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教授「不思進取」 人才無以為繼

2009/09/28 09:18:30 網誌分類: 生活
28 Sep
        近年不少教授都批評大學生十分懶散,認為他們一代不如一代,不過袁效仁近日同一名已獲「高薪厚職」的院校友好傾開,他竟表示現在連大學教授也有類似情況,只顧做研究以求升職,而且抱着「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擔心長此下去,新一代學生的質素將會急跌。

        為升職淪「論文機器」

        友好指出一直以來大學教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學和研究,兩者互相配合才能提升大學質素,但近年各大學以教授發表論文數量作為升職的重要指標,許多教授只顧追求升職變成為「論文機器」,至於教學方面則得過且過,薪金與教學質素不符。

        他續稱,當這批教授累積一定研究成果,便有機會升職加薪,出任學系主任、課程主任等行政工作,但礙於行政工作量不輕,令他們被迫放棄部份原有的工作。由於研究是衡量工作表現的主要指標,不可輕言放棄,於是大部份中、高層管理人員都會選擇放棄教學工作,結果這些經驗豐富的教授逐漸遠離學生和課室,變相令教學質素下跌。

        根據友好觀察,有些中、高層的教授「名成利就」,每年領取逾百萬薪水後,逐漸不思進取,一方面不想自討苦吃,增加工作量,同時又擔心「做錯」扣分,輕則阻礙日後仕途,嚴重者甚至危及「鐵飯碗」,因此做事多是畏首畏尾,令各學系以至整所大學均「官僚化」,多年來只是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自毀前程

        正所謂「nopain,nogain」,友好認為香港高等教育要繼續保持領導地位,教授們必須更加大膽創新,願意額外付出更多,並且重視教學質素,否則本港只會逐漸被內地、新加坡等鄰近地區趕過,愧對支付薪水的納稅人,辜負社會對大學教育的厚望。

        聽過友好的一番肺腑之言後,袁效仁不禁為香港的高等教育前途擔心,特別是香港是知識型社會,若不做好高等教育,則是自毀前程。希望有更多像袁效仁友好般不平則鳴之士,敢於痛砭時弊,還望大學中人重視研究之餘,也重視教學質素,繼續為香港培育人才。

        袁效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