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博士獎學金 「省靚」科研招牌

2010/04/19 09:15:27 網誌分類: 生活
19 Apr
        研究資助局早前公佈,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收生結果,從近三千名申請者中向一百四十八人頒發獎學金,預料今年九月最終有近百名尖子來港攻讀博士研究,當中六成來自內地,只有十人屬於港生,被外界質疑「為他人作嫁衣」。但有院校友好認為,尖子來港將有助提升本港研究水平,但擔心計劃執行時仍有其他隱憂。

        有從事科研的院校友好同袁效仁講,對科研人員而言,研究生國籍不重要,最重要是他們的實力能否與大學教授在學術上互相切磋,帶來新思維,從而提升本港科研水準,協助香港進一步發展成區內教育樞紐。

        他稱,本港一直被人批評科研環境、配套不足,但實際上本港大學科研水準於區內可謂數一數二,只是不為世人所知。今次計劃的另一個目的,是增加本港科研在全球的知名度,通過具吸引力的獎學金,在科研界打響名堂,情形與現時許多國際知名品牌一直投放大量資源賣廣告一樣。

        學術切磋無關國籍

        對外界質疑只有十名香港學生獲發獎學金比例太低,友好回應指,無論在本港或歐美等地,不少本地生都「無心向學」,做研究只是為了暫時解決失業問題,海外生的學習動力一定較本地生好,但相信今次計劃有助加強本地院校的研究風氣。

        不過,他擔心,今次計劃吸引來港的尖子,每個月將可獲發兩萬元的獎學金,即使設有面試等環節,也屬於「隔山買牛」,難保尖子質素一定比本地生好,一旦出現「水貨」尖子,計劃勢必被外界批評為浪費納稅人金錢。

        「同工不同酬」惹分化

        另外,本地一般博士生每月只獲發約一萬二千元的助學金,與獎學金每月兩萬月相差甚遠,友好擔心日後出現兩名博士生學術水平相若,卻「同工不同酬」的情形,令研究生之間出現分化。

        袁效仁認為,科研是一項長遠投資,相信今次計劃需要三至五年後,才出現首批畢業生,待這批畢業生的研究能為世界作出貢獻,最快可能也要十年八載。故若現在就質疑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成效,未免言之過早。

        袁效仁

        ?窆本港科研水準於亞洲區內可謂數一數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