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劍崙
詹劍崙
詹劍崙

經濟學外部效應

2021/04/12 04:14:18 網誌分類: 經濟
12 Apr
          筆者三十年前在大學讀過一科《環境經濟學》,主要的概念是外部效應(Externality),意思指個體經濟單位的行為,對社會或者其他人造成影響,卻沒有承擔相應義務或獲得回報。遭受外部成本的人不由自主,例如工廠排放污染,需要環保政策控制污染,從而減低負面外部損失。

          正面的外部利益可反映在現時社會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的人減少自身感染風險,從而減低周圍其他人感染風險,整體社會都獲得更好健康福祉,不接種疫苗的人也可因為傳染風險減低,而獲得外部利益,當然利益最大化的情況,是愈多人接種愈好。

          為了應付外部損失,引申出環保政策及針對性的稅收,發展到近年的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成為一種企業責任及文化。「邪惡稅」是針對環境污染、煙草、酒精飲品、不健康食品,「慢性毒品」的禍害與真正毒品不遑多讓,導致龐大的醫療開支及保險賠償,最後由市民通過課稅及高保險費,為這些製造商埋單,也造成生物科技股的蓬勃發展。

          英國限制高糖、高脂、高鹽三高食品的促銷推廣活動,為國民應付肥胖的健康問題。「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疾病甚至癌症,某程度上是因日積月累的不健康飲食習慣造成。英國政府更從二○一八年起徵收「含糖飲料稅」,研究指出提高百分之十售價,能減少百分之六至八消費量。

          加稅的一個作用是減低對邪惡商品的需求,就如加股票印花稅,會導致股市交易額減少一樣。要加稅,就不如響應世衛呼籲徵收「零食稅」,以平衡商家對社會造成的外部破壞。

        金融發展策略研究所所長

        詹劍崙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