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劍崙
詹劍崙
詹劍崙

美股SPAC新趨勢

2020/12/28 04:14:26 網誌分類: 經濟
28 Dec
          回顧二○二○年美國納斯達克新股上市集資額排名全球第一,其次是受惠於內地企業作為第二上市的港交所。新股市場暢旺,但不少細價股乏人問津,因監管機構近年打擊「啤殼」及細價股,更正進行諮詢擬提高上市要求。

          有業界人士提出引入美股「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制度,豐富本港新股市場。SPAC本身是沒有營運業務的公司,上市籌集資金後,再收購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上市時是名言正順的現金公司,相對香港假如被視作現金公司,就要面臨被停牌開明得多。

          這模式上市具有時間快速、費用少、流程簡單、融資有保證等優勢,精神就如香港以往行之有效的借殼上市一樣,相對傳統的上市模式,更有創意及更能貼合新經濟的潮流。

          SPAC上市制度要求嚴謹,例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SPAC募集的資金(通常最少五千萬美元)需要全額存入託管帳戶,直到SPAC完成合併交易才釋放,對於新收購的項目亦需要聘請承銷商、核數師等專業人士,作財務審計、盡職調查;若SPAC公司二十四個月內未能尋找目標完成收購會面臨清盤,託管帳戶內資金歸還投資者,在投資者角度是類似可換股債券,但又附有衍生工具權證,而從公司角度可以有反向收購的「蛇吞象」功能,對於被收購的公司也是一個上市捷徑,因此SPAC是比較成熟兼顧及各方面的金融產品。

          假如香港監管機構還是故步自封,不能好好平衡發展與監管,投資者自然懂得選擇市場,美股還是有相對高的吸引力。

        金融發展策略研究所所長

        詹劍崙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