用方便,要將銀錠化整為零,就需要藉助「斨」這種斧頭。

久而久之,用「斨」劈開銀兩的動作就叫做「斨銀」。

斨:粵音:窗

斨:解:古代一種斧子,裝柄的孔是方的。

【孤寒度縮】闡述2

到晚晴時,廣州開放通商,貿易業務繁盛,專門打造了一種有規格的銀塊,

方便攜帶,作為走動交易的找續使用。

這「銀塊」上有「銀值」的刻度,若需要某一數值,便依照刻度「斨」開即可。

這種刻度的線條,總會有一定的寬度。

有些心計精小的人,在度尺「斨」開銀塊時,把刀斧壓着刻度線條、

向自己有利的一邊退縮,把利益值略小的一方給與他人。

由於對這刻度的毫釐之差,亦都如此「度縮」計盡的人。

坊眾便戲笑這些在尺度上小心眼計較、賺人些微着數的人,

稱之為「孤寒度縮」。

 

5931)普通話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ú zhù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

解說: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作者:葉紹翁

作者:葉紹翁(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賞析:

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小詩,是寫他在春天興沖沖地去遊園,碰巧園主人

不在家,本是敗興之思,幸而由於春花甚美之故,使他的詩充滿喜悅的情緒

和明媚的色彩;

後兩句向來膾炙人口,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

園裡的花開得正好,這些花所代表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開得正旺的是紅杏伸出了牆外。

前兩句,原本講述的是詩人訪友未遇,久叩柴門而不開,遊園不成,

在牆外望著伸出牆頭的一枝紅杏,想像園內春意正濃。

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

生發感想。

葉紹翁用幽默風趣的口吻說不能遊園,是由於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

屐齒:解:(1、足跡;2、遊踪。履聲,腳步聲。3、木屐底下凸出像齒的部分。)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

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

作者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

後兩句提到只能在門外欣賞紅杏,不只讚美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更寄寓了新生事物是無法壓抑的道理。

詩體形象鮮明,構思奇特,語言清新、雋永。

「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

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

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

在大好春光之時,詩人為何不去直接描寫園內百花齊放的盛景,卻以獨特

的視角描繪一枝出牆的紅杏呢?

妙就妙在凝筆寫一枝,卻能讓人想像出園內之多。

「關不住」、「出牆來」,簡單幾個字,所描寫的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呈現出春天的蓬勃生機,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儘管沒有造訪到主人,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佔滿了!

後人常用此詩的最後兩句,來抒發歡欣鼓舞的心情,並對新人新事脫穎而出拍手叫好。

詩人長期生活社會下層,洞察民情,作品極富哲理。告訴人們具頑強生命力的新事物是無法禁錮的,給人莫大的鼓舞,佳作必將流芳百世。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已成千古傳頌的名句,透過探出牆外之「一枝」紅杏,以體現「滿園」之春色。這首詩以杏花來反諷表面矜持堅貞,其實內心春情蕩漾的婦人,雖然「紅杏出墻」挖苦的意味濃厚,卻也相當傳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撬牆腳

【撬牆腳】闡述:

在古代,屋的四周都建有圍墻,而婦女甚少與外界接觸,這正是所謂「三步不出閨門」。

假如有心人要勾引婦女,必須撬開牆腳的磚塊,挖一個洞,偷偷地進去偷情。離開時再磚塊封回原位,如此便神不知、鬼不覺了。

因此,撬牆腳便有「情人給人家搶去了」的意思。

另外,北方人稱之為「挖牆角」,

暗喻把別人所愛的人、物或職位,用方法奪取過來,據為己有。 

 

5932)普通話說:新瓶裝舊酒(xīn píng zhuāng jiù jiǔ)

解說:

「新瓶裝舊酒」比喻用新的形式表現舊的內容。

意思就是換了個包裝,看起來光鮮亮麗大變身,跟以前完全不同;

但是實際上本質沒有變,裡邊的內容跟原來完全一樣。

出處1魯迅《準風月談 ·重三感舊》:「近來有一句常談,是舊瓶不能

裝新酒。這其實是不確的。舊瓶可以裝新酒,新瓶也可以裝舊酒。」

出處朱光潛《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他們是用白話寫舊詩,

用新瓶裝舊酒。」

【新瓶裝舊酒】闡述:

舊瓶表示原來的老我,但是我們不可以不求改變,要常常「倒空」自己,

把原來的舊酒倒掉,才有空間去裝新酒;

也就是不要一直故我,要不斷的求進步,讓我們這個舊身體裡面,

要一直不斷更新求進步,不斷裝新酒,那才會是一個新造的人。

「新瓶裝舊酒」形容運用舊橋段,賦予新內涵。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橋(喬)(kiu2陰上聲)唔怕舊,至緊要受

(喬)例如喬木,喬遷,喬裝打扮。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計謀不怕重複使用,最要緊對方中計。

=計謀

唔怕=不怕

=舊的,已用過的

=接受,中計

那就是說舊的橋段,只要使用得當,照樣能發揮作用。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闡述:

粵語有一句俗話:「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那麼,甚麼是「橋」呢?

「橋」是指「橋段」,據說譯自英語中的「Bridge Plot」,

百度是這樣解釋的:Bridge本意是「橋」,引申為「起橋樑作用的東西」

和「過渡」;

plot則有「情節」、 「策劃」等意義。

把這兩個單詞合起來,表示被借用的(或借鑒的)電影經典情節或精彩片段。例如一部新電影採用了老電影中曾出現過的某一表現手法:

如動作、表情、場景、台詞,甚至部分情節等,這種被「借用」,

或者「化用」的表現手法就可稱為「橋段」。

明白了「橋」的意思,那麼「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這句話就其義自明:

辦法手段舊一點、老套一點沒關係,最重要一點要讓觀眾受落,有效果有作用。大家最熟識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唐伯虎點秋香》;

把「如來神掌」、「龜波氣功」等粵語長片舊電影的橋段,都放進去了,

觀眾不是一樣看得樂呵呵、笑嘻嘻,有誰說編劇沒創意?

沒有,絕對沒有,還會認為是編劇用心創作的結晶,神來一筆,好得不得了。

 

5933)普通話說:出謀劃策(chū móu huà cè)

解說:

「出謀劃策」是成語,意思是制定計謀策略。

比喻為人出主意,提出方略,擬訂對策。

謀:計謀;

劃:籌劃。

出處1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劃策,

無非因人成事。」

出處2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九章:「其餘的人,連老賀在內,也都出謀劃策,各有貢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度橋

「度橋」的度,讀鐸(dok6陽入聲),橋讀喬(kiu2陰上聲)。

「度」,是揣度、計算、測量的意思。

「橋」,是方法,策略,計劃的意思。

「度橋」不是測量橋樑,而是想辦法、出主意。

【度橋】闡述:

「度橋」是以前戲班的「行話」,特指編寫劇本。

現在「橋」解作辦法、對策、點子之解。

細細思量、出謀劃策、想辦法、出主意,就是「度橋」了。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度竅」。

「竅」比喻事情的關鍵或要害 。

竅門、訣竅就是事情的關鍵或要害。

至於「度」字,用法更是廣泛。

「度橋」裡的「度」字,有思謀,定計,構思之含意。

因此編劇也稱「度橋」;

構思營銷策略也稱「度橋」,這「橋」自然就是「」橋段的意思。

 

5934)普通話說:磨磨蹭蹭(mó mó cèng cèng)

解說:

「磨磨蹭蹭」是成語,意思是指行動遲緩,做事拖拉。

出處1王朔《我是你爸爸》:「他磨磨蹭蹭地湊上來,察言觀色地看著父親的臉。」

出處2牛漢《我的第一本書》:「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淒慘的課本生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靡靡(咪)摩摩mi1 mi1 mo1 mo1

靡摩(mi1 mo1)形容人行動慢吞吞、慢條斯理嘅意思。

〔靡〕字有緩慢嘅意思,而〔靡靡就係指腳步遲緩。

〔摩〕字古通〔磨〕,有消磨時間、拖拉、拖延之意。

【靡靡(咪)摩摩】闡述:

《詩.王風.黍離》有一句:〔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語譯】我的腳步如此沉重遲緩,我的心情搖蕩不安!

廣東童謠:〔靡靡摩摩摩洛哥,行去非洲搵表哥。〕

 

5935)普通話說:唯唯否否(wěi wěi fǒu fǒu)

解說:

「唯唯否否」是成語,形容人怕三怕四,膽小怕事,這也怕,那也怕。

比喻顧慮太多,凡事不置可否,不能做出決定。

唯唯:同意的應聲;

否否:別人說否,自己也跟著說否。

出處1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語譯】太史公說: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出處2巴金《霧》:「老頭子的話似乎就不會有完結的時候。青年只是~地應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蛋散

這是周星馳一部電影《食神》裏面的一句台詞:

「就憑你地一條粉腸四條蛋散想搞掂我?」

這句話中,那個「粉腸」自然就是一個領頭的混蛋;

還有「四條蛋散」,意思就是沒什麼「卵用」的手下,

這麼一說,你應該可以理解到「蛋散」的意思通常就是指膽小怕事或沒出息、

不學無術的人。

【卵用】闡述:

卵用,即毫無意義,沒有一點用的意思。

1出自粵語 「真係無卵用」、 「關你卵事咩」、 「一卵嘴」等等;

2在四川話中,很常見這個說法啊,比如:「有啥子卵用?」、

「關你卵事」等等;

3在南昌話中更加常見,比如:「冇(mao)卵用!」、「關你卵事!」等等;

4在廣西柳州、桂林地區的桂柳話中,也比較常見,可以表示程度等。

比如「好卵厲害」,意為非常厲害。

5在蘇州方言中則經常還會見到「有個卵用」這樣的說法,

但是一般用在問句中。

換言之,吳方言中「有卵用」和「沒卵用」,都是「沒卵用」的意思。

【蛋散】闡述:

「蛋散」其實是一種鬆脆的小吃,一咬便散落。

人們會用「蛋散」形容膽小怕事或沒出息的人,如同蛋散般毫不硬淨,

一碰便散。

亦有說法指此詞源於戲曲中的職業「旦散」,因其職業性質屬閒角一類,所以用來形容無用之人。

舉例: 條蛋散恃住有一個大隻佬傍住就成日喺到蝦蝦霸霸,點知俾人兇兩兇就流馬尿,正廢柴。

 

5936)普通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zhī wú bù yán yán wú bù jìn)

解說: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成語,形容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

形容發表意見毫無保留。

言:說話

出處1宋·蘇洵《衡論·遠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

出處2宋.蘇洵《衡論上.遠慮》:「聖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師,愛之如兄弟,握手入臥內,同起居寢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灶君上天有嗰句講嗰句

每年臘月二十三,是傳統意義上的小年,在這一天,南北方人最重要的儀式是祭灶爺,在廣東多稱為「謝灶君」。

廣東人過小年選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之所以選在臘月二十四,有說法是清朝中期以前,人們多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進行小年祭灶,清朝中期之後皇家選在臘月二十三祭灶,而廣東人多是沿襲了舊習俗。

不管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春節將至,「謝灶君」、討彩頭是廣東人樂意去忙活的事。

【謝灶君】闡述:

民間認為灶神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上天,如實向「玉皇大帝」報告供奉他的這家情況,有什麼說什麼。

傳說中灶君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間觀察人們善、惡的神,每到小年就回報民情,

奏上「玉皇大帝」定賞罰。

當天廣東人會把「灶君位」打掃乾淨,​​擺上糖果、清水、白米、水果、幾棵帶尾葉的甘蔗,希望灶君說好話,並保佑家裡灶火不斷,飲食平安。

希望灶君在玉帝面前好言相告。有的人還會用酒糟塗灶門,灶神醉了就不會細緻禀告了。

 

5937)普通話說:損人不利己(sǔn rén bù lì jǐ)

解說:

「損人不利己」是成語,形容既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出處魯迅《書信·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使別人蒙受損失,自己也得不到好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白露水冇益人

民間認為,白露時節的雨水,對莊稼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當一個人說「呢個人真係白露水,冇益人」;

意思就是說,這個人真是一個損害他人的人。

 

5938)普通話說:恬不知恥(tián bù zhī chǐ)

解說:

「恬不知恥」是成語,形容做了壞事滿不在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出處1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

出處2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僥倖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半夜雞啼,唔知丑

公雞應該都是在「丑時」以後才開始「打鳴」(啼叫),如果在半夜子時就開始啼了,那這肯定是個不知「丑時」的雞。

這裏的「丑」是雙關語,表面是「地支的丑」,實際也可以指羞恥的意思。

 

5939)普通話說: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

解說:

「孺子可教」是成語,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

也可以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孺子:小孩子或年輕人。

出處1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

隨目之。父去裡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出處2·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時予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擔竿也曾做過笋

形容用竹子做的「扁擔」,雖然經歷豐富,但也是從「小嫩筍」開始

長起來的。

也就是說,就算你現在老成有閱歷,也還是經歷過稚嫩的兒童階段,

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咱們兒童。

 

5940)普通話說:心驚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解說:

「心驚肉跳」是諺語,形容心神不安;極其恐懼,擔心災禍臨頭,

恐慌不安。

跳:發抖。

出處1·無名氏《爭報恩》:「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跳;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出處2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在那個悶熱的夜晚,發生了那種淑嫻現在想起還心驚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亞崩咬狗虱,唔死有排慌

形容人遇到驚險,僥倖不死也會被嚇得驚慌不已。

【亞崩咬狗虱,唔死有排慌】闡述:

「亞崩」在這裏是指「缺牙」的人,「狗虱」即「跳蚤」。

字面意思是:缺牙的人咬跳蚤,跳蚤雖然沒被咬死,也會被嚇得不輕。

用受到驚嚇的「跳蚤」來形容經歷驚險的人,可以說是非常「爆笑」了。

蚤:粵音:組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